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中國傳媒大學首屆青年拔尖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佳怡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國際傳播、公共外交、數字新聞學
- 職務: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
- 工作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
研究方向,開設課程,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學術成果,獲獎情況,
研究方向
國際傳播、公共外交、數字新聞學
開設課程
本科生:《新聞學基礎》《外國新聞史》《學術論文寫作指導》《國際傳播與公共外交(英語)》
碩士生:《文獻導讀Ⅰ》《新聞傳播學經典文獻》
慕課:《新聞學基礎:歷史與理論》(中國大學MOOC)
教育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
工作經歷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
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1.主持2020年度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時代中國貧困治理理念的國際傳播研究”(項目編號:20XCA002)。
2.主持2020年度國家廣電總局規劃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國重大主題的廣播電視國際傳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GD2051),已結項。
3.主持2020年度中國外文局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研究機制課題“新時代中國貧困治理理念的對外話語策略研究”,已結項。
4.主持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未來國際傳播策略研究:基於中國方案的媒介化協商歷史考察(1978-2017)”(項目編號:18YJC860023)。
5.主持並完成2018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共建項目“《新聞歷史與理論》線上開放課程建設”。
6.主持並完成2019年度中國傳媒大學“雙百行動計畫”青年教師社會調研項目“‘智慧旅遊’中的文化資源數位化實現路徑調研——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例”。
7.主持並完成2014年度、2016年度、2018年度和2020年度校級科研培育項目。
8.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的大國傳播與公共外交思想研究” 子課題負責人。
專著/譯著
1. 陸佳怡,熊壯譯,陸佳怡校.《全球新聞學研究:理論、方法、發現與未來》.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即出)。
2. 陸佳怡(2022).《新聞學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 陸佳怡(2016).《媒體外交:理論與實踐》.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4. 陸佳怡,孫志剛譯,劉海龍校(2014).《真相:信息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本書獲得2015年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學術著作二等獎)。
中文期刊論文
1.《金磚國家峰會的國際傳播:基於中國和南非媒體視角的考察(2009-2021)》(第一作者),2022年《公共外交季刊》,待出版。
2.《全球治理視閾下的脫貧攻堅:世界銀行媒介文本的隱喻分析》(第一作者),2022年《國際傳播》,待出版。
3.《哀思與力量:作為媒介化儀式的“全國哀悼日”之國際傳播》(獨立作者),載2021年12月《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4.《如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中國方案的國際傳播》(獨立作者),載2021年10月《對外傳播》。
5.《主體與策略:國際社交媒體空間的“脫貧攻堅”媒介話語》(第一作者),載2021年4月《對外傳播》。
6.《共現、凸顯與遮蔽:基於對〈人民日報〉1978年和2018年讀者來信的考察》(第一作者),載2021年第2期《中國新聞傳播研究》。
7.《個體敘事與情感連線:新公共外交視閾下的李子柒個案分析》(第一作者),載2020年第3期《公共外交季刊》。
8.《“信息疫情”語境下的公共外交:以中國駐外使領館為例》(第一作者),載2020年8月《對外傳播》。
9.《“消除貧困”典型報導中的社會變遷:以<人民日報>相關報導(1978-2017)為例》(第一作者),載2020年第3期《中國新聞傳播研究》。
10.《對話與獨白: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美歐中公開發言的隱喻互動》(第一作者),載2019年8月《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11.《零度控制與鏡像場景:公民新聞的透明性敘事》(第一作者),載2019年5月《國際新聞界》。
12.《答案還是路徑:“中國方案”的國際新聞圖景》(第一作者),載2019年1月《國際傳播》。
13.《媒體外交:概念、歷史與研究路徑》(獨立作者),載2018年第4期《公共外交季刊》。
14.《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生產:主體網路與主體間性》(第二作者),載2018年4月《新聞記者》。
15.《數據新聞:一種社會科學研究的新聞論證》(第二作者),載2017年12月《新聞與傳播研究》。
16.《呈現與影響:中國駐歐盟使團的社交媒體公共外交效果初析》(第一作者),載2017年11月《對外傳播》。
17.《兩極與互補: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樣態與圖景》(第二作者),載2017年8月《新聞記者》。
18.《對話與對抗:媒體外交視野下的“南海仲裁案”》(獨立作者),載2017年4月《太平洋學報》。
19.《探索與創新:美英知名新聞學院的數據新聞教育》(第一作者),載2017年1月《新聞戰線》。
20.《媒體外交視野下的“南海仲裁案”:以中菲美日媒體的報導為例》(第一作者),載2016年11月《對外傳播》。
21.《媒體外交視野下的國際爭端:以美俄媒體對敘利亞化武事件的媒介化協商為例》(獨立作者),載2016年10月《國際新聞界》。
22.《海外媒體裡約奧運報導的創新之路——以NBC、BBC、<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為例》(第一作者),載2016年9月《新聞與寫作》。
23.《首腦的獨白式媒體外交:以習近平訪美和訪英為例》(第一作者),載2016年1月《對外傳播》。
24.《打造高質量新聞學教育:以英法兩所新聞學院為例》(獨立作者),載《大數據時代傳媒教育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6年。
25.《媒體外交:一種傳播學視角的解讀》(獨立作者),載2015年4月《國際新聞界》。
26.《國宴外交:元首外交的重要維度——梅理森談荷蘭王宮國宴上習近平夫婦與賓客的互動》(第二作者),載2014年12月《對外傳播》。
27.《主流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以中外主流媒體套用國際社交媒體的現狀分析為例》(第二作者),載2014年11月《新聞與寫作》。
28.《中央電視台北美分台:困難與突破——專訪中央電視台北美分台顧問羅禮賢》(獨立作者),載2013年11月《對外傳播》。
29.《公共外交與媒體外交——專訪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賽博》(獨立作者),載2013年2月《對外傳播》。
30.《微博外交視野下的大使形象自我建構與他者建構——以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為例》(第二作者),載2012年10月《國際新聞界》。
31.《微博外交:與中國公眾直接對話和互動——專訪美國駐華使館微博事務官員桂增儀》(第二作者),載2011年12月《對外傳播》。
32.《公共外交2.0:美國駐華使館微博部落格研究》(第二作者),載2011年12月《國際新聞界》。
33.《公共外交:以史為鑑的七條法則》(第三作者),載2010年7月《國際新聞界》。
34.《跨國新聞、公共外交及虛擬國家》(第二作者),載2010年7月《國際新聞界》。
35.《央視<第一時間>——一份新鮮的資訊早餐》(獨立作者),載2004年5月《新聞與寫作》。
36.《走近唐納德·肖》(第二作者),載2004年4月《國際新聞界》。
英文論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
1. Jiayi Lu (2015). A biography of propaganda: Review of Propaganda: Concept, Discourse and its Legitim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SCI), 8(3), 326-331.
2. Xin Zhong & Jiayi Lu (2013). Public diplomacy meets social media: A study of the U.S. Embassy's blogs and micro-blog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SSCI), 39, 542-548.
3. Natalia Grincheva & Jiayi Lu (2015). BRICS Summit diplomacy: Constructing national identities through Russian and Chinese media coverage of the Fifth BRICS Summit in Durban, South Africa.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12(1), 25-47.
4. Jiayi Lu & Zhixin Song (2021). Re-exploring news values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A study on People's Daily Weibo news. Paper presented on-line at Future of Journalism Conference 2021, Cardiff, UK.
5. Jiayi Lu & Zhixin Song (2020). Consistency and varianc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news values of People's Daily. Paper presented on-line at IAMCR 2020 annual conference, Tampere, Finland.
6. Jiayi Lu & Qingxiang Zeng (2018). Emergence and participation: A study on the BRICS' identity constru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ICA 68th Annual Conference, Prague, Czech.
7. Jiayi Lu (2017). Dialogue and confrontation: A stud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diplomacy. Paper presented at NCA 103rd Annual Conference, Texas, US.
8. Jiayi Lu & Natalia Grincheva (2015). BRICS Summit diplomacy: Constructing national identities through Russian and Chinese media coverage of the Fifth BRICS Summit in Durban, South Africa. Paper presented at ICA 65th Annual Conference, San Juan, Puerto Rico.
9. Xin Zhong, Chao Huang & Jiayi Lu (2013). From political process to social process: Twitter diplomacy'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China: A study on international actors' twitter diplomacy in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ICA 63rd Annual Conference, London, UK.
10. Xin Zhong, Jiayi Lu & Shuhua Zhou (2012). Positive image of mourning: Use of media events in public diplomacy. Paper presented at NCA 98th Annual Conference, Florida, U.S.
11. Guoming Yu, Rafal Ohme, Xin Zhong, Jiayi Lu & Ewa Szkudelska (2012). EEG reactions tell cultural difference: A cas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hina national image film. Paper presented at 2012 Global Marketing Conference, Seoul, Korea.
12. Jiayi Lu (2012). Self-portrayal or projection through relationship-building: China's national image on Beijing Review. Paper presented at Chinese Culture on the World Stage Conferenc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ong Kong.
13. Xin Zhong & Jiayi Lu (2012). Public diplomacy 2.0: A study on self-portrayal of U.S. Ambassador's image at weibo. Paper presented at ICA 62nd Annual Conference, Arizona, U.S.
獲獎情況
1. 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2022)
2. 中國傳媒大學第九屆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21)
3. 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學術著作二等獎(2015)
4.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