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台

陸台

又稱地台,是大陸的一部分,其上部覆蓋著水平的或緩傾斜的岩層,(主要是沉積岩)其下伏岩層是埋深不同的結晶基底,結晶基底是在更早期變形時固結的。陸台具有雙層結構,下層為褶皺基底,上層為沉積蓋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台
  • 外文名:Platform
  • 又稱:地台
  • 特點:具有雙層結構
  • 上層:沉積蓋層
  • 下層:褶皺基底
釋義,特點,分類,

釋義

又稱地台,是奧地利地質學家休斯(R.Suess)1885年提出的一個概念。他認為陸台是地殼上穩定的、自形成後不再遭受褶皺變形的地區。法國地質學家奧格(E.G.Hang)1900年首次明確地把地槽和陸台視為對立的兩大構造單元。至於陸台的系統理論及構造單元命名等,則是俄國地質學家卡爾賓斯基等詳細研究了俄羅斯陸台後逐漸提出的。陸台是大陸的一部分,其上部覆蓋著水平的或緩傾斜的岩層,(主要是沉積岩)其下伏岩層是埋深不同的結晶基底,結晶基底是在更早期變形時固結的。

特點

陸台形態渾圓或近卵形,地勢起伏不大,直徑可達數百至數千公里。其特徵為具有明顯的雙層結構:①下構造層稱褶皺基底或結晶基底,由巨厚的、強烈褶皺和廣泛變質的複雜岩系組成;②上構造層稱沉積蓋層,由未變質的、厚度較小和產狀平緩的沉積岩層組成。上、下構造層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區域性角度不整合面,標誌陸台的基底和蓋層分別經歷兩個不同的大地構造發展階段。

分類

通常把前寒武紀(或前震旦紀)末期以前結束地槽旋迴轉化為相對穩定地區,其基底屬於前古生代的,稱為古陸台;而把古生代以來的,其基底屬於早古生代者為後加里東陸台、晚古生代者為後海西陸台、中生代者為後中生代陸台等,統稱為新陸台或年青陸台。在大地構造學中所稱的陸台指古陸台,而把新陸台(年青陸台)習慣稱之為褶皺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