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集街道

陸集街道

陸集街道,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轄街道,位於宿豫區南部、中運河北岸,距西北區政府約9千米,轄域面積42.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3月,陸集街道下轄1個社區、3個行政村,戶籍人口2.85萬,街道辦事處駐陸集社區。

陸集全稱陸家集,系清康熙年間陸雲亭來此開荒繁衍,民眾聚居興集而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陸集區。1957年,撤區並鄉時,由陸集、季橋、羅橋、馬驥、劉澗等鄉的一部分組成陸集鄉。2000年,撤鄉建鎮。2021年3月,撤鎮設街道。陸集街道境內宿遷—新沂高速公路325省道穿境而過,利民河貫穿境內,中運河、馬河擦境而去。陸集街道主要特產有綠豆粉皮、酥肉餅,被稱為“粉皮之鄉”。

2017年,陸集街道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90萬元;地區生產總值184286萬元;新增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7227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7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集街道
  • 外文名:Luji Sub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宿遷市宿豫區
  • 地理位置:宿豫豫南部、中運河北岸
  • 面積:42.3 km
  • 下轄地區:1個社區、3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陸集社區府前路48號
  • 電話區號:0527
  • 郵政編碼:223804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85 萬(2021年3月) 
  • 車牌代碼:蘇N
  • 地區生產總值:184286 萬元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交通運輸,綜述,公路,公共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歷史文化,地名溯源,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虎山傳說,文物古蹟,名優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陸集區。
1956年,屬順河區。
1957年,撤區並鄉時,由陸集、季橋、羅橋、馬驥、劉澗等鄉的一部分組成陸集鄉。
1958年,人民公社化,稱陸集人民公社。
1983年,恢復鄉村制,稱陸集鄉。
2000年,撤鄉建鎮,稱陸集鎮。
2021年3月,撤銷陸集鎮,設立陸集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2年,陸集公社轄陸集、葉店、義合、陸墩、榮閘、馬驥、長勝、東風、羅湖、利民、虎山、啟倫、樂園、官莊、興隆、何塘、大廟、陸莊、季橋、德太、河灣,計21個大隊。
陸集街道
陸集區劃
1983年,大隊改村。
2001年,21個村居撤銷整合為13個村居。
2014年,何塘、興隆、陸墩、季橋、德太5個村居從陸集鎮析出,與原順河鎮部分地區組建下相街道
2019年11月,撤銷長勝村,合併至利民村。
2020年10月,村級行政區劃調整,7個社區(村)撤併整合為4個社區(村),撤併率42.85%。具體為:撤銷官莊村、樂園村,合併設立新的官莊村;撤銷虎山村、東風村,合併設立新的虎山村;撤銷義合村、陸集社區,合併設立新的陸集社區;利民社區村改建制為利民村。行政區劃調整後,陸集鎮轄1個社區、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陸集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3月,陸集街道下轄1個社區和3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陸集社區境內,辦公地址為府前路48號。
序號
社區(村)
序號
社區(村)
1
陸集社區
3
虎山村
2
官莊村
4
利民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陸集街道地處宿豫區南郊,距離區政府9千米,四面環水,東隔澗河與大興鎮仰化鎮接界,西鄰下相街道,南環中運河,北隔馬河與下相街道、大興鎮相望,總面積42.3平方千米。
陸集街道
陸集街道區點陣圖
陸集鎮

地形地貌

陸集街道總體地形為平原地區,無山丘、盆地等地形。

氣候

陸集街道屬溫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冬寒夏暑,四季分明。

水文

陸集街道境內有利民河、九斗渠等河流過境。

人口

截至2021年3月,陸集街道境內戶籍人口2.85萬。
陸集街道下轄社區(村)基本信息(2017年)
序號
居民社區\行政村
下轄小組數
戶數
人數
1
陸集社區
14
1056
4560
2
東風村
10
700
2793
3
官莊村
10
768
3210
4
虎山村
15
959
4148
5
樂園村
12
579
2413
6
利民村
28
1770
7448
7
義合村
9
542
2782
-
總計
98
6374
27354
數字數據截至2017年。

經濟

綜述

2017年,陸集街道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90萬元;地區生產總值184286萬元;新增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7227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70元。

第一產業

陸集街道是傳統的農業鄉,新中國成立初期糧食產業低,1958年實行旱改水,1960年先後在三乾渠末端開挖了四支、五支灌溉渠和配套工程。2017年,陸集街道糧食產量26604噸,同比增長3.91%;全鎮共種植稻、麥2.1萬畝,蔬菜1萬畝(其中設施栽培面積4000畝);林果面積2000畝,水產養殖面積1000畝;全年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家庭農場10個,新增專業大戶12個;發展“1+X”主導產業,利民蘆蒿專業合作社種植規模達2000餘畝。完成2.2萬餘畝水稻、小麥及331頭能繁母豬的農業保險,全年農業保險理賠金額達60萬元;夏、秋兩季秸稈禁燒及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有序推進,完成秸稈機械還田32094畝,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100%。

第二產業

陸集鄉村工業底子較薄弱。20世紀80年代初,境內鄉村企業產值僅500萬元。2017年,陸集街道工業企業總數共72個,工業企業年實現產值、利稅分別為10.62億元、2659萬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4.92%、23.97%。全年新增稅收百萬元企業1家;新增規模企業4家;新引進設備總投資額2000萬元項目以上2個;完成500萬元項目竣工7個、電商項目1個;新建廠房3000平方米;盤活廠房2.3萬平方米。

交通運輸

綜述

陸集街道境內高速公路有宿遷—新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有325省道。宿遷—新沂高速公路在境內設有互通口—宿遷南(陸集互通),區位優勢較明顯。
陸集街道
陸集互通

公路

陸集街道陸運交通便利,宿遷—新沂高速和325省道過境,仰順線、京杭大道縱橫境內。

公共運輸

宿遷公交83路途經鎮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陸集街道有學校2所(宿豫區陸集中心學校、宿豫區陸集中心幼稚園),在職教師190人,在校學生2158人。

文化事業

2017年,陸集街道累計發放宣傳資料5000餘份,懸掛宣傳橫幅12條,製作宣傳光碟8張,舉辦講座2場,舉辦現場勞動法律、法規及政策諮詢宣傳活動1次。

醫療衛生

2017年,陸集街道新建1100平方米公共衛生樓投入使用;同年11月,數位化計免門診通過市級驗收;陸集街道醫院通過一級甲等驗收;長勝、義合、利民等3村標準化衛生室提質改造完成。
截至2017年,陸集街道有衛生院1家,衛生室8個。

社會保障

2017年,陸集街道完成低保、“五保”、優撫等資金髮放,全年累計發放資金500萬餘元;全年提供招聘崗位5000個左右,初步促成求職意向1000餘人。辦理鎮區老農保清查及退保手續9999人,涉及金額154.87萬元。

環境保護

2017年,陸集街道拆除舊廁1060戶,新廁改造800戶;實施區疏浚工程土方7萬立方米,全鎮村莊河塘整治工程及綠化調整土方2萬立方米,內外三溝疏浚土方約8萬立方米,累計完成土方17萬立方米。

歷史文化

地名溯源

陸集因陸雲亭始建陸家圩,民眾聚居興集而得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

陸集粉皮製作技藝

龍虎山傳說

據《陸集志》記載,清康熙四年(1665年),黃河潰堤;清康熙七年(1668年)宿遷發生地震,黃河決口,後經20多年的河水衝擊,倉基湖淤堆積,形成了現在的陸集街道這片土地。自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有人來到陸集開荒落戶開始,該地就有許多傳說,其中龍虎山傳說就是其中之一。
“龍虎山”位於虎山村境內。此“山”高不足10米,方圓不足600平方米,只是一個小山丘。相傳在公元前周朝時期,這裡是一片湖,稱“凌泗湖”,秦漢時改名為縣東湖。湖的西岸口從陸集街道往北沿今新莊、來龍、侍嶺,東岸線經沭陽、泗陽穿城至宿豫區丁嘴鎮這樣的範圍。到了晉代,縣東湖因乾旱加之地殼運動變成了平地。南北朝時再遭水患,這裡再次變為湖泊,改名為倉基湖。湖內有7個島,每島面積10多平方公里。一日,其中之一的桃花島上出現一隻惡虎暴殄天物,殘害百姓,民眾的悲絕之音驚動天界玉帝,玉帝隨即命太白金星傳旨給東海龍王,龍王令三太子即刻下界為民除害。搏鬥中小龍的前爪被惡虎咬傷,但見三太子騰空而起,猛撲下來,反將惡虎撲倒置於死地。惡虎前蹄向土內掀刨,三太子拎起惡虎將其撕成碎片,並將其就地埋於土中。龍尾一掃,一座高山拔地而起,倉基湖一夜成為龍虎山之說由此傳開。虎山村也由此而得名。

文物古蹟

觀音廟
觀音廟位於陸集街道虎山村境內。相傳清乾隆年間,雲遊道士經過龍虎山,認為此山地理位置佳且有靈氣,經過衙門的許可,道士自行化緣籌款數年建一道觀,最初起名為“慈雲觀”。傳廟裡的3個和尚仙逝後就葬於此,3座墳塋就像3個小山丘,後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被分配給個人,這3座墳塋被剷平。2003年,在原地又修建了觀音廟。此後每逢農曆初一、十五以及觀音菩薩的生日,周邊信徒都會前來進香求財。

名優特產

綠豆粉皮
陸集街道
陸集綠豆粉皮
陸集街道盛產的綠豆粉皮以顆粒飽滿、無蛀蟲的綠豆為原料,經過水磨、吊渣、沉澱產生的精細綠豆粉,不放入任何添加劑,選出薄如蟬翼、微黃、透明、有韌性的圓形粉皮。陸氏綠豆粉皮營養豐富且具有解毒、祛暑等功效,口感順滑、筋拽,可搭配其它葷、素菜,燒、炒、燉、涼拌等多種烹飪方法皆宜。陸集街道製作粉皮歷史悠久,製作技藝已有200多年歷史,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酥肉餅
陸集街道
酥肉餅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途經復隆,皇帝吩咐手下:“朕整日吃肉已煩,能否讓地方名廚變換點花樣。”當地巧有一張氏廚師,將肉剁成糊狀,加麵粉和調料,蒸成圓餅後劃開。皇帝食後龍顏大悅:“此餅香哉、酥哉、爽哉!”便問屬下,此乃何物所做,隨從脫口而出:“此乃豬肉餅矣!”皇帝大喜:“酥肉餅、酥肉餅!妙哉,妙哉!”此後酥肉餅便一直作為貢品被人追捧。後來,製作酥肉餅的張氏廚師定居陸集,他的手藝一直留傳下來。

榮譽稱號

2017年,陸集街道獲得宿豫區目標考核三等獎、宿遷市書香鄉鎮、宿遷市農村改廁先進集體、宿遷市法治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022年4月,陸集街道團工委被授予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團工委)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