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要概述:
如果你聽聞過一種很普通的生活用具,且又是著名的藝術欣賞品——紫砂茶壺,那你定然知道宜興;如果你來到宜興,那必定要去丁蜀看一看;而當你來到丁蜀,那肯定會踏訪那條依山臨河的南街,因為那裡是近代紫砂品製作的發端之地,許多紫砂大師的藝術作品從那裡走向世界。
2、地理位置:
蜀山南街南臨蠡河,北依
蜀山,東首是東坡書院。不足一華里的石板老街卻蘊聚著厚重的紫砂文化底蘊。曾經,這裡是忙碌喧鬧的“紫砂一條街”,街上住戶大都從事紫砂生產和經營。住所即是生產交易場所,前店後作坊,整個一條街足有二三十餘家紫砂陶器店。紫砂業的興旺,帶動了小街上其他商業的繁榮,茶壺陶器間隙,茶肆酒樓、百貨書店、藥店診所、戲園票社,林林總總。民國初期,這裡創辦了培養紫砂人才的第一所學校“利用陶工傳習所”,並建造了一座龍窯,成立省立陶器工廠、紫砂行業公所等,一時間形成了現代紫砂業的培訓研製、生產交易、行業管理的集聚場所。
3、保護現狀:
如今踏步南街,昔日的風貌和骨架依稀仍在,“只是朱顏改”,過往的興盛繁華已沉澱在流逝的歲月之中,只過濾下一街的寥落和冷清。腳下的石板道在上世紀那個年代被水泥覆蓋,改革開放後興起追思尋根,又撬開了水泥層,石板邊緣殘留下時代變遷的印痕;蜀山坡底的龍窯遺址長滿了灌木雜草,幾乎無法辨識,在街上老人的指點下,才能夠感受到向山坡蜿蜒的“龍”的身形。
兩年多來,宜興市投入近2億元資金用於歷史文化街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築的維修,城市文化遺產得到全面系統的挖掘、整理和保護。讓“蜀山南街——紫砂一條街”活態傳承,這只是宜興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的一個剪影。通過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2011年宜興由國務院正式批覆為“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