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渾之戎,古族名。戎之一支。原居瓜州(今陝西秦嶺西端及隴山一帶),稱“瓜州之戎”。姓允氏,又號“允姓之戎”。後遷居陸渾(河南宜陽南),故名。以其地居...
晉滅陸渾之戎,周景王二十年(前525),晉大夫荀吳率軍渡過棘津(今河南汲縣南),派祭史投犧牲於雒水(今作洛水),以求神靈庇佑。陸渾人對晉軍的行動毫無所知,無...
東周春秋時代有戎人之國名為陸渾國,陸渾戎,屬姜戎一支,乃炎帝苗裔,公元前638年由敦煌(陸渾)遷到今中原豫西河南省洛陽伊川。公元前525年為晉國所滅。陸渾之戎...
允姓之戎,古族名。①戎之一支。以姓允氏,故名。原與姜氏之戎同居瓜州(今陝西秦嶺西端及隴山一帶),又稱“瓜州之戎”。晉惠公十三年(前638),秦穆公逐戎,...
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晉卿士荀吳率軍攻滅陸渾戎(戎族國,今陝西洛南東)的作戰。...
在洛陽市伊川縣發現了2500年前的陸渾國貴族墓葬,並已發掘銅編鐘、銅鼎等銅器,...據《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記載:“秋,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
楚攻陸渾之戰,周定王元年(前606),楚莊王乘晉國內亂,興兵攻伐陸渾之戎(居於今河南嵩縣及伊川境內),遂至王畿洛邑。楚王陳兵周境,問鼎周室,欲取周王室共主地位...
戎和狄主要分布在今黃河流域或更北的地方及其西北地區。北戎、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和遼寧等地。姜戎、陸渾之戎本在今甘肅一帶,後來被迫遷徙到今豫西。在周的南面...
陸渾——春秋陸渾戎居今河南嵩縣東北一帶。漢在此置陸渾縣。五代時併入伊陽縣。漢又有陸渾關,即在縣境。陸渾旅遊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北部,以陸渾水庫為...
三為出自陸渾國。春秋時期的陸渾國,是由一支名為陸渾之戎居於伊川(今屬河南境)得名。這支陸渾戎,是允姓戎的別部,最早活動於今陝西、甘肅、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
陸渾村是嵩縣成立最晚的一個村,2006年剛成立,也是嵩縣歷史最悠久的村,春秋戰國時,秦晉兩國遷甘肅敦煌一帶的少數民族——陸渾戎於此而得名,楚莊王伐陸渾之戎...
三為出自陸渾國。春秋時期的陸渾國,是由一支名為陸渾之戎居於伊川(今屬河南境)得名。這支陸渾戎,是允姓戎的別部,最早活動於今陝西、甘肅、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
“陸渾”在歷史上的首次亮相是春秋時期。史載:“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陸渾戎允姓,從甘肅敦煌縣遷此,始名陸渾。”陸渾歷史上山深林密、道路險阻,易於設...
楚莊王討伐陸渾之戎,於是來到洛河,陳兵於周王室境內。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問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輕重。王孫滿回答說:“大小、輕重在於德行而不在於...
當時,在今陝甘寧一帶,生活著大大小小几十個戎狄部落和小國,如隴山以西有昆戎、綿諸、翟,涇北有義渠、烏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陸渾之戎。他們...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伐陸渾(今河南嵩縣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邊,“觀兵於周疆”,在周都洛陽陳兵示威。周王派王孫滿去慰勞,莊王竟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欲移...
而當時晉國,戎與狄不分,驅戎、大戎、小戎又都稱之為狄。到公元前638年秦穆公與晉惠公遷陸渾之戎於伊川,姜氏戎被安置於晉國南部,公元前627年白狄又單獨以其...
邲城之戰是繼城濮之戰後,楚莊王一鳴驚人,楚國實力擴大。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攻滅庸國。公元前606年,莊王伐陸渾之戎(今河南伊川一帶),陳兵問鼎於周郊,以示...
公元前613年,楚莊王又繼穆王而立,他重用孫叔敖、伍奢等賢臣,國勢更加強大,於是加快了北進與晉爭奪中小國家的步伐,並於周定王元年(前606年),借伐陸渾戎之機...
秦穆公強遷陸渾戎秦國是在與戎人的戰鬥中發展壯大的。秦人是來自中原的華夏族,他們的祖先因養馬有功,得到周王重視,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戍邊。周平王東遷時...
春秋時秦晉遷陸渾之戎與此 戰國為韓之高都 漢置陸渾縣,屬弘農郡 金改嵩州 晉改屬河南郡 東魏改為陸渾縣,屬新城郡,又置北荊州、宜陽郡及南陸渾縣 隋開皇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