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陶器,產自宜興,以它的陶器和紫砂聞名中外。宜興的丁蜀鎮,是我國的“陶都”,制陶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蜀山陶器
- 地區:宜興
- 陶瓷廠:30
蜀山陶器,產自宜興,以它的陶器和紫砂聞名中外。宜興的丁蜀鎮,是我國的“陶都”,制陶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
蜀山陶器,產自宜興,以它的陶器和紫砂聞名中外。宜興的丁蜀鎮,是我國的“陶都”,制陶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相關信息丁蜀鎮有陶瓷廠近30家,長年生產的各類陶瓷品種達500多個。人稱“五朵金花”的紫砂、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
用泥土製成坯的燒成品,都稱陶器,人類最早使用的器皿就是陶器。用江蘇宜興紫砂陶土燒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是舉世公認的質地最好的茶具。明清時,紫砂茶具的製作達到了頂峰。其造型色彩千姿百態、耐人尋味。壺外壁常雕以金石書畫、詩詞對聯、名家手跡,壺隨字貴,字以壺傳、寸柄之壺,貴如金玉,終成為精美的藝術...
蜀山南街南臨蠡河,北依蜀山,東首是東坡書院。不足一華里的石板老街卻蘊聚著厚重的紫砂文化底蘊。曾經,這裡是忙碌喧鬧的“紫砂一條街”,街上住戶大都從事紫砂生產和經營。住所即是生產交易場所,前店後作坊,整個一條街足有二三十餘家紫砂陶器店。紫砂業的興旺,帶動了小街上其他商業的繁榮,茶壺陶器間隙,茶肆...
1918年,宜興蜀山創設江蘇省立陶器工廠,專制紫砂陶器。1921年,宜興鼎蜀鎮紫砂生產,主要分布於蜀山、潛洛和上袁一帶地區,燒造紫砂的龍窯有十座,年產達100多萬件。1926年,宜興紫砂大花瓶和多式茶具杯碟,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獲特等獎。1930年,宜興紫砂茶壺,在比利時舉行的“列日國際博覽會”獲銀牌獎。1...
抗戰爆發以後,裴石民回到宜興蜀山。其時,丁蜀窯場一片蕭條,裴石民的好友儲南強避居深山,潘稚亮避居和橋化城寺,堅持民族氣節不與敵偽接觸。裴石民原先亦想避居山間,但迫於生活,於1940年在蜀山大橋(橋堍旁)租房開店,取名“石民陶器店”,自做自賣。名謂“自做自賣”,其實裴石民只求幾個度日餬口錢,...
1915年由宜興利永陶器公司推薦,李寶珍,李阿時,吳雲根三人應山西省長之邀,到山西平定縣創辦平民陶器廠,任技師。1933年宜興紫砂興旺之際,應江蘇省長之邀,前往蘇州興辦陶器廠任技師,並帶一班藝徒(約50-60人),傳授技藝,為時兩年,後因省長調動,歇業停辦,仍回蜀山,以制陶為業。抗日戰爭爆發後,1940年...
吳雲根(1892-1969年),又名吳芝萊。1892年生於宜興和橋,14歲拜汪升義(汪生義)為師。1915年到山西省平定縣平民陶器廠任技師、1929年受聘於南京中央大學陶瓷科當技術員、1931年受聘於江蘇省立陶瓷職業學校窯業科任技師、1954年進入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11月開始為紫砂廠招收第一批學員傳授紫砂製作技藝、...
《木瓜》簡練秀氣,溫潤細膩,為“宜興利用陶器公司”、“宜興陳鼎和陶器廠”常訂品種之一。其《柿扁》、《海棠》、《扁腹》、《掇球》等壺穩重大方,線面流暢,均帶有俞國良技藝的特點。其《小四方傳爐》小中見大,圓潤精緻,別具一格,而為時人所喜愛。三○年代中後期為邵寶琴技藝最佳時期。這亦與俞國良傳、...
前墅古龍窯解放前為私人所擁有,1954年湯渡陶瓷合用社,蜀山紫砂合用社成立,前墅龍窯為合作社三大車間之一。1956年紫砂廠成立,前墅龍窯為第三車間,負責燒制紫砂花盤和日用陶器,陳福淵老藝人為負責人。文革中期紫砂廠花盤車間單獨成立合新陶瓷廠,前墅龍窯也從紫砂廠脫離,成為前墅集體所有制企業,以燒制罐頭、米缸...
1958年,山東梁山也發現有類似紫砂的優質泥料,當地民間稱為“山泥”。1960年,在梁山建立美術陶瓷廠。1978年,他們成功地利用梁山山泥研製成有特殊風格的紫砂陶器。產品簡介 紫砂是中國宜興產品,是一種精陶製品,主要利用宜興蜀山鎮附近的紫砂泥為原料製成。生產工藝 梁山紫砂的生產流程是將山泥粉碎球磨研細,加入...
蜀山古南街位於宜興丁蜀鎮,該街區作為紫砂文化的發源地,仍是一個保留有活態紫砂工藝的特色街區。蜀山古南街曾經是任淦庭、朱可心、顧景舟等紫砂藝人棲身和從事勞動創作之所,這些名人故居已經被當地有關部門有效保護並標註了相關告示牌。古南街許多百年老屋已被手作者和紫砂從業人員租賃,用來生產陶器和居住。蜀山古南街...
儲南強先生為其寫道:“蜀山陶器稱千古,燒印從來獨有君;散於人間三百顆,印家收錄當珍聞。”潘先生對裴石民的紫砂藝術十分欣賞,藝術觀點也非常相近,1920年末,他曾在裴石民為儲南強先生珍藏的供春樹癭壺所配蓋的制口上刻下了如下文字:“黃玉麟誤為瓜,五百年後黃賓虹識為癭,英人以兩萬金易之而來,能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