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道坤,男,安徽六安人,中共黨員,博士,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道坤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教師教育,國小教育(語文教學),教育史
- 職務:碩士生導師
- 職稱:教授
- 任職院校:江蘇大學
個人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學術成果,科研項目,專著,部分論文,
個人經歷
1994.09-1998.07 安慶師範大學政法系 法學學士學位
2002.09-2005.06,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法學碩士學位
2005.09-2009.06,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教育學博士學位
2012.07至今, 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教師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中外教育史、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
研究生課程:教師教育專題
研究方向
教師教育,國小教育(語文教學),教育史
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1.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中美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比較研究(項目批註號:14YJC880042)。
2.2016年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中外中國小教師培訓比較研究:(項目批准號:J-b/2016/23)。
3.2015年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面上課題:專業學位導師的專業發展(契約編號:B2-2015Y09-131)
專著
《中國教師教育的回眸展望》,江蘇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部分論文
[1]陸道坤,朱曄. 論學校管理的人文化變革[J]. 當代教育科學,2017,(08):10-14.
[2]陸道坤,陳夢婷,魏志祥. 組織視角下的一流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基於常青藤聯盟高校“教與學中心”的研究[J]. 現代大學教育,2017,(04):1-8+111.
[3]陸道坤,談娟. 從集體規約到個性化建構——教師專業道德生成的邏輯研究[J]. 教師教育研究,2017,29(04):7-12.
[4]陸道坤.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教”“學”融合模式——基於耶魯大學教與學中心的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17,11(03):88-94.
[5]陸道坤. 論研究生導師專業發展:內涵、維度與路徑[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2):62-68.
[6]陸道坤. 從“訓練”到“養成”——基於“訓練營”模式的非師範畢業新教師教育素養培育研究[J]. 教育科學,2016,32(06):39-46.
[7]陸道坤,蔣葉紅. 思想的混亂與發展的迷茫——對教師資格證制度改革背景下教師教育發展的思考[J]. 湖北社會科學,2016,(10):162-168.
[8]陸道坤. 農村國中校長發展中的經驗本位、管理依賴與破解之道——基於蘇北某市“農村國中校長助力工程”調查[J]. 教學與管理,2016,(28):12-15.
[9]陸道坤,蔣葉紅. 從通識教育到一流本科建設——基於西南聯大的研究[J]. 大學教育科學,2016,(05):94-100.
[10]陸道坤,張芬芬. 論教師專業道德——從概念界定到特徵分析[J]. 教師教育研究,2016,28(03):7-12.
[11]陸道坤,陳娜. 論教育民族性的重構——基於我國教育發展的多維度審視[J]. 中國教育學刊,2016,(05):47-51+88.
[12]陸道坤,Joseph Muiruri Thige.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機制研究[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7(02):7-12.
[13]陸道坤,陳斌. 美國社區學院的再出發——基於歐巴馬“學院承諾”的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3):94-103.
[14]陸道坤,周文靜. 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維度及結構模型試構[J]. 高校教育管理,2016,10(01):92-98.
[15]陸道坤,蔣雅靜. 民國時期教育中國化的艱難探索——朱家驊教育思想研究[J]. 現代教育論叢,2015,(05):70-78.
[16]陸道坤. 儒學的式微與教育民族性的轉折——基於五四新文化時期教育的研究[J]. 大學教育科學,2015,(05):95-101.
[17]陸道坤. 教育民族性論綱[J]. 教育學術月刊,2015,(08):13-19.
[18]陸道坤. 高校師德戰略及路徑研究——“治標”到“治本”[J]. 教育科學,2015,31(02):64-70.
[19]陸道坤. 林語堂教育思想研究[J]. 教育探索,2015,(01):1-4.
[20]陸道坤. “中體西用”與我國教育民族性的構建——基於清末新教育形成過程的研究[J]. 大學教育科學,2014,(06):87-93.
[21]陸道坤. “教育輸入”與“教育自覺”——兼論近現代教育“中國夢”的萌發[J]. 江蘇高教,2014,(05):18-21.
[22]陸道坤. 史丹福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與啟示[J]. 中國高教研究,2014,(03):48-54.
[23]陸道坤.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師德建設機制研究[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36):40-42.
[24]陸道坤. 短暫的體制與長存的精神——中國高等師範教育“蘇聯模式”的歷史解讀與反思[J]. 大學教育科學,2013,(05):77-83.
[25]陸道坤. 教師教育精品課程建設研究——以《教師專業發展》課為例[J]. 當代教師教育,2013,6(03):50-56.
[26]陸道坤. 否定之否定:中國近現代教師教育思想的演進邏輯[J]. 江蘇高教,2013,(05):149-152.
[27]陸道坤. 師德“失范”現象折射出的教師專業發展困境與思考[J]. 教育科學,2013,29(04):69-75.
[28]陸道坤. 論建設創新導向卓越引領的一流本科教育[J].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3,26(04):85-88+176.
[29]陸道坤. 一個易被歷史遺忘的教師教育發展階段——民國中後期教師教育的“師範學院”體制[J].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3,(02):129-137.
[30]陸道坤. 教師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與師範院校的轉型[J]. 重慶高教研究,2013,1(03):63-68.
[31]陸道坤. 清末民國中國高等師範教育體制的“日本模式”[J]. 大學教育科學,2012,(05):71-77.
[33]陸道坤. 規避“鐘擺現象”實現中國式教師教育體制的新發展[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0(01):39-42.
[34]陸道坤. 簡論中國高等師範教育史上的“美國模式”[J]. 大學教育科學,2009,(06):67-73.
[35]陸道坤. 試論部屬師範大學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對教師教育的影響[J].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4):5-8.
[36]陸道坤. 我國師範教育的三次學習轉向與師範教育體制的演變[J]. 學園,2008,(02):53-58.
[37]陸道坤,吳小瑋. 20世紀前半葉我國高等師範教育學費與服務期制度研究及啟示[J]. 中國高教研究,2008,(03):78-82.
[38]陸道坤,董傳梅. 一個女性教育形態的完結——兼論我國女子師範教育的演變[J]. 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01):68-74.
[39]陸道坤. 我國師範教育的歷史省思——20世紀前半葉中國師範教育發展研究[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04):40-43.
[40]陸道坤. 近現代中國高等師範教育演進的邏輯[J]. 學術交流,2008,(01):180-184.
[41]陸道坤,殷壯球. 我國近現代師範畢業生服務期制度初探——以中等師範為例[J]. 大學教育科學,2007,(06):58-61.
[42]陸道坤. 20世紀前半葉師範生服務期制度之研究[J]. 現代教育論叢,2007,(11):12-18.
[43]陸道坤. 教師教育和諧發展論綱[J]. 江西教育科研,2007,(08):84-86.
[44]陸道坤,殷壯球. 近現代中國中等師範教育的演化發展[J]. 現代教育論叢,2007,(08):50-59.
[45]陸道坤. 近現代我國師範教育的學費制度研究[J]. 復旦教育論壇,2007,(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