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陽平鎮216.6平方公里,轄44個村民委員會,355個村民組,20183戶,7.5萬人。
中共陽平鎮委員會,下轄81個基層黨組織,共有中共黨員3223名。鎮機關核定編制38名,年末實有39人。
行政區劃
轄44個村委會:北陽平村、閿鄉村、坡底村、張村、橫澗村、嘴頭村、下莊村、九營村、南陽平村、喬營村、下原村、桑園村、大湖村、水峪村、湖東村、郎寨村、王念村、中社村、五留村、東坡村、西常村、裴張村、東常村、澗溝村、溝南村、大寨村、東營村、北溝村、強家村、婁底村、徐營村、廟底村、程村、上陽村、香什村、渙池村、肖泉村、秦南村、麻溝村、北社村、姚王村、南天村、營田村、蘇南村(355個村民小組)。
[代碼]411282103:~200北陽平村 ~201閿鄉村 ~202坡底村 ~203張村 ~204橫澗村 ~205嘴頭村 ~206下莊村 ~207九營村 ~209南陽平村 ~210喬營村 ~211下原村 ~212桑園村 ~213大湖村 ~214水峪村 ~215湖東村 ~216郎寨村 ~217王念村 ~218中社村 ~219五留村 ~220東坡村 ~221西常村 ~222裴張村 ~223東常村 ~224澗溝村 ~225溝南村 ~226大寨村 ~227東營村 ~228北溝村 ~229強家村 ~230婁底村 ~231徐營村 ~232廟底村 ~233程村 ~234上陽村 ~235香什村 ~236渙池村 ~237肖泉村 ~238秦南村 ~239麻溝村 ~240北社村 ~241姚王村 ~242南天村 ~243營田村 ~244蘇南村
歷史沿革
1958年建陽平公社,1983年改鄉,1987年建鎮。1997年,面積145.1平方千米,人口4.7萬,轄坡底、張村、橫澗、嘴頭、下莊、九營、北陽平、閿鄉、喬營、南陽平、下原、桑園、大湖、水峪、湖東、朗寨、中社、王念、五留、澗溝、東坡、東常、西常、裴張、婁底、澗南、大寨、東營、北溝、強家、徐營、廟底32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程村鄉併入陽平鎮。
附:程村鄉位於靈寶市北部。 [沿革]1966年由故縣公社析建程村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69.5平方千米,人口2.0萬,轄肖泉、秦南、麻溝、上陽、香什、渙池、營田、蘇南、程村、南天、姚王、北社12個行政村。
經濟建設
2003年,全鎮糧食總產量658.7萬公斤,果品總產量7758萬公斤,蔬菜總產量609.7萬公斤,肉類總產量34.5萬公斤,蛋類總產量18.1萬公斤;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69萬元;工農業總產值完成158533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46859萬元;鄉鎮企業上繳稅金216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上繳稅金2100萬元;鎮級財政收入125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85元;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6‰。
(一)農業經濟。
(1)水利建設。全年投入各項農業水利工程資金262萬元,投工44萬個,完成工程量25萬立方米。投資12萬元完成了靈湖水庫續建工程和三乾一支渠渠道修復工程;投資58萬元,打機井4眼;投資120萬元,埋設引水管道2.8萬米;投資36萬元,硬化渠道4500米;投資21萬元完成水毀修復工程10餘處;投資15萬元,完成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等水保治理面積1050畝。當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100畝,新增旱澇保收田2050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000畝。年末,全鎮農田灌溉面積達到4.9萬畝,提前一年達到了全鎮人均1畝水澆地的目標。
(2)退耕還林。當年完成退耕還林面積4000畝;在三靈高速、310國道及鄉級公路兩旁補植補造植樹3萬株,“四旁”植樹20萬株;社會造林1000畝;建成速生豐產林基地1000畝;發放林權證830本。
(3)果品生產。當年完成蘋果樹形改造1.8萬畝,蘋果高接換頭3000畝,蘋果套袋3.3億隻;新發展優質品種蘋果1100畝,小雜水果2850畝;新建設施大棚11個;新建郎寨高標準示範村1個,示範園105個,總面積5000畝。
(4)菌業生產。堅持以春栽香菇為主、多菌並舉的發展思路,通過宣傳發動、強力幫扶、技術服務、產品銷售4個環節的落實,促進了全鎮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全鎮全年共生產各類食用菌337.85萬袋(穴),產量40萬公斤。
(5)畜牧養殖業。認真落實獎補政策,使畜牧養殖業生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當年,飼料青貯1.46萬立方米。年內,全鎮大家畜出欄280頭,生豬出欄5124頭,山綿羊出欄910隻,家禽出籠20673隻;年末,大家畜存欄2632頭,生豬存欄4900頭,山綿羊存欄7696隻,家禽存籠22992隻。
(6)勞務輸出。當年,全鎮外出務工人數達4000餘人,實現勞務經濟收入1200萬元以上。
(二)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
黃金工業在鄉鎮企業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年產黃金6500兩,生產性和規費收入總計394萬元。同時,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當年新上項目11個,特別是占地150畝,總投資3200萬元的“靈寶市鼎湖木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落戶,為陽平鎮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當年,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14.7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4.35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8664億元,比上年增長5.3%。
經濟建設
(一)農業經濟
積極做大做強林、果、菌、牧4大農業特色產業,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1)林業生產。當年,退耕還林119.33公頃,其中退耕地造林52.67公頃,荒山配套造林66.67公頃。同時,對2000年至2004年的333.33公頃退耕還林地進行了補植補造;在三(門峽)靈(寶)高速公路、310國道及陽(平)乾(頭)、陽(平)張(村)、陽(平)大(湖)公路補植補造林木2萬株,綠化鄉村道路10公里,栽植速生豐產林333.33公頃,栽植大棗33.33公頃,四旁及義務植樹20萬株,林業育苗13.33公頃,管護天然林面積4190.29公頃。
(2)果品生產。當年,樹形改造800公頃,果實套袋3.5億隻(其中紙袋2600萬隻),新發展果樹面積148.32公頃(其中小雜水果50.6公頃);新建設施栽培大棚3個,建立果品產業協會19個。全年果品總產量8359萬公斤。
(3)食用菌生產。全年共栽培食用菌421.6萬袋,其中香菇271.6萬袋、平菇109萬袋、木耳3萬袋、杏鮑菇11萬袋、其它27萬袋。
(4)畜牧業生產。全力實施“31221”工程,即發展3個專業村、10個專業場、2個養殖小區、200個專業戶、1000畝(66.67公頃)牧草。當年,全鎮大家畜出欄381頭,年末存欄5553頭;生豬出欄8734頭,年末存欄6370頭;羊出欄4486隻,年末存欄5478隻;家禽出籠35993隻,年末存籠49562隻。全年肉類總產量83.3萬公斤,蛋類總產量32.6萬公斤。
(5)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採取以獎代補、協調解決支農貸款等措施,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當年投資41萬元,新打機井16眼;投資92.3萬元,新建水塔2處、配套機井2眼,埋設地下管道7180米,解決了西常、九營及陽平鎮區3個村的2360口人、380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投資46.54萬元,分別對橫澗渡槽和大湖灌區的100米渠道進行了修復,硬化渠道300米,襯砌渠道300米;爭取國家投資529萬元,在張村、閿鄉村實施了土地整理項目,平整土地57.33公頃,新增耕地面積25.33公頃,安裝7台變壓器,架設電路3400米,修建生產道路2100米,鋪設供水管道14.01公里。
(6)糧食生產。認真落實“一免三補”和糧種補貼政策,共補貼農戶11710戶,補貼面積4276.52公頃,補貼資金418887.10元,小麥良種補貼179240元。全年糧食總產量1573.2萬公斤,其中夏糧產量936.6萬公斤。
(二)中小企業與非公有制經濟
堅持“圍繞資源上項目、依靠能人求突破”的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資上項目力度,形成了以機械加工製造和木材加工業為主導,塑膠製品、畜牧養殖、果品貯藏及糧食加工等多業並舉的工業生產格局。全年新上項目12個,投資總額1.17億元。年內,建成或基本建成的主要項目有:民生木業有限責任公司桐木加工項目,總投資4500萬元,設計年生產桐木板2萬立方米,產值5000萬元;豫西軸承附屬檔案廠擴建項目,生產設施基本完工,進入調試階段,總投資3000萬元;金馬選礦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的礦山設備項目,總投資800萬元,年內已加工生產礦山設備40套(台),實現產值400萬元,利稅30萬元;宏福塑膠製品有限責任公司的塑膠包裝項目,總投資1400萬元,並與遠村天然飲品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常年供貨契約,當年實現產值800萬元,利稅60萬元。此外,投資176萬元的祥瑞種豬繁育有限公司、投資148萬元的西常板材廠、投資145萬元的恆源麵粉廠、投資160萬元的九營冷庫、投資50萬元的北陽木器廠、投資68萬元的興華麵粉廠、投資35萬元的雲禾農資超市、投資22萬元的喬營選鐵廠等8個企業全部建成投產,且經營狀況良好,產銷兩旺。當年,全鎮非公有制經濟企業上繳稅金3512萬元。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全年共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830人次,勞務收入4179.6萬元。
醫療保障
陽平鎮地處豫西小秦嶺山區。到這個山區小鎮。正逢集市,小鎮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在鎮北的北陽平村村部,與包有民匆匆一見,眼前的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略顯瘦弱的漢子就是放著大款不當、千萬資產捐給集體的包有民。他的容貌與38歲的年紀相比有些蒼老,眼睛裡卻閃動著明亮而聰明的光芒。是啊,同行們的驚奇與大家一樣,普通如人們者的包有民為何有此驚人之舉?山區生活有兩難:一行路難;二吃水難。包有民所在的北陽平村八組(當地人叫關子溝自然村),1949年前就是這樣的典型。當地有句順口溜,“餓死餓活不給關子溝幹活,不是上坡就是過河,乾的是重活,吃的是黑饃。”人們到關子溝,山路雖然是上坡下坡曲曲折折,路面雖然狹窄卻是新鋪的柏油路,不時有農民騎著機車、開著農用三輪車在路上駛過。關子溝是典型的北方山村風貌,幾十座平房高高低低擠在一起,村裡的路面卻類似南方的石板路,整潔,別有風味。小村中最顯眼的是村頭一架轆轤井,“人們現在吃的是自來水。”扛著鋤頭下地回來的村民李滿囤笑呵呵地說,“這井早不用了,過去可是要排隊來這裡挑水的。”關子溝的村民吃上自來水是很早的。1993年,當時正在創業還不富裕的包有民就拿出3萬元,為缺水吃的村民安上了自來水管道。之後不久,又出資2萬元,為關子溝修建了這條美觀的石板路。
陽平鎮大湖村是更深更遠的一個山村,過去是當地最窮的一個村,也是包有民一家從湖北逃荒正式落戶的第一個村。“狗子(包有民的小名)是被他父母用籮筐挑過來的。”該村的李老漢領著人們來到半山腰的一個天然石洞前說,“這裡就是他們當初安家的地方。”石洞已被村民當成養蜂的地方。1969年,父母帶著剛1歲的包有民一路討飯來到這裡落戶,靠墾荒、挖藥材、打零工維持生計。1984年,因莊稼被野豬拱、啃而顆粒無收,全家只好離開這裡到北陽平村八組落戶。大湖村目前已從最窮的村變成當地的“首富村”,村部還掛有大湖農工貿有限公司的牌子。“包有民永遠是人們村的榮譽村民。”年輕的村會計李俊英深情地說。他介紹,以前大湖村雖然守著黃金礦區,卻沒有任何企業,該村真正發展是從2003年包有民將他的價值800餘萬元、年產值2000餘萬元的金礦礦口無償捐獻給村里後開始的。村里通過金礦生產的積累,又投資100萬元建起了日處理100噸的選礦廠,並圍繞礦山生產發展多種服務業。“去年,人們每人能從村集體分到1500元錢。”大湖村村民李虎軍滿意地告訴記者,而包有民對大湖村的貢獻遠不止一個礦口。2001年,他出資50萬元,為大湖村修建了一條通往山下的水泥路,如今每天有五六趟班車通往陽平鎮;當年,又出資10萬元,為缺水的大湖村5組架上了一條自來水管道;
教育狀況
山區民眾有兩難:一是上學難;二是看病難。包有民12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在一次意外中傷了腰,母親在生活的重壓下精神有些失常,剛領到四年級新課本的包有民含淚放下書包,作為家裡的長子挑起了全家的重擔。自己書讀得少,包有民對下一代的教育就看得格外重。包有民捐出的每一分錢里,都有他妻子李菊層的一份。富裕後的李菊層依然衣著樸素,生活儉樸。她說:“人們不會給孩子留下什麼財產,但是人們會盡其所能讓他們受最好的教育。”看重自己孩子的教育,包有民同樣看重全村孩子的教育。陽平鎮裡最好的幼稚園是北陽平村辦的幼稚園,每間教室都配備有空調、彩電。園長王亮朋自豪地說:“去年全靈寶市100多所幼稚園評比,人們的設施和教學質量都名列前茅。”幼稚園的教室是包有民捐獻給村裡的,他還出資50萬元配備了教學設施。北陽平村只有1700多口人,村國小就有1400餘名學生,因為辦學條件好,外村慕名而來的學生占了多數。“教育是農村發展的百年大計。”包有民說,“人們村有了好的幼稚園和國小,下一步還要建一座高標準的實驗中學。”包有民最高興看到的是村里新考上了大學生,經常慷慨解囊給予資助。村裡的貧困生李凱歌考取了韓國的全州大學,但高昂的學費讓他一籌莫展,包有民拿出四五萬元進行資助,使山鄉也出了名留學生。
在一處半山腰,包有民承包村裡的廢棄磚窯場建了個苗圃場,他的父母親住在這裡。天臨近黃昏時人們趕到這裡,場裡的廚師已開始燒火做飯,老漢拿煙讓客人,打火機居然是城市年輕人喜愛的zippo,他特意介紹說:“這是孩子坐飛機回來給捎的。”“從人們16歲起就沒再讓兩位老人受過苦。”包有民說:“苗圃場並不掙錢,但人們專門請了廚師和工人,有人做飯,有人陪著說話,父母樂意住在那裡。”“老漢脾氣倔,前天人們去看他,他因為家裡嫁接的柿子樹品種好,有的村民不打招呼就去剪,把好好的樹苗剪得不成樣子,怪人們這個支書沒管好,攆著打人們。”包有民嘿嘿一笑。“村里無論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包有民只要知道,從沒落下過。”北陽平村村民李滿囤說。村裡有3位孤寡老人,包有民把他們當成親人看待,幾年前就自己出錢送他們進養老院安度晚年。從2001年包有民當村幹部起就沒領過工資,年底讓會計把工資全部買成米、面、油等年貨,親自給村裡的困難民眾送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包有民說:“人要將心比心,人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人們家困難時村里民眾收留人們、幫助人們,人們富裕了更要盡力回報鄉親們。”大愛無私,包有民的這句話解答了前面的謎題。
社會事業
(1)村鎮建設。堅持以小城鎮建設促工貿發展、用工貿發展帶動小城鎮建設的發展思路,投資140萬元,對鎮區靈湖西路進行了拓寬改造,至年底已完成工程量的70%;吸納民資431萬元完成了陽平九龍客運公司擴建改造工程,為陽平新區工貿一條街的配套、繁華奠定了基礎。年內,在鎮區新開工建設項目8個,總投資2720萬元,總建築面積8148平方米,鋪設道路17895米,鋪設下水管道510米。與此同時,辦理農村宅基地選址意見書89戶,完成農村宅基地改造59戶;調解農村建房糾紛11起,查處土地違法案件19起;完成土地復墾103.5畝。
(2)教育文化。在2003年中招工作中,全鎮上重點高中線121人,上普高線329人,另有100多個學生和近百名教師在國家、省、市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獲獎。全年舉辦大型文化活動30多次,年末全鎮有星級文化大院32個。
(3)計畫生育。繼續堅持“三不變”,落實“三到位”,推行“三結合”,全年共完成計畫生育各項手術402例,全面完成了市下達的人口生育目標,並順利通過省和三門峽市的檢查驗收,摘掉了計畫生育重點管理鄉鎮的帽子。
(4)信訪工作。全年全鎮發生上訪案件23起,比上年下降15%,結案21起,結案率達96%。
(5)民政工作。全年共發放救災救濟款22000元,救災麵粉1098袋(折合人民幣36000元),募集救助資金71000元,開倉借糧36.6萬公斤,下發優扶金48400元,撫恤金294411元。
(6)醫療衛生。當年創建甲級衛生所2個;建成孕婦保健村24個,兒童保健村20個;改廁完成185戶。
黨的建設
是年,全鎮共確定黨員先鋒工程135個,建立黨員“先鋒工程”示範基地4處,實現經濟效益400萬元。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全鎮共調整村黨支部班子4個。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加強,“兩抓一促”活動深入開展,共評出十星級文明農戶538戶。
公益事業
【香港同胞沈炳麟捐資興建廟底國小】 香港同胞沈炳麟先生捐資12.9萬元興建的廟底國小舉行竣工剪彩儀式。省僑辦副主任朱奎吉,三門峽市僑辦主任黃宏普,沈炳麟先生特使李衍庚、曹翔生,中共靈寶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呂根友,副市長衛保元等出席了剪彩儀式。該國小占地7畝,建築總面積700平方米,可容納300名學生。
旅遊景點
荊山
黃帝鑄鼎原,西坡國家史前遺址公園,黃河奇觀鼎湖灣,北陽平仰韶文化遺址最為出名面積在100—15000平方米之間,密度之大,面積之廣,為全國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