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自然村(雲南文山麻栗坡縣猛硐鄉猛硐村委陶家自然村)

雲南省文山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猛硐村委會陶家自然村,屬於山區。國土面積3.00平方公里,適宜種植八角等農作物。

有耕地308畝,其中人均耕地1.30畝;有林地1104.7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9戶,有鄉村人口238人,其中農業人口237人,勞動力158人,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雲南省文山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猛硐村委會陶家自然村,屬於山區。位於猛硐瑤族鄉北邊,距離猛硐村委會5公里,距離猛硐瑤族鄉5公里。國土面積3.00平方公里,海拔1117米,年平均氣溫16.90℃,年降水量1611.9毫米,適宜種植八角等農作物。
有耕地308畝,其中人均耕地1.30畝;有林地1104.7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9戶,有鄉村人口238人,其中農業人口237人,勞動力1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8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4.0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19元。該村農民生活並不富裕,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8畝(其中:田169畝,地139畝),人均耕地1.3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104.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7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3畝,主要種植草果、八角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23.04畝,其他面積2973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59戶通自來水。有59戶通電,有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5.56%和55.5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分別占總數的30.5%和27.1%)。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8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7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50畝,有效灌溉率為91.1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5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全村5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4.0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85萬元,占總收入的27.89%;畜牧業收入9.01萬元,占總收入的14.0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4頭,肉牛9頭);漁業收入0.51萬元,占總收入的0.80%;林業收入7.65萬元,占總收入的11.95%;第二、三產業收入20.28萬元,占總收入的31.68%;工資性收入8.73萬元,占總收入的13.64%。農民人均純收入161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7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占勞動力的15.82%),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2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省內、省外。2007年種植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0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6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草果、八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9戶,共鄉村人口238人,其中男性120人,女性118人。其中農業人口237人,勞動力158人。該村以苗族為主,其中苗族234人,漢族4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人,占人口總數的1.26%(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2.44%;享受低保5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猛硐瑤族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查排希望國小和猛硐村中心校,中學生就讀到猛硐中學。該村距離插排國小校2公里,距猛硐中心校3.5公里,距離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人,其中小學生12人,中學生6人。  陶家村小組居住著苗族。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派兵30萬征雲南,初了派大批漢軍屯兵雲南和遷來大批漢民開發雲南外,同時也強征大批苗軍和苗民屯田雲南。麻栗坡縣苗族大多是這個時候入境的,沐英在今廣南、富寧、麻栗坡3縣交界的木央、木倫、木令等地派駐“蒙冷營”,“蒙冷”即苗族中的花苗。 縣內苗族支系較多,根據其服飾、語言特點,區分為白苗、花苗、黑苗、青苗4種。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內部分為東部(湖南湘西)、西部(川、黔、滇)三大方言區。麻栗坡縣苗族講西部方言。 苗族的節日有中國傳統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苗族特有的節日有花山節和七月半。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1.5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但是還未開展。年末集體總收入0.26萬元,有固定資產1.2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和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有黨員2人,男黨員2人,有團員4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基礎設施薄弱。進村公路等級較差,入戶道路較差,村容村貌較差,居住環境條件惡劣,飲水質量基本不達標,電力供應不足,農田水利灌溉設施較弱,缺少科技活動室和會議室,民眾看病難。二、缺少一個可行的經濟發展項目,民眾思想觀念落後,增收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發展特色種植業。到“十一五”末,發展八角300畝,發展草果250畝。二、發展養殖業。到“十一五”末,發展生豬240頭、牛150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619元增加到20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