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元輔

陸元輔

陸元輔(1617年-1691年),字翼王,一字默庵,號菊隱,今上海市馬陸鎮戩濱人,是明末清初時期一位富於氣節的詩人、學者。

基本介紹

  • 本名:陸元輔
  • 字號:字翼王,一字默庵,號菊隱
  • 出生時間:1617年
  • 去世時間:1691年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陸元輔從小讀書認真刻苦,據程庭鷺《塗松遺獻錄》一書記載,陸元輔讀書十分投入。由於過於專注,以致有一次他外出後,竟然忘記了家在何處而迷了路,後經鄰居引導回家。豈知到了家門口,因看到一位陌生的婦女正在撿棉花,又懷疑走錯了人家,其實這位婦女是陸元輔家僱工的妻子。陸元輔對這位婦人說:“請問陸元輔先生的家在何處?”婦人笑著回答說:“這是就是您陸先生的家呀!”一時引為笑話。陸元輔又是一位孝子,為人純厚樸實。父母喪期內,陸元輔在他們的墳邊搭了一座草廬,一邊守孝,一邊認真攻讀。前後三年之久,鄰近的鄉親們都十分敬重他的為人和學問。

人物經歷

陸元輔在青年時代就拜侯岐曾黃淳耀為師,在侯、黃先生的指點下,陸元輔的學業大進。在求學的同時,陸元輔十分敬仰侯、黃先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行。陸元輔加入了黃淳耀組織的“直言社”,直言社主張為人要正直、為文要求實,是嘉定的一個著名文社,直言社中有一批充滿理想抱負的年輕士子。陸元輔是直言社的主幹。黃淳耀十分器重陸元輔,對陸元輔精心培養,要求極為嚴格,陸元輔偶有一言一行不合禮儀,黃淳耀就要指出,陸元輔會立刻嚴責自己,加以改正。因此,黃淳耀贊陸元輔進步快,能博學入門,將要必成大器。
清順治二年(1645年),嘉定抗清鬥爭失敗後,侯岐曾因掩護松江抗清志士陳子龍受株連被殺。陸元輔冒著受牽連的巨大風險,把侯岐曾的孫子侯檠藏匿起來,等風聲稍平息後,又將侯檠送至浙江隱居,直至事情安定後又將侯檠接回嘉定。陸元輔後又在侯岐曾家辦學,教授經書,侯岐曾的孫子侯開國就拜陸元輔為師。
黃淳耀殉難後,陸元輔痛失恩師,異常悲憤,將黃淳耀的遺像懸掛於書房中,朝夕瞻拜,終生不輟。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為了安撫明末遺民知識分子,籠絡人心,開設了“博學宏詞科”,征舉名儒,大學士吳文僖知道陸元輔的詩文和名聲,親自推薦陸元輔赴京參加博學宏詞科舉的考試。陸元輔勉強入京,無意考試,應試落第。之後,陸元輔就在京師設館授業,教授弟子。京師的士子們聞知陸元輔的學問,紛紛拜他為師,曾至翰林院中的官員也來向他求教,陸元輔口答手寫,或者檢出原書給他們看,細微詳盡,與原書符合。他們都十分欽佩陸元輔的學問。京師的滿族詞人納蘭性德,是大學生納蘭明珠的兒子,詞才出眾,他對陸元輔的學問和才華十分欽佩,倆人結為亦師亦友。陸元輔、納蘭性德與著名詩人、學者朱彝尊結為好友,常在一起答詩唱和。納蘭性德英年早逝,卻留下一批由他署名的著作。據《四庫全書總目》及張之洞的《書目答問箋疏》載,納蘭性德的《通志堂集》中的《合訂三補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及《禮記陳氏集說補正》三十八卷,均系陸元輔代筆。
陸元輔由於學識淵博,詩文出眾,與本縣的趙俞張雲章張大受張鵬翀、孫致彌合稱為“嘉定六君子”,名聞遐邇。
陸元輔親身經歷了天崩地解的明清易代,目擊了“嘉定三屠”,又痛失侯岐曾、黃淳耀兩位良師。詩文的風格淒涼悲愴,情景交融。如康熙九年(1670),侯岐曾之子侯涵在經歷了長期的動盪生活後,舉辦過一次詩會,吳梅村王泰際宋琬、蘇淵等十幾位名流聚集於侯氏東園的明月堂,飲酒作詩,其中陸元輔的一首寫得最為悲壯,也最生動傳人:
城破荒園在,啼枝夜有烏。
血藏悲二父,玉碎痛諸孤。
喬木年年冷,桑田日日殊。
知君家國淚,暗灑向春荒。
詩真實地再現了“嘉定三屠”後荒涼和淒楚。詩中的“二父”,就是侯峒曾、侯岐曾,他們是陸元輔尊敬的師長,25年過去了。陸元輔仍在詩中為他們的玉碎而深感無限悲痛。這在文學獄盛行的康熙時代,是要有極大的勇氣的。
陸元輔勤於著述,著有《十三經辨疑》、《十三經註疏類抄》、《禮記陳氏集說補正》、《思誠錄》、《爭光錄》、《菊隱紀聞》、《菊隱詩抄》等。後由他的門生侯開國(侯岐曾孫)編纂成《元輔詩文集》傳世。陸元輔的詩歌還被收入清康熙《嘉定縣誌》、《清詩別裁集》等書內。
陸元輔於清康熙三十年(1691)逝世,終年75歲,死後葬於嘉定徐行東北角,他的文友、“嘉定六君子”之一張雲章為他撰寫了《墓志銘》。
陸元輔像陸元輔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