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夫廟

陸秀夫廟

陸秀夫廟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硇洲(島)鎮北港管區黃屋村,有一座頗具規模的神廟叫調蒙(讀粉)宮。這是硇洲民眾為紀念南宋大臣陸秀夫所建的廟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陸秀夫廟
  • 地理位置: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硇洲(島)鎮北港管區黃屋村
  • 修建時間:公元1636年
  • 相關人物:陸秀夫
介紹,1236—1279,

介紹

宋皇來到硇洲,一晚夢見龍游于海中,以為吉兆,便封硇洲為“翔龍縣”。張世傑秉政,陸秀夫等大臣輔助。當時文武百官俱全,尚擁有兵馬數萬,於是決定在硇洲建“皇城”。後來,元兵緊逼,“皇城”建不成。只得移兵遷往新會崖山.元兵趕到,血戰一場。宋軍寡不敵眾,全軍覆滅。陸秀夫背著宋帝、頸掛玉璽投海,壯烈殉國。
後人非常敬仰陸秀夫捨身報國的精神,於公元1636年,建了一座神廟,以作紀念。1986年4月下旬,硇洲民眾再集資重建了陸秀夫廟(又叫大候王宮),重塑了神像。

1236—1279

陸秀夫南宋抗元名臣。漢族,字君實,楚州鹽城長建里(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宋理宗寶佑進士。初為李庭芝幕僚,後官禮部侍郎等職。臨安失守後至福州,與張世傑等立趙昰為帝。趙昰死,又擁趙昺,奉皇帝居厓山(今廣東新會南),任左丞相,繼續組織抗元。祥興二年(1279年)崖山海戰為元軍所敗,負趙昺投海自殺。有《陸忠烈公遺集》。
李庭芝任淮東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參議官。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東下,揚州形勢緊張,僚屬大多逃散,陸秀夫等數人堅守本職,毫不動搖。李庭芝把他推薦給朝廷,乃調往臨安。德祐二年,任禮部侍郎。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後,他和將領蘇劉義等退至溫州。不久,與陳宜中、張世傑等在福州立益王趙昰為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廣東。次年,廣州降元,宋廷遷至井澳(今廣東中山縣南大橫琴島下),陳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景炎三年(1278)初,趙昰死,廟號端宗。群臣多欲散去,陸秀夫勉勵群臣,再立趙昺為帝,改元祥興,遷居崖山(今廣東新會南海中)。陸秀夫任左丞相,與張世傑同執朝政。祥興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張弘范攻崖山,宋軍大敗。陸秀夫對趙昺說:“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背趙昺跳海犧牲。有《陸忠烈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