隆枕蟾蜍

隆枕蟾蜍B. cyphosis ye; Occipital bulged toad體較大。隆枕蟾蜍與黑框蟾蜍相似,每年5月底之前產卵,產卵與靜水池塘內,產卵後成體即離開產卵場所,分散與各處,因此很難見到。隆枕蟾蜍很少見,只分布於喜馬拉雅山以南的西藏東南部和雲南西北的貢山縣獨龍江河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隆枕蟾蜍
  • 拉丁學名:BufocyphosusProjectiveOcciputedToad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蟾蜍科
  • :蟾蜍屬
  • 分布區域:喜馬拉雅山以南的西藏東南部,貢山縣獨龍江河谷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頭部骨質棱顯著;枕部隆起;吻棱顯著;鼻孔開口吻端;鼓膜小而顯著。前臂及手長約為體長之半或略超過後肢較短,脛跗關節前伸達肩部,左右跟部不遇。皮膚粗糙,耳後腺大而顯著,略呈三角形,脛部無大瘰粒,腹部滿布均勻小刺疣。生活時雄蟾背面黃棕色,雌蟾為灰褐色或黑褐色;頭、背中央有一淺色細脊紋;腹面淺白色,具深灰色斑,四肢背面有不規則的橫紋。雌蟾平均體長約79mm,最大者可達128mm,雄性略小。棲于海拔700-2100m左右田間及雜草叢中。傍晚出來活動,於路邊爬行。7-8月在樹林腐爛的葉中採到幼蟾。分布於我國西藏(察隅、墨脫)、雲南(貢山)。

形態特徵

與黑框蟾蜍相似,但枕部隆起,因此得名。個體較大,雄蟾體長平均63毫米,雌蟾為96毫米。頭部吻至上眼鹼內緣有黑色骨質脊棱。皮膚權粗糙,除頭頂部無疣,其它部位滿布大小不等的疣粒。耳後腺較大,長橢圓形。腹面密布小疣柱。所有疣上有黑棕色角刺。體色一般為黃棕色,有不規則的棕紅色花斑。腹面胸腹部的乳黃色上有深灰色花斑。最大的外觀特徵就是自吻部開始有黑色骨質脊棱,一直沿眼鼻腺延伸至上眼瞼並直達鼓膜上方,形成一個黑色的眼眶,故命名。體型中等至大型,顯現明顯的兩性異形, 雄性平均體長50至60 mm 、 雌性則可達90 mm或以上。有多樣不同的體色,背部多為黃棕色或灰黑色等,上面布滿黑褐色的雜色花斑,腹部則為乳、黃色, 皮膚粗糙。吻端鈍圓,頭略寬,上下頷附近均有黑色線,單咽下內藏聲囊。眼後有香腸狀的耳後腺,鼓膜顯著,除頭部外全身均布滿大小不一的疣粒或小瘤,疣粒及小瘤均有黑色角質刺。在受驚嚇時除耳後腺會分泌出白色毒液外,全身疣粒亦會分泌出毒液以自衛。前肢較細長,後肢則較粗短,均呈圓形,僅有半蹼,指尖亦呈黑色。
隆枕蟾蜍隆枕蟾蜍

生活習性

繁殖期在5月底之前,產卵與靜水池塘內,產卵後成體即離開產卵場所,分散與各處,或隱伏與田邊石下,因此很難見到。

分布範圍

分布於喜馬拉雅山以南的西藏東南部,以及雲南西北的貢山縣獨龍江河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