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鎮

陽關鎮地處甘肅省敦煌市市區西南64公里的古陽關腳下,是敦煌市最偏遠的一個鄉鎮。2007年9月28日,由原敦煌市南湖鄉撤鄉建鎮並更名為陽關鎮,俗稱陽關府又名陽關大院。陽關因在玉門關之陽而得名,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門戶和“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陽關鎮地理位置優越,地大物博,境內水、光、土、熱、野生動植物和旅遊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由於這裡泉水水質優良,遠離市區,沒有任何污染物,是生產無公害食品的理想之地。同時,陽關鎮又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陽關、玉門關、渥窪池、壽昌城等名勝古蹟座落於陽關鎮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陽關鎮
  • 外文名稱:Yangguan Town             
  • 別名:南湖鄉 
  • 行政區類別:鎮級行政區(烏拉巴托)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下轄地區:南湖鄉
  • 政府駐地:敦煌市政府
  • 電話區號:0937
  • 郵政區碼:736200
  • 地理位置敦煌市的西南部
  • 面積:1.53萬平方公里
  • 人口:5000餘人
  • 方言:《西關遺址考》《甘肅新通志》及《敦煌縣誌》認為即陽關。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陽關博物館》《野麻灣旅遊度假村》《虹鱒魚廠》
  • 機場:敦煌機場
  • 火車站:敦煌市火車站
  • 車牌代碼:甘F
基本情況,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旅遊資源,文化衛生,葡萄產業,水產養殖業,新農村建設,建制沿革,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社會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基本情況

陽關鎮地處甘肅省敦煌市市區西南64公里的古陽關腳下,是敦煌市最偏遠的一個鄉鎮,總面積1.53萬平方公
里,綠洲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000畝。陽關鎮轄6個行政村,21個村民小組,鄉鎮總戶數1145戶,鄉鎮總人口4422人,鄉鎮從業人員2331人。屬於病毒災區。
陽關鎮位置

自然資源

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97米,全年無霜期142天,屬大陸性乾旱氣候。

經濟發展

陽關鎮立足優越的光、熱、水、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葡萄產業,逐步建成了“一鄉一品”的葡萄生產專業鄉鎮,陽關鎮98%的耕地都栽植了葡萄,葡萄栽植面積達到14000多畝,成為甘肅省最大的鮮食葡萄基地。2007年陽關鎮葡萄產品量達到7100萬斤,葡萄銷售收入達53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7600元。落實管灌6800畝;落實滴灌2010畝,完成鎮辦林場、二墩村和大墩灣農場3個滴灌示範點,陽關鎮節水灌溉面積累計達到了900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5%,實現了節水農業在陽關鎮的新突破。
栽培品種以無核白為主,另有京秀、京亞、87-1、無核白雞心、乍娜藤稔里扎馬特、紅堤、黑堤等二十多個新、優品種,在四川重慶湖北拉薩廣州上海北京福建、貴州等20多個省市的市場上頗受消費者歡迎,被譽為“甘肅的吐魯番”和“中國的第二個葡萄溝”。陽關葡萄也於2001年9月在國家商標事務所以“陽關”牌商標申請註冊立戶,並於2002年取得了“綠色食品”認證,“兩證”的取得為陽關鎮發展綠色農業奠定了基礎。
陽關鎮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不斷調整和最佳化產業布局,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圍繞葡萄基地興建了一批葡萄鮮貯、朱古力葡萄乾生產、葡萄包裝材料生產等深加工及配套產業龍頭項目。陽關鎮先後建成了大中型恆溫庫9座,家用恆溫庫20座,使陽關鎮葡萄鮮貯能力達7000噸,開闢了陽關鎮葡萄預冷外運的先河。恆溫庫建設項目的持續發展,為葡萄產業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陽關鎮還積極引進敦煌飛天生態科技園建設項目、陽關虹鱒魚廠等水產養殖企業,在陽關鎮形成了以葡萄產業、旅遊產業和水產養殖業為主的三大特色產業。特色產業鼓足了農民的錢包,富裕起來的農民修建小康住宅,購賣小轎車已成為當地農民的一大時尚。陽關鎮有490戶農戶新建了高標準小康住宅,217戶農戶在城裡購買有商品房,總計617戶達到小康住宅標準,占陽關鎮總戶數的58%,90%的農戶家中有機車、小四輪拖拉機,250餘戶農戶購買了小汽車。
陽關鎮

基礎設施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生活質量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任務。陽關鎮立足實際,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交通、通信、教育、農田水利設施、農民居住環境等方面大為改善。先後投資450餘萬元硬化村組道路48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班車目標。
恆溫庫恆溫庫
通電的村6個,通郵的村6個,通電話的村6個,通公路的村6個,通自來水的村6個,通有線電視的村6個。
在水利設施方面通過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農業,建成葡萄滴灌600畝,管灌8400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9000畝。在改善民生方面,修建了自來水廠,實現了陽關鎮一體化供水,使陽關鎮4422人吃上了乾淨衛生安全的自來水
在改善教育基礎條件方面,投資500萬元,修建了陽關鎮寄宿制中學,實現了一鎮一校,整合最佳化了教育資源。轄區內設有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所4個。並含有一所自己的醫院敦煌藏區醫院。
在文化、通信等方面,先後建成農民健身場所5個,文化活動場所5處,移動聯通電話網路覆蓋陽關鎮,有線電話入戶率達85%,有線數位電視入戶率在100%,推廣安裝太陽能熱水器512台。各項服務設施配套完善,科教文衛協調發展,水電網路連線全陽關鎮,交通通訊十分便捷,人民生活安居樂業,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陽關鎮基本實現了寬裕小康目標。

旅遊資源

陽關鎮緊緊圍繞境內水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古蹟眾多的優勢,積極發展旅遊業,逐步形成了以水上娛樂、文化古蹟遊覽、旅遊觀光農業為一體的旅遊產業,建成了野麻灣度假村、新工壩遊樂園、高老莊度假村等一批旅遊景點。進一步豐富了古陽關文化內涵,建成了陽關軍事博物館。
這裡四周沙漠戈壁環抱,規模連片的茂密葡萄勝景與陽關古道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個天然的生態旅遊區相映成趣。遊人置身其中,猶如到了世外桃源,真是遊興盎然,流連忘返。陽關鎮充分利用葡萄產業的特色優勢和自然優美的田園風光,大力發展集葡萄田園觀光、農家小舍休憩等突出地方特色和風土人情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建成旅遊農業專業村1個,重點建成了反映明清風格古樸典雅的農家園7處,開放性觀光葡萄園棗園80餘畝,把農業生產與旅遊業有機結合,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和致富途徑。
陽關鎮葡萄觀光園陽關鎮葡萄觀光園
古陽關下的林場村依託古陽關旅遊熱線的必經之路及突出特色的葡萄園美景的優勢,積極發展“葡萄田園風光游”,形成了旅遊農業專業村,已建成不同規模、風格各異的農家園6家,從業人員27人,年接待中外遊客2萬餘人次,實現經營收入近40萬元。農家園成為集農業生產、旅遊觀光、健身習農、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活動場所,極大地豐富了陽關旅遊熱線的活動內容,深受中外遊客的歡迎。

文化衛生

學校總數6所,在校學主總數790人,教師總數47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6人,病床15張,創設民族鎮。
陽關鎮新街建設陽關鎮新街建設

葡萄產業

陽關鎮立足光、熱、水、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葡萄產業,全鎮葡萄定植面積已達20000畝,栽培品種以無核白為主,另有無核白雞心、森田尼無核、里扎馬特、紅提等二十多個新、優品種。2003年註冊了“陽關”牌葡萄商標,取得“綠色食品”資質認證,葡萄遠銷北京、上海、四川、湖北、廣州、福建等20多個省市,頗受消費者歡迎。為了提高葡萄基地的組織化程度,2003年成立了陽關鎮葡萄生產銷售管理協會,共有會員1166戶,會員代表73名,以各村支部為單位還設立了五個分會,形成了以農戶為基礎,以產業為依託,以專業協會為載體,以富民為目的 “支部+協會”的黨建新模式。葡萄協會在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葡萄品質、開發葡萄深加工項目、規範市場銷售秩序、維護各方利益、增加農民收入、增強黨支部號召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緩解葡萄銷售的市場和自然風險,減輕葡萄成熟期集中銷售期短的市場壓力,近年來,陽關鎮通過融資、能人帶動、企業自籌等方式,積極開發了葡萄鮮貯、深加工等項目,共建成大中型葡萄恆溫庫13座,家用恆溫庫20座,使全鎮葡萄鮮儲能力達到了9000噸。同時,建成了朱古力葡萄乾、葡萄包裝材料廠等項目。2009年,又引進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了年生產能力3600噸的葡萄榨汁廠,有效地拉長了葡萄產業鏈條,增加了農民收入。2010年,通過積極與山東蓬萊、煙臺等地的葡萄酒業公司合作發展,新建葡萄榨汁廠兩家,使全鎮葡萄榨汁生產能力達到了9000噸,這為有效解決葡萄銷售問題,促進產品轉化增值,提升產業化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水產養殖業

陽關鎮境內水資源豐富,區域內共有大小水域38處,面積3576畝,現已建成了以虹鱒魚、金鱒魚等冷水魚種養殖為主的虹鱒魚養殖廠1處,同時還引入集科研、養殖、加工、生態觀光為一體的“敦煌飛天生態科技園”項目,項目總投資1.3億元,水產養殖業成為了陽關鎮今後的又一大特色產業。
陽關鎮

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鎮民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鎮的1166戶農戶已有762戶新建了高標準小康住宅,另有410餘戶在市區購買了商品房,成了真正地“兩棲”農民。5個行政村全部新建了村委會,設施完善的村組級健身廣場達到7個。全鎮數位電視轉換率達到100%,程控電話普及率達95%,95%的農戶擁有機車、小型農用機械,近400戶農民購買了小汽車。聯通、行動電話網路、電信光纖覆蓋全鎮,各項服務設施配套完善,科教文衛協調發展,水電網路連線全鎮,交通通訊便捷,人民生活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小康目標穩步推進。
2013年新農合基金
為做好2013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徵收工作,陽關鎮高度重視、廣泛宣傳,動員全鎮農村居民積極參合。
一是廣泛開展政策解讀。去年新農合的個人籌資標準是每年50元,今年國家對新農合的個人籌資標準進行了調整,每人每年60元,徵收農合資金難度進一步增大,政府補助也相應做了提高。針對新情況,各村徵收人員在收繳過程中積極向民眾解讀政策,做到解讀清晰、透明,讓民眾滿意。
二是紮實推進收繳進度。不斷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在集鎮主要路口懸掛橫幅、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材料800餘份,召開鎮村組三級幹部動員會,專題安排部署新農合費用徵收工作,落實鎮村聯動、農合費用收繳工作。
三是嚴格落實考核結果。將完成結果與年底綜合考評、評先評優相結合,鎮黨委、政府根據年底各村繳費情況進行統計匯總。各村每日上報工作進展情況並及時公開,調動全體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及時上報工作中的問題及難點,增添措施,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新農合收繳任務。
目前,陽關鎮新農合征繳率已全面展開,預計將於11月23日前全面完成2013年農合費用征繳作任務。

建制沿革

設立學校
陽關中學是陽關的初級中學,建於1958年3月1日陽關南湖鄉,辦學規模主要以公立教學,教師人數為23人,包括國小教育和幼兒教育。2015年9月10日,由LG化學公司無償捐贈20萬元修建的陽關中學“愛心閱覽室”竣工投用,於當天上午舉行了竣工儀式。
副市長參加儀式並致辭,在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的關心支持下,LG化學公司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為陽關中學新建了“愛心閱覽室”,這將進一步改善陽關中學學習環境,豐富廣大師生的課餘文化生活,為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創造了更加優越的條件。希望陽關中學全體師生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優越的教學條件,把支持和鼓勵化作前進的動力,投身保護家鄉、建設家鄉的行列中,把敦煌建設的更加美好。
儀式上,陽關中學負責人和學生代表分別作了發言。參加儀式的領導和嘉賓一同為陽關中學“愛心學校工程”揭牌,學生代表向副市長回贈了畫作。
據了解,今年7月,在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市教育局的協調下,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牽線搭橋,LG化學公司捐贈20萬元建設陽關中學“愛心閱覽室”。新建成的愛心閱覽室溫馨、寬敞、明亮、環保,閱覽室擁有各類書籍近5400冊,9台電腦一體機,一個投影儀,兩台電視,65套音響設備資料及舒適人性的課桌座椅等,是一座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

人口民族

人口計生,主要以漢族為主。混血人種占百分之70。

政治體制

(1)實行黨政分開。黨政職能分開,劃清黨組織和國家政權的職能,理順黨組織與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司法機關、民眾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做到各司其職,並且逐步地走向制度化。
(2)進一步下放權力。凡是適宜於下面辦的事情,都由下面決定和執行。
(3)改革政府工作機構。按照經濟體制改革和政企分開的要求,合併裁減專業管理部門和綜合部門內部的專業機構,使政府對企業由直接管理為主轉變到間接管理為主。適當加強決策諮詢和調節、監督、審計、信息部門,轉變綜合部門的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對巨觀經濟活動的調節控制能力。
(4)改革人事制度。對“國家幹部”進行合理分解,改變集中統一管理的現狀,建立科學的分類管理體制;改變用黨政幹部的單一模式管理所有人員的現狀,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改變缺乏民主法制的現狀,實現幹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開監督。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
(5)建立社會協商對話制度。提高領導機關活動的開放程度,重大事情讓人民知道,重大問題經人民討論。(6)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理順共產黨和行政組織、民眾團體的關係。更充分地尊重選舉人的意志,保證選舉人有選擇的餘地。抓緊制定新聞出版、結社、集會、遊行等法律,建立人民申訴制度,使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和自由得到保障。
(7)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一步一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了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的進程。

社會事業

葡萄產業蒸蒸日上,2009年,引進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了年生產能力3600噸的葡萄榨汁廠,有效地拉長了葡萄產業鏈條,增加了農民收入。2010年,通過積極與山東蓬萊、煙臺等地的葡萄酒業公司合作發展,新建葡萄榨汁廠兩家,使全鎮葡萄榨汁生產能力達到了9000噸,這為有效解決葡萄銷售問題,促進產品轉化增值,提升產業化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文化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抵抗匈奴對邊疆的騷擾,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從地圖可以看出,陽關和玉門關都是通往西域的門戶,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出敦煌後必須走兩個關口的其中一個,兩者都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裡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裡戌守征戰;多少商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裡驗證出關陽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寫下不朽詩篇。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由來名稱提起陽關,人們馬上會想到一首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這首傑作,可謂千古絕句,經配曲吟唱,廣為流傳。陽關位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古董灘”上,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年間,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陽關即是兩關之一。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關隘,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據史料記載,西漢時為陽關都尉治所,魏晉時,在此設定陽關縣,唐代設壽昌縣。宋元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舊《敦煌縣誌》把玉門關與陽關合稱“兩關遺蹟”列敦煌八景之一。
陽關位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古董灘”上。
陽關,為漢王朝防禦西北遊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關隘,也是絲綢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亞等地的重要門戶,憑水為隘,據川當險,與玉門關南北呼應。
陽關古塞建在荒漠之中,考古學家研究發現,陽關占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要地勢。
陽關和玉門關,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名揚中外,情系古今。在離開兩關以後就進入了茫茫戈壁大漠。兩者都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是絲綢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軍事重地和途經驛站,通西域和連歐亞的重要門戶,出敦煌後必須走兩個關口的其中一個。
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時期,陽關在古代水源充足,渥窪池和西土溝是最大的獨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這裡就已成綠洲盆地,有發達的火燒溝文化。漢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
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裡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裡戌守征戰;多少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裡驗證出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寫下不朽詩篇。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
漢唐時期,陽關軍士即藉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溝平時上游乾涸,下游有泉水匯成水溪北流,時有山洪暴發。洪峰過後,溝岸紛紛塌落,河床加寬,大量泥沙順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積。泥沙在西北風吹揚搬運下,形成條條沙壟,陽關古城送逐漸被水毀沙埋。
隋唐時期廢棄後,慢慢荒蕪,只剩下被稱為“陽關耳目”的墩墩山烽燧立於大漠戈壁之上。
故址考究
專家考證,陽關故址就在今南湖鄉西面對‘古董灘”的流沙地帶。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達陽關故
陽關烽燧
址:“古董灘”。《西關遺址考》謂古董灘是漢代以後陽關。但據清《甘肅新通志》及《敦煌縣誌》認為紅山口即陽關。 宋代以後,因與西方和陸路交通逐漸衰落,關遂廢圮。
據(元和郡縣誌)載陽關,在縣(壽昌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陽關本漢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後魏嘗於此置陽關縣,周廢。”
巴黎藏敦煌石室寫本(沙州地誌)(P.5034)載:陽關,東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壽昌)縣西十里,今見毀壞,基址見存。西通石城、于闐等南路。以在玉門關南,號日:“陽關”(註: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可見唐時陽關已毀,僅存基址。古壽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鄉北工村附近,陽關在壽昌故城西6里,或10里處,當指約數而言。
考古發掘
1943年考古學家向達先生在這裡考察時寫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灘,流沙壅塞,而版築遺蹟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時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錢之屬,其時代自漢以迄唐宋皆具,古董灘遺蹟迤邐而北以迄於南湖北面龍首山俗名紅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東西流沙湮沒,廣闊不甚可考”。
1972年酒泉地區文物普查隊於古董道西14道沙渠後,發現大量版築牆基遺址,經試掘、測量,房屋排列整齊清晰,面積上萬平方米,附近有繼續寬厚的城堡垣基。陽關故址當位於此處。
陽關石碑及古董灘古董灘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漢代文物,如銅箭頭、古幣、石磨、陶盅等而得名。古董灘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漢代文物、如銅箭頭、古幣、石磨、陶盅而得名。在古董灘隨手撿到古代錢幣、兵器、裝飾品、陶片等並不稀奇,所以當地人有“進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之說。
歷史典故
沙灘上的古董之所以多,陽關相傳唐天子為了和西域于闐國保持友好和睦關係,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于闐國王。皇帝下嫁公主,自然帶了好多嫁妝,金銀珠寶,應有盡有。
送親隊伍帶著嫁妝,經長途跋涉,來到了陽關,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關準備。不料,夜裡狂風大作,黃沙四起,天黑地暗。這風一直颳了七天七夜。待風停沙住之後,城鎮、村莊、田園、送親的隊伍和嫁妝全部埋在沙丘下,從此,這裡便荒蕪了。天長日久,大風颳起,流沙移動,沙丘下的東西露出地面,被人們拾揀。當地人曾在這裡揀到過金馬駒和一把精緻的將軍劍。這個傳說是野史還是正史,不得而知。

風景名勝

陽關,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
陽關鎮
陽關一座被歷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這裡殘存部分房屋、農田、渠道等遺址,當大風過後,這些遺址清晰可見,引人矚目。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淒涼悲惋,寂寞荒涼。今日的陽關,不再是王維筆下“西出陽關無故人”淒涼委婉的代名詞,今天的陽關、已是柳綠花紅、林茂糧豐、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
漢代烽燧
歷史的久遠使關城烽燧少有遺存,古代陽關向北至玉門關一線有70公里的長城相連,每隔數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尤以古董灘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勢最高,保存比較完整。
昔日的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漢代烽燧遺址,聳立在墩墩山上,依靠這座墩墩山,遠近百里盡收眼底。墩墩台處在陽關的制高點,它是陽關歷史唯一的實物見證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頭的大沙灘,被當地人稱為“古董灘”。 這裡流沙茫茫,一道道錯落起伏的沙丘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餘座大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兵器、裝飾品、陶片等古遺物,俯拾皆是。故當地人有“進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之說。
碑文長廊
烽火台高聳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長廊,漫步在長廊里,既可欣賞當代名人的詩詞書法,又可憑弔古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
南湖和葡萄長廊
陽關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長廊,風格殊具,可參觀當地民俗。
陽關鎮
絲綢之路
到絲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陽關。說到陽關,就不得不提它和絲綢之路的關係。絲綢之路開闢時,商隊從長安出發,到敦煌進行補給後,再從兩個關口出發,陽關就是其中一個。經過陽關後,商隊穿過沙漠,到達鄯善(今新疆若羌),再到于闐,接著經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到達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後,和從玉門關出發的商隊會合,再到塞琉西亞,最遠到達土耳其南部和埃及地區。
交通信息
從敦煌去陽關,有便利的公車,乘車時間1小時。或者包車,然後乘坐當地的三輪車或者騎馬前往,來回費用在150左右。

著名人物

《燕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恆輕敵,
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颻那可度,
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
至今猶憶李將軍。
分類標籤:邊塞詩 戰爭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