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年六月,考古人員在無錫宜興新街鎮西梅園銅官組一片東晉家族墓地中發現了陽羨青瓷。隨著二十五座魏晉南北朝時期(即六朝時期)墓葬的考古挖掘,大批陽羨青瓷隨之陸續出土。從這些青瓷的胎質看,其原料均為宜興紫砂礦土和白土混合...
宜興悠久的制陶歷史和燦爛的陶瓷文化,通過各個歷史時期的藏品在這裡得到充分的反映,從新石器時期中期開始的70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陶瓷是宜興引以為豪的生命讚歌,無數的能工巧匠孕育了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漢代的陶器、兩晉的青瓷、宋明的均陶和明清的紫砂,以及當代的彩釉陶、美術陶、精陶等品種,展示了宜興的...
宜興窯址,主要分布於江蘇省宜興市境內,其中窯址包括小窯墩遺址(西晉-唐宋)、澗潨窯遺址、真武殿窯群(唐-宋)、筱王村古窯群(宋)、前墅龍窯(明)、前進窯遺址(清代晚期-民國)等。宜興窯址小窯墩遺址文物為青瓷器,器形主要有盞、碟、缽、洗、盤等日用器,以碗、盆、罐、燈盞等青瓷器為主。宜興窯址...
周氏為當時“吳地仕宦最顯”之宗族,曾有過“四世顯著”,“一門五侯”的輝煌。但終因樹大招風,為王敦所忌憚,被他與浙西沈氏一道殺而盡族。這處墓地表現出西晉時期世家大族聚族而葬的風尚,其中出土的青瓷猛獸尊經文物考古界一致認為,是宜興本地燒造,代表了當時最高的青瓷工藝水平,堪稱國寶級的文物。簡介...
宜興青瓷以青中泛藍為長,質地溫潤,就像把光包在了瓷器中,國內外的愛好者眾多。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宜興青瓷在國內外影響日隆,形成江蘇宜興、浙江龍泉二大青瓷並駕齊驅的局面。宜興青瓷還曾被外交部、文化部定為國家禮品,遠銷國外,被贊為“東方的藍寶石,精美的碧玉器”。1990年代,宜興青瓷廠面臨機制、...
澗眾村發現有唐代青瓷窯址。明代以紫砂器聞名於世,出現不少制壺名家,如供春;時大彬、李仲芳、陳仲美等,並仿燒宋代鈞窯器物,因有"宜鈞"之稱。紫砂器是極其珍貴的,有“價埒黃金”、“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土一丸”之說。在宜興紫砂器中,最受稱頌的是紫砂茶壺,而紫砂茶壺的興盛與飲茶風尚的盛行有...
宜興窯 宜興窯在今江蘇宜興鼎蜀鎮,故名。燒瓷歷史悠久,早在漢晉時期已燒青瓷。澗眾村發現有唐代青瓷窯址。明代以紫砂器聞名於世,出現不少制壺名家,如供春;時大彬、李仲芳、陳仲美等,並仿燒宋代鈞窯器物,因有"宜鈞"之稱。宜興窯從漢代始燒紅陶、灰陶、和原始青瓷等等,其燒制陶瓷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今天,...
擁有的產品有氧化鋁95、99、高頻瓷、剛玉瓷、菫青瓷、蜂窩陶瓷、滑石瓷及各種氧化鋯陶瓷。95氧化鋁陶瓷是繼金屬及工程塑膠之後高速發展的第三代材料,其製成品具有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高絕緣等金屬和工程塑膠無法比擬的性能。其產品廣泛套用於機械、電子、電器、化工、紡織、水暖五金、冶煉、軍工、航空、汽車等各個...
宜興是底蘊深厚、人文蔚盛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國陶都”的美譽。以駱駝墩文化遺址為源頭,早在7000多年前,宜興先民就在太湖西岸點燃了文明篝火,從此薪火相傳、代代不絕。從早期的原始青瓷、彩陶,到缸壇盆罐類粗陶,再至北宋時期的早期紫砂器、均陶,以及明清時期名揚天下的紫砂茶壺,無不見證了宜興陶瓷無...
、“陶脈”的傳承發展主線,重點展示宜興歷史文明三大高峰,藏品涵蓋自遠古時代的古生物化石,新石器時代的地方典型陶器、石器,兩漢時期的陶瓷器、銅鏡,六朝時期的宜興青瓷,宋代的佛教窖藏,明清時期的紫砂、宜均、瓷器、碑刻等,序列完整,器類豐富,更以陶瓷、銅鏡,法藏寺出土佛教窖藏文物為亮點精品,全面表現宜興...
《宜興青瓷》是20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俊棠。內容簡介 《宜興青瓷》分宜興原始陶瓷、古代宜興青瓷、現代宜興青瓷、宜興青瓷原料釉料、宜興青瓷生產工藝及裝備、宜興青瓷生產企業、宜興青瓷藝術成就和宜興青瓷通訊論文集萃8個部分,並配有百餘幅青瓷圖片,立體而又全方位地介紹了宜興青瓷的過去和現在。特別...
《宜興美陶》是2017年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俊棠。內容簡介 秀美的宜興,精彩的陶都,擁有崇文厚德的人文特質和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宜興的陶瓷歷史悠久,美彩陶、紫砂、青瓷、均陶、精陶並稱為宜興藝術陶瓷的“五朵金花”,其中美彩陶更是別具風韻。美彩陶是宜興美陶和宜興彩陶的總稱,《宜興美陶》描述...
宜興紫砂屬陶系列,起源於春秋時期,明代製作之風盛行,至此制壺工藝大師輩出,壺藝精品不斷,備受茶客青睞,被譽為“世間茶具之首”。龍泉青瓷因其歷史悠久、釉色青碧、勝似翡翠而聞名於世,其傳統燒制技藝已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宜興紫砂和龍泉青瓷是陶和瓷中之精品,它們共同承載了中國人的審美取向。...
宜興窯天藍釉鵝頸瓶是明代的一件瓷器。文物鑑賞 宜興窯天藍釉鵝頸瓶,瓶的上半部分呈鵝頭形,瓶口開在鵝頸上,彎下的鵝頭作流,扁圓腹下垂,淺圈足。曲頸中部有唇邊入水孔。深紫色砂泥,外罩純淨的天藍釉,釉汁勻淨,釉面開片,光亮宜人。頸下部凸起弦紋。無款識。此瓶選取鵝首、鵝頸製成流與頸,可謂造型別致...
2020年7月發表論文”因泥而名——論宜興紫砂材質特性“;2020年8月發表論文”紫砂與紫砂文化“;2018年5月發表論文”彩釉世界裡的“陶韻逸色”;2017年5月發表論文”試論宜興古代青瓷在各個歷史時期釉色特徵和呈色機理‘;2015年4月發表論文“陶泥芬芳·砂土之妙——略談正確認識宜興紫砂原料之研究”;2015年6月...
我國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明之後,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白瓷茶具 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
宜興青瓷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陶都宜興十佳青年陶藝家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協同創新實驗實訓指導委員會委員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兼職校外導師 曾獲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大學學士學位及英國布魯奈爾大學碩士學位。人物簡介 談珂,男,中國國籍,陶藝工作者。宜興碧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2018年,出席第...
自幼喜愛書法,尤鐘隸書,在陶瓷系統工作40餘年,得到了諸多書畫名家及陶藝大師的指導。潛心鑽研書法陶刻,首創了青瓷結合紫砂陶刻的裝飾手法。主要經歷 1994年,發表文章《組建“集團軍”實現大發展──宜興陶瓷集團發揮整體優勢實現經濟高速發展》。2004年5月在宜興徐悲鴻紀念館辦過個人書展。2013年,陶刻青瓷“心經...
蜀山陶器,產自宜興,以它的陶器和紫砂聞名中外。宜興的丁蜀鎮,是我國的“陶都”,制陶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相關信息 丁蜀鎮有陶瓷廠近30家,長年生產的各類陶瓷品種達500多個。人稱“五朵金花”的紫砂、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享譽海內外。在海外,青瓷被稱為“東方的藍寶石”,稱彩陶為穿“華麗衣服的...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青瓷製作技藝”省級代表傳承人 “談青窯藝”創始人 宜興青瓷藝術研究院院長 南京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兼職教授 景德鎮陶瓷學院客座教授 個人簡歷 1970~1975.8,在國有宜興青瓷廠機修車間做學徒兼車工、鉗工。1975.9~1978.7,在南京化工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陶瓷專業...
兩段石砌古道,其中浙江境內一段在懸腳嶺南峰下,古道長約200多米,在宜興境內的一段在懸腳嶺北峰下(如圖1),古道長約1000多米,寬度都在1.2-2米餘。路面以小石板和塊石鋪成,路面被歷代先人磨得十分光滑,在古道旁可以採集到多件宋代至明清時期的白瓷、黑瓷、青瓷、青花瓷瓷片等。由於發現的古道正好穿過“...
宜興窯 在今江蘇宜興丁蜀鎮。早在漢晉時期,就始燒青瓷,產品造型的紋飾均受越窯影響,胎質較疏鬆,釉色青中泛黃,常見剝釉現象。於宋代開始改燒陶器,及明代它則以生產紫砂而聞名於世。據明末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中記載,紫砂壺的創始者是金沙寺僧,正始於供(龔)春,供春是學使吳頤山的家僮。明正德年間,...
周小東,男,中國紫砂博物館館長,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宜興陶瓷博物館常務副理事長,1984年參加工作,長期從事陶瓷文化研究工作,主編出版《中國紫砂》《中國均陶》《宜興青瓷》等圖書;先後發表《認知“中國宜均”》《瓷——經典的中國符號》等多篇論文,並提出“宜興窯系”文化概念,為弘揚宜興陶瓷文化作出了積極的...
宜興窯 在今江蘇宜興鼎蜀鎮。早在漢晉時期,就始燒青瓷,產品造型的紋飾均受越窯影響,胎質較疏鬆,釉色青中泛黃,常見剝釉現象。於宋代開始改燒陶器,及明代它則以生產紫砂而聞名於世。據明末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中記載,紫砂壺的創始者是金沙寺僧,正始於供(龔)春,供春是學使吳頤山的家僮。明正德年間,...
致力於“宜興紫砂”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並成功為“宜興紫砂”申報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獲國家工商總局批准。另擔任《江蘇陶藝》、《宜興紫砂》兩本雜誌的編委主任。組織編撰《冶民石陶——裴石民紫砂藝術》、《歐窯譽古今——宜興均陶》、《東方藍寶石——宜興青瓷》等大型畫冊並作序。策劃《紫砂壺銘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