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保晉和南湯山興業公司

江寧著名律師、道教慈善家陶保晉(又名陶錫三,道名:陶道開1875-1948)生於江寧。(圖1:陶保晉肖像)清末時期曾任職於江寧“勸學府”,視察四鄉時,熟知和熱愛江寧湯山的沃土神泉。民國初年他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歸國後長期從業律師,並熱衷於民族實業的開發和宗教慈善事業。為開發利用湯山特有的地熱資源和溫泉的奇特療效,他決意將早已廢棄的湯泉“變廢為寶”,高起點、科學開發湯山、建設湯山。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陶保晉和南湯山興業公司
  • 總部地點:江寧
  • 公司類型:私企
  • 員工數:30
一, 最早科學開發南湯山的精品,陶保晉創辦“南湯山興業公司”,江寧誕生第一條公路和建設藍圖,私家別墅“陶廬”的誕生和命名,“陶廬” 追求道教之魂“天地人一”,“陶廬”由私宅 轉型服務社會,二,“陶廬”與湯山百姓共築輝煌18年,“陶廬”合法經營、就地取材,“陶廬”的優質服務,“陶廬”主人不私所有、熱心公益慈善事業,蔣介石和黨國要員將“陶廬” 蔚為名勝,

一, 最早科學開發南湯山的精品

陶保晉創辦“南湯山興業公司”

1) 江寧地方志書《南湯山志》有記載:“民國八年(1919年),江寧陶保晉、唐雲階與上海劉伯森、史量才等,就湯山之南,湯王廟一帶,購地百餘畝,組織南湯山興業公司。造林、築路、鑿泉、建屋,為近代開闢之始”。又記下:“江寧陶君席三(即陶保晉),誅茅穿徑,積二十年,辟城市于山林,化蕭艾為荃蕙。”
圖1陶保晉民國初年留日歸國時圖1陶保晉民國初年留日歸國時

江寧誕生第一條公路和建設藍圖

1919年(民國8年)由陶保晉建議並由 “南湯山興業公司”實施的第一大手筆就是投巨資擴築江寧第一條公路——鐘湯路。這條當年施工、當年正式開通的鄉鎮大道,使崗嶺起伏、俗稱九灣十八坂的湯水鎮一路通暢,連線江蘇省道和京杭國道,像一條生機勃勃的巨龍,沖開了禁閉的大門,疏通了江寧和湯山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的主動脈。
“興業公司“在南湯山的開發建設上以“科學嚴謹”為宗旨,精心勘測、反覆化驗,經國內外地質專家和農商部工業化驗所、中央衛生實驗所等專業機構的科學鑑定,全面驗證泉水成分和療效,確認可用泉源九處,並做出各項鑑定和報告。嚴格沿著科學與發展的軌跡繪製出江寧百姓生存繁衍和生態平衡的建設藍圖,成為戰前江寧地方民族實業科學發展的實踐者。陶保晉在《南湯山志》一書的“陶廬別業記”里,經典濃縮了一批愛國實業家腳踏實地、志同道合地“沿山築路”、“建築房舍”、“修造泉池”,“以供同好”的熱愛家鄉、建設湯山的實幹精神和愛國情懷,他們被譽為開發江寧地方民族實業的始祖。(圖2:南湯山圖)(摘自1937年出版《南湯山志》)
圖2 南湯山圖(1937年繪製)圖2 南湯山圖(1937年繪製)
“興業公司“集愛國者的聰明才智以“辟城市于山林”為理想,科學開採和利用地熱泉源,“採取最新式的建築布置園林,點綴風景,建造休養沐浴之所”。(摘自《南湯山志》)他們平治道路,鑿泉建屋,隨山刊木,保護生態,滿山蔥翠,使民國初年一片蕭條、死氣沉沉的湯山煥發了生機,全新的建置在湯山像雨後春筍般地綻放,如:建設委員會、振興農業實驗室、實業部中央模範林區湯山林場、湯山農業實驗學校籌備處、江蘇省教育林等;隨之而來的首都電廠湯山辦事處、湯山二等郵政局、電報局、長話局、衛生事務所、農業實驗室、湯山國小,江寧縣第六區警察局、江寧縣第六區湯山鎮公所,,, 紛紛落地生根,處處呈現繁榮景象,一幅民眾奮進、共創理想的藍圖推動著江寧民族經濟和文化的蓬勃發展。(2

私家別墅“陶廬”的誕生和命名

陶保晉本人在湯山東南麓另購地數畝,接引泉源,(“南湯山圖”中所標的“陶廬”所在位置以及 3號泉源,水溫55度)導流入室,並建屋數楹,他在“陶廬別業記”里闡明“為私人別業”。這是陶保晉獨自投資興建的一塊中西合璧的“試驗田”,以期積累經驗,為“南湯山興業公司”探索更多的發展空間。在私家使用的溫泉別墅里,因敬仰和紀念先祖——我國晉代詩人陶淵明“吾愛吾廬”之意而命名“陶廬”。豈料,“陶廬”的成功建成,開闢了在湯山建造私人溫泉別墅的先河,隨之,名人私家別墅接踵而建。
附錄 :“江寧陶保晉湯山陶廬別業記”
“江寧朝陽門外湯泉鄉湯山地方,有溫泉焉。當清光緒三十三年,保晉任職上元勸學所時,視察四鄉,經該地,見溫泉潮湧,如湯沸然,與日之箱根溫泉相埒,惜污穢不治,未能入浴。民八在申與劉君伯森談及此事,劉君並不知南京尚有此天然溫泉也,意欣欣然樂之,擬采最新式建築布置園林,點綴風景,以為休養沐浴之所,遂議定以購置山地泉池為初步。復得唐君雲階之贊助,而山地購成,旋即組織南湯山興業公司,而滬寧人士之繼起而認股者眾。是時適得同志金君佐臨,以推廣造林之湯山,睹此林泉,有心濟勝。乃上陳伊通齊公,撥款修路,並請於部,設立電話,以利交通。閱數月而路工告成。然以沿山築路,曲折既多,寬僅丈余,交車不便。公司同人以伊通既提倡於先,遂聯銜呈請,改築三丈寬之馬路,並由公司助款萬元,以促其成。且擬建築房舍,修造泉池,以供同好。此舉工程較大,非需以時日不能蕆事。省垣各界有湯山俱樂部之組織,金君佐臨、吳君谷宜有湯山醫院之籌備,鄙人亦另購地數弓,接引泉源,導流入室,以供沐浴,並建屋數楹,為私人別業。顏其名曰“陶廬”,以景仰先德“吾愛吾廬”之意。爰述顛末。” (摘自1937年7月出版的《南湯山志》)
圖3:陶淵明肖像畫圖3:陶淵明肖像畫
1919年“陶廬”建成後,道家陶氏父子莊重地將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肖像畫敬懸於廳堂里,以示對先德“吾愛吾廬”和湯山“神泉仙水”的膜拜和崇敬。(圖3:陶淵明肖像畫)

“陶廬” 追求道教之魂“天地人一”

陶保晉是一位虔誠的道教信徒,兼任南京道院的院監,其父陶菊溪真君為南京道院的長老,時任中國道教各道院的總巡道。在“陶廬”建造上,他們將道家“崇尚自然、修心養靈、和諧共榮、我與人同”的精神融進了建築和經營的運作中。民國八年(1919年)陶保晉在湯水鎮南端購得4畝多山地,人工鋪設管道將水溫55度的天然礦泉水 直接導流入室,使“復室皆有湯池”, 使人與地下泉水“天衣無縫”地融合,實現道家理想中“天、地、人”的合一。(圖4:“陶廬”迴廊廳建築草圖)
圖4:“陶廬”迴廊廳建築草圖圖4:“陶廬”迴廊廳建築草圖
“陶廬”的大屋頂、通透無欄的寬大迴廊廳和中央無欄寬石梯是人與自然融合的傑作。”陶廬”的主樓,拱形西式落地玻璃門窗,既能充分自然採光,又配以中式窗格使光線柔和而宜人。建成後的“休憩迴廊廳”,四周松柏長青、桑竹成林,香樟、桂花、柳蔭繁茂。果樹累累的園林和四季花卉的環繞,將人送入了大自然的懷抱,被社會各界盛讚為“世外桃源”——人們可以晝夜盡享蒼天與大地對人類的恩賜。(圖5:建成後的“陶廬”迴廊廳)
圖5:建成後的“陶廬”迴廊廳圖5:建成後的“陶廬”迴廊廳
1920年“陶廬”因它中西合璧的獨特設計和泉水沐浴勝過名醫處方的自然療效而聲名四起。陶保晉本著“我與人同”的道家精神,為使“有疾者得以療其疾,無病者得以免於病”,迅即將全家遷出,全面策劃對外營業,以濟度眾生,造福江寧。江寧地方志書《南湯山志》留下了這段歷史:“陶廬——民國八年,陶保晉自置,有林園之勝,樓謝雲蓮,復室皆有湯池,都人士群休沐於此,”

“陶廬”由私宅 轉型服務社會

陶保晉將全家遷出“陶廬”後,先祖陶淵明的肖像畫,繼續掛在對外開放的“陶廬”客廳里,以示我國晉代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為國人所擁有,更表述後人對華夏文明的敬重。他也將陶氏姻親——民國時期中國著名書法家張伯英先生的題詞,以及張氏摯交——我國一代國畫宗師齊白石先生的墨寶都保留在廳堂里。“公之同好”是“陶廬”經營理念和精神品格的定位。為發揚“高志遠識播之辭章”的文風,在“陶廬”設有書房,掛滿名人字畫,備有文房四寶,配備專人為遊客伺候筆硯。他們以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為基石,為江寧創建了雅俗共賞並流傳至今的獨具湯山特色的溫泉文化。
“陶廬”因其“浴療”的奇特功效,治癒無數肌膚頑疾和腸胃、肺癆、風濕病患而蜚聲海內外;因人與大自然天衣無縫、融為一體和它流傳著的經典詩文的薰陶而名揚大江南北。民國期間為江寧營造了地方經濟和溫泉文化的欣欣向榮。“陶廬”在短時間內,成功地完成了由私家自用向服務社會的轉型,成為江寧最早科學開發、建設湯山的一件標誌性的精品。

二,“陶廬”與湯山百姓共築輝煌18年

“陶廬”合法經營、就地取材

“陶廬”自1920年開始公開營業至1937年12月中旬日寇瘋狂占領南京之前,陶保晉精心挑選和高薪聘用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並放手由他們自主經營。他們信守:“陶廬”榮則湯山榮;湯山榮則“陶廬”亦榮。在陶保晉的法制理念指導下,他們堅持合法經營、合法納稅;就地取材、就地用人。在各鄉各鎮培養和選用了一批批各類管理和服務人員;他們堅持嚴格管理,用各種規範化的制度保證了高質量服務的長效性,贏得了18年如一日的優質高效的持續性的發展。(圖6:“陶廬”茶室)
圖6:“陶廬”茶室圖6:“陶廬”茶室

“陶廬”的優質服務

1927年初,中華民國政府奠都南京,政要們慕名尋訪蒸蒸日上的湯山、休閒沐浴湯山名泉在”陶廬”,他們陶醉於從湯山民間得到的“帝王式”享受。當年黨國要員頻頻對 ”陶廬”發出“蔚為名勝、媲美華清”的讚譽,曾在社會上引起不小的轟動效應,但也確實反映了”陶廬”的興旺和它的優質上等服務。
1. “陶廬”園藝花匠的精工巧作,令園內四季如春、花團錦簇、花展連連、馨香迷人;蔬果滿園、桃李成蹊、蝶飛燕舞、百鳥爭鳴,贏得無數遊客的驚嘆和讚賞。(圖7:”陶廬” 園林一角)(圖8:”陶廬”花房)
2. 全套客用臥具、餐檯、洗浴用品,上等純白棉質的舒適柔軟堪稱優質精品,在底邊和四角,印有陶廬主人題字:“南湯山陶廬溫泉”,海藍和玫瑰紫色,按不同季節輪換更新使用,使來自海內外的賓客無不感到:在湯山受到了極為悉心和貼心的寵愛與呵護。
3. “陶廬”書房裡詩文朗朗,硯墨飄香;遊記對詩、墨寶流芳。展紙研墨的書童訓練有素,倍受稱讚。
4. 以湯山神水“灌之愈鮮”、“養之愈壯”的新鮮食材,由名廚精製而成的各式天然健康的美味佳肴,以及為各類病患特製的營養餐式,令各方人士讚不絕口,流連忘返。
5. 55度的複合型天然礦泉水對周身浴泡、滌塵除病,膳宿精美、修心養靈,令人猶入仙境——無異於“第二天國”。

“陶廬”主人不私所有、熱心公益慈善事業

“陶廬”主人陶保晉經營著律師事務所,兼職江寧律師公會會長和南京總商會法律顧問,金陵法政學校校長,同時被推選為省咨議局議員、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第1-3期眾議院議員(1913—1924)。但作為宗教人士和執業律師,他從不涉足任何黨派,更無心參政。由於其父陶菊溪真君於1922年發出訓示:道開(陶保晉道名)“誓身許道”,他便很快退出政界,專心於地方實業的開發和道教的慈善事業。
在南京道院的全力推動下,陶保晉取之於湯山回報於社會,於1922年擔當起世界紅卍字會南京分會的創辦和會長的重任,全力興辦慈善事業。正如王人文先生所記:”陶廬主人不私所有,公之同好,已復奔走紅卍字會慈善事業,頻年前往直魯豫鄂各省,賑救災黎、置之度外”。名人在《陶廬》留下詩句:“願爾出山去,溫澤普人間”。
而”陶廬”自南京紅卍字會成立後,接待了無數為社會積德、積善的名流和富豪,宗教人士和各界善人,”陶廬”同仁也盡一份道家倡導的“濟世救人”的責任,協助南京紅卍字會籌集善款。在1923年和1927年日本關東和關西大地震以及歷年的戰亂和天災中,南京紅卍字會招募善款的名冊中不斷出現著”陶廬”的賓客們。”陶廬”實為南京道院和南京紅卍字會“編外”的慈善基地,他們功不可沒。正因為”陶廬”的主人和員工長期熱心於公益慈善事業,更孕育和成就了”陶廬”的社會、人文價值。

蔣介石和黨國要員將“陶廬” 蔚為名勝

中華民國政府青睞湯山的興旺發達,對”陶廬”更是情有獨鐘。江寧地方志書《南湯山志》記有:“民十六年(即1927年)黨國奠都金陵,中央當局沐浴於此,蔚為名勝,媲美華清”。蔣介石委員長夫婦和黨國要員紛紛在”陶廬”休閒沐浴,據說日本總領事也曾被安排在此度假,這裡曾是要員們接待外賓、會親訪友的名勝之一。
黨國要員們不僅將陶廬“帝王式”的享受“蔚為名勝、媲美華清”,他們也曾熱心出資捐款,助修公用的“湯泉館”,《南湯山志》記載:“蔣委員長獨捐五千元,宋部長允捐四千元”,他們也曾有心促進湯山的發展。他們也在湯山紛紛效仿建造私人別墅和公館,1927年冬,國民黨元老張靜江就將自己在湯山所建的“張公館”贈送給蔣介石夫婦作為“結婚禮物”。
1927年4月,正當陶保晉率領南京紅卍字會奔忙於旱澇賑災和日本關西地震的救助時,黨國要員在湯山開會並在”陶廬”庭前寬石梯上合影留念。這張戰前黨政要員在湯山”陶廬”的合影,至今陳列在南京重要旅遊景點“總統府”和原”陶廬”今”蔣介石溫泉別墅”的展廳里。(圖9:1927年4月黨國要員在”陶廬”迴廊廳前無欄石梯上的合影/圖10:1936”陶廬”菊展金秋)
照片中與會官員們所立的迴廊廳中央的大理石梯——正是”陶廬”每年舉行花展,四季飄香的一處寶典,尤以千姿百態“菊展金秋”遠近聞名:這裡也是”陶廬”百花爭艷、通往久負盛名的休閒迴廊廳的必經之路。
1936年秋”陶廬”菊展,陶保晉(前右一)和經理們在同一石梯上的合影,竟然成為”陶廬“戰前最後一次的“絕展”留念;所幸被收藏在江寧地方志書《南湯山志》里。
1934年11月,“南湯山興業公司”創辦人之一、陶保晉的同鄉好友、報業巨子史量才先生,因追求民主、反對獨裁,在上海被軍統特務暗害身亡,對陶保晉和南湯山的開發建設造成沉重打擊和損失。但他們化悲痛付行動,繼續以加倍地努力——實現史先生與江寧百姓建設家鄉的共同理想。
在蔣介石居住 “張公館”官邸期間(1927年12月--1931年)以至搬進城裡,1937年冬遷都重慶之前,蔣總統夫婦假日裡依然光顧“陶廬” 泉浴休閒,盡情享受他們贊為“華清池”帝王式的美景和服務。無奈日寇的入侵被迫終止了這份閒情雅興;但始終無法抹去他們對“陶廬”的鐘愛。
陶廬”熔煉的溫泉文化
“陶廬”將陶淵明的田園詩風和湯山的妙水神泉溶為一爐;為江寧留下了各方文人雅士和社會名流的湯山遊記和詩詞,以及陶廬主人和遊客的對詩和聯句。正是:“領略湯泉景,潺潺水帶溫,山含千古秀,人被四時春,俗慮都澄淨,天機在率真,呼朋同浴德,保合此元神。”(葉能靜詩) 在“陶廬”書房留下的詩作里,至今讓我們如臨其境地感受到——湯山神泉噴涌、天人合一熔煉而成的詩情畫意:
“日麗風和五月天,輕車穩快赴湯泉,問渠那得溫如許,為有乾坤正氣煎。”
“湯山遙隔石城邊,萬壑千岩小谷盤,世外桃源此處是,偕君小住即神仙。”
“半生歷盡江南北,只見湯山第一泉,浴罷身心清欲澈,居然到此亦神仙。”
“昔曾飲馬江南北,一別重來十六年,幸與青山緣不淺,湯泉朱洞任留連。”
“六代江山真慘澹,三春花木半枯乾,何當掬起清涼水,遍灑眾生心上田。”
“路出湯山景更幽,名泉端合浴名流,天留一勺溫馨水,洗盡人間萬古愁。”
“車輪生角欲行遲,坐待陶廬月上時,纔洗俗塵三百斛,挑燈濡墨寫新詩。”
“泉水溫兮溫我身,泉水清兮清我心,安得此泉滿天下,一洗斯世之劫塵。”
“山中幸有溫泉浴,世上應無涼血人,洗淨俗塵三百斛,還吾清淨本來身。”
“陶廬”常有海外人士到訪,來自日本沖繩的宗教人士,據說他們是受了中國道教南京紅卍字會兩度赴日賑災“弘道展慈”的教化感染而建。他們拜訪南京道院,慕名前往“陶廬”作兩日游,“充分領略中國田舍風光”,卻因“屋主陶君適因事他適,未獲與唔,殊以為憾”。但留下了一篇著名的“日本加藤明子南湯山溫泉遊記”(楊澋子譯)收藏在“江寧文脈”和《南湯山志》里。
陶廬”1937年出版發行江寧地方志書《南湯山志》
“陶廬”優質的浴療、餐飲、休閒的一條龍服務;依湯山、畔神水的四季長青和多彩花卉的園林美景;各方遊客、社會名流和文人墨客的吟詩會友、滌塵養心,在湯山火紅地經營了18個年頭。“陶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高水準、傾愛心地為社會各界的熱誠服務,為湯山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極大的努力,“陶廬”和“南湯山興業公司”的積極運作,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他們與江寧百姓一起在湯山創造了地方經濟和溫泉文化前所未有的輝煌。(3
陶保晉委託江蘇儀征嚴偉先生(道名:覺之),將民國初年南湯山開發和建設的歷程,編入江寧的近代史。1937年7月由“陶廬”出資出力並由陶保晉題寫書名的《南湯山志》正式出版發行了。它是一部實錄江寧人民奮發努力、建設家鄉的奮鬥史——是一部熱情迸發、擁抱自然、天人合一、山水共融的交響史詩。
原版線裝民國圖書《南湯山志》,現收藏於“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金陵圖書館”和“南京博物館”,均為孤本。因它的真實性、科學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直流轉至今。(圖11 -12 :原版線裝《南湯山志》1937年7月出版發行)
2010年“陶廬”90華誕,適逢陶保晉135周年誕辰,中國古籍出版公司複製再版了簡體中文版的《南湯山志》。(圖13-14:簡體中文2010年版)
愛國志書《南湯山志》記下了江寧湯山的昔與今;列出了各類地質、水質和醫學的科學化驗和報告;展現了“南湯山興業公司”高起點開發建設湯山的藍圖和理想;匯集了名人題記和古典詩詞對南湯山的頌讚。它是“陶廬”和它的主人陶保晉先生留給江寧父老和故土的一部勵志奮進的史詩;是陶保晉留給後人和中華大地的永恆紀念。
三,“南湯山興業公司”與“陶廬”慘遭戰爭摧殘
日寇野蠻霸占“陶廬”八年之久
1937年12月日寇大舉進攻南京,敵人是有備而來,而南京卻沒有做好抗敵的準備。國民政府和軍隊忙於撤退和遷都,“陶廬”夏天出版的《南湯山志》正在發行中,日寇卻已兵臨城下,在狂轟濫炸中“南湯山興業公司”的建築工程及所有財物蕩漾無存,他們沒有來得及帶走任何東西,損失慘重地陷入兵荒馬亂的災難之中。
日寇野田部隊炸毀了張靜江公館,就叫囂已占領了南京和蔣介石官邸。他們直接殺進名揚海內外的“陶廬”,立即跳進泉池狂飲亂舞,他們深知日本加藤明子“遊記”中盛讚的——濟渡眾生的“華清池”;清靈淨體的“第二天國”倍受國民政府要員青睞;他們必定要將蔣總統夫婦曾經擁有的帝王享受占據為日軍司令部所有, “南湯山興業公司”和“陶廬”的員工們隨難民一起“跑反”, “陶廬”從此陷入喪權辱國的深淵 。
日寇洗劫、霸占“陶廬”是他們入侵掠奪的炫耀,也是罪惡計畫的前奏,他們的目的是藉此打擊陶保晉的慈善基地,施加政治和經濟的壓力,妄圖利用陶保晉和南京紅卍字會的社會公信力和影響力為他們組建偽政權,做他們的傀儡和幫凶。
令日寇大出所料,陶保晉竟多次在大小場合公開以紅卍字會“不涉政治”、“不作慈善範圍以外之企圖”等道教宗旨相對抗。與此同時,陶保晉領導南京紅卍會字連絡各方人士和外國教士,擴建救護隊、掩埋隊,“薄棺收掩”死於貧病和戰火中的不幸者。南京紅卍字會隨難民遷徙,艱難地設立難民收容站、臨時診所,設粥棚、施棉衣、撫恤老弱,堅持弘道展慈,以救濟災患為己任。
日寇為此惱羞成怒,一面不斷地吞食陶保晉在南京夫子廟和將軍廟等處的地方實業,進一步摧毀他的慈善事業;一面突然襲擊式地將早已確定好的自治會正、付會長的人選,“臨時變更”陶保晉為第一任會長。陶保晉“固辭不獲”焦思成疾,在他以養病為寫公開信脫離自治會後,日寇更加變本加厲、步步緊逼,白天不斷騷擾,派員登門探視,以生梨,隱喻“生離死別”相威脅。夜間突襲陶府,旋風式的掃蕩並砸毀道祖佛堂,將所有貴重物品、古董字畫、供奉老祖宗的筆畫像、歷代祖宗神位及五柳宗族家譜;道祖神龕、《太乙北極真經》、《午集正經》、《未集經髓》和各種道教經典全部洗劫一空。
1938年3月10日陶保晉在養病期間,公開向日寇和社會發布《辭職書》,並將《卍會宗旨》和南京道院“弘道舉善訓文”一併呈交,同時退交自治會發來的“臂章”和會長“公款單”以表堅辭之意。3月15日南京民報大字刊登“本市自治會陶會長堅請辭職”。(圖15:南京民報發布的“辭職書”,原件藏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即陶保晉被逼任會長和告病辭職期間,他率領南京紅卍字會的掩埋隊收掩日寇大屠殺遇難同胞43071人,成功參與了挽救南京毀於瘟疫蔓延的工程。南京紅卍字會掩埋隊的埋屍登記表等重要歷史檔案,史無前例地成為國際法庭,審判二戰戰犯屠殺無辜平民的永久性的鐵證——法學家陶保晉所創建和提供的《紅卍檔案》(遠東國際軍事審判檢方證據1704號),至今乃是國家檔案館珍藏的無價之寶。(4
1941-1942年冬春,正當汪精衛與日寇將領在“陶廬”醉生夢死、尋歡作樂之際,南京市民卻在遭受偽政府為日寇籌措軍糧所造成的糧荒之苦,陶保晉利用日偽強派的“立法委員”的合法身份,聯合監察委員等三人為民請願,彈劾了汪偽糧食部長——以抵制搶糧和糧價飛漲,但卻遭到汪偽政府的官官相護而慘遭秘密緝拿。因對陶保晉緝拿處置的罪名無法成立又迫於社會壓力,最後以“撤職查辦”草草收兵。掠奪者在“陶廬”作威作福,坑害百姓,而“陶廬”的主人卻在遭受非法追捕和逃命、誣陷和嚴懲。
“陶廬”1946年雪上 加 霜 錯 判“逆產”
“陶廬”因它與生俱來的社會和醫學價值、得天獨厚的天然地理環境、深厚凝重的溫泉文化和道教人文歷史積澱,成為“南湯山興業公司”在戰爭劫難後唯一倖存的建築經典。但是極其不幸的是抗戰勝利後又有更大的災難降臨——國民政府封鎖凍結了“陶廬”。他們既不向日寇索賠,更未將 “陶廬“ 物業歸還原主,而是無視日寇霸占八年的事實,竟將他們青睞鐘愛、攝影留念的“華清池”——“陶廬“從日軍手中奪回,便毫無顧忌地將私產當作“敵偽逆產”進駐和沒收。也許是勝利的衝動驅動著“占有欲”的極度膨脹,居然在地方政府和軍隊之間競相爭奪私產”陶廬”的使用權,直到1946年4月經蔣介石批准撥2千萬元專款、將”陶廬”改造為“總統專用溫泉別墅”之後,才使“爭奪戰”平息下來。
在1946年3月馬俊超市長下令正式接收和動手改造”陶廬”之後的1946年4月,為了“沒收私產”的“合法性”和追補必要的法律程式,這才緊急策劃了一樁令南京市民為之譁然的“漢奸案”:軍統特務機關將”陶廬”的主人——不涉政治和黨派、與世無爭,一生行善的道教慈善家陶保晉押進黑牢受審。
軍統局和首都高等法院,在完全違背歷史、毫無犯罪事實並大量刪除了法學家陶保晉呈交的各項“無罪證明”的背景下,僅用兩個月的時間,緊追急趕著改造”陶廬”的進度,將陶保晉判下漢奸罪。 竟然在陶保晉的判決書的“主文”里寫下了:“陶保晉共同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處有期徒刑兩年,剝奪公權三年,全部財產除酌留家屬必須生活費外沒收”。這份違背歷史事實,完全背離陶保晉實際言行的“錯判重罰”的判決書,雖經“高溫急火炮製”,卻無論如何也無法趕上對“陶廬“的沒收和改造。
“陶廬“早在關押陶保晉之前的1946年3月、在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和手續的狀況下,已被下令“接收”,並在蔣總統的親自關注和幾度視察下大興土木進行維修和改造了。 直到1946年6月8日下午5時,趕在公務下班之前對陶保晉作出了宣判。在陶保晉的“判決書”里除了捏造了“南京紅卍字會受敵人之指使出而組織自治會”和“陶保晉自任自治會長”等莫須有的罪名外,沒有任何“通敵謀反”的犯罪事實,卻有大量慈善業績和掩埋4 萬3千無辜同胞的社會貢獻。法學家、道教慈善家陶保晉盡天職、傾道義創建和提供的南京紅卍字會在大屠殺期間的埋屍和戰亂救助等歷史檔案,經國民政府驗證核實並提交審判二戰戰犯的國際法庭,編為遠東國際軍事審判檢方證據1704號,將日寇南京大屠殺——入侵他國、殘殺無辜的罪行依法成立和定案。(5
“陶廬“的“逆產之說”從何而來? 早在1937年7月出版發行的江寧地方志書《南湯山志》里確認無疑:“民國八年,陶保晉自置”、“都 人 士 群 休 沐 於 此”的民族實業。民間資產“陶廬“在湯山合法經營18年的業績和被日寇野蠻霸占蹂躪整八年的歷史,件件有案可查。”陶廬“既不是1946年之後甚囂塵上製造的“一女二嫁”——即“張冠李戴”的“1927年贈與蔣委員長的新婚賀禮”,竟然又於1937年當做“投靠日寇的獻媚大禮”;更沒有任何事實證明“陶廬“是日寇和敵偽的“饋贈”和貪贓枉法而發的“國難之財”,何來“逆產”? “逆產之說”是利用民族情緒、混淆是非製造仇恨,在占有欲驅動下“以訛傳訛”地將私產貼上“逆產”的標籤,既可將沒收和改造私產“陶廬“合法化,更可撈取“抗日鋤奸” 政治資本的一箭雙鵰之計。
“陶廬“就這樣帶著日寇的孽債和強行捏造的“通敵謀反”和“逆產”之冤,在無視法律依據和歷史責任、踐踏法理法規的一片混亂之中,於1946年3月將一位社會名人的慈善基地“陶廬“更換了主人。從此,顛倒歷史、誤導社會、株連後代長達70餘載。
1948年6月陶保晉步出冤獄2個月後,在南京紅卍字會的辦公室里(火瓦巷24號)伏案書寫濟南道院一位道長的祭詞,痛失道友和冤獄之痛糾結,猝然離世。
陶廬”1946年改造為 ”總統專用別墅” 的相關史料和狀況
1946 年3月馬俊超市長下令接收”陶廬”
( 國民政府“湯山風景區建設籌備處”接收”陶廬”史料)
1946年3月,湯山正式劃歸南京。3月25日,馬超俊下令接收陶廬:
“令湯山區籌備主任張溥生:查湯山陶廬系陶逆錫三之產業,茲派該員訊即前往接收,計畫修葺,並將接收清冊及修理費預算具報核奪,毋延為要。此令。3月25日”
張溥生接令,自然照辦,遂於3月29日帶了測夫前往陶廬勘查。此時,陶廬通往俱樂部的便門已經敞開,陶廬大門未開,但藩籬已撤,陸軍大學占據著俱樂部全部和陶廬的一部分房屋。張溥生走進陶廬大院一看,昔日花團錦簇的庭院已經面目全非,院內僅有空大廳一座及樓房浴室十數間,家具早已搬挪一空,水龍頭、洗臉盆和其他衛生設備也了無所存,門窗多半毀壞,牆垣亦多傾頹。日軍在大廳前蓋的幾間日式木房不倫不類,一片狼藉,兩排白鐵皮房更是銹跡斑斑,又髒又亂。此時陶保晉已被拘押,沒有任何人出面辦理移交手續。張溥生望著測夫丈量房屋,看了一陣就走了,4月5日,他將接收情形呈報市府。
1946年5--6月蔣總統親自視察”陶廬”的改造
原載《中國檔案報》南京日報2009年公布的檔案資料 (摘錄)
蔣介石對陶廬的修葺十分關心,前後三次親自過問此事。1946年5月3日下午,蔣介石視察湯山風景區建設,當面向湯山風景區建設籌備處主任張溥生詢問陶廬維修計畫;5月26日又再次抵達陶廬,指示在陶廬旁邊“興建三四十間,作公教人員休息 及接待外賓之用。6月6日下午蔣介石到湯山“主席官邸”,路過陶廬,見仍未修葺,很是不滿。張溥生立即將此事報告給市長馬超俊。(圖;16-20改造後的”陶廬”)
“陶廬”應政治人物的需要而被改造,著名開放式的“天地人合一的迴廊廳”被改造為封閉式的走廊。原基礎結構的寬大石梯雖被保留,但四季飄香的風采已不復存在。在復室里改造了一個總統專用的“鴛鴦池”,新修了一條與原”陶廬”極不協調的“逃生暗道”;據說是為汲取1936年西安事變被囚的歷史教訓。這一“重筆”留下的政治色彩,淹沒了原”陶廬” 18年刻畫源於中國道家“濟度眾生”、“和諧共榮”的歷史文化痕跡。為此,“暗道”也就成為中國近代史“內憂外患”下的一個活標本。
“陶廬” 陽山石碑流落拍賣市場
上世紀30年代,”陶廬”開業10周年之際,著名書法家陳群和周學昌先生分別題字“陶廬”和“逸園”,並精選著名的寧鎮山脈的陽山碑材,正反兩面刻制石碑贈與”陶廬”, 他們將中華民國政府青睞”陶廬” ——“媲美華清” ;《陶廬》主人“不私所有”——“賑救災黎” 的歷史以及 “陶廬”和“南湯山興業公司”對江寧的社會貢獻,豎立在迴廊廳中堂的石梯旁,為”陶廬”和湯山增光添彩。遺憾,珍貴的“陶廬“石碑,歷經蒼桑,現已流落在南京民間的拍賣市場。(圖21、22、23:”陶廬”石碑及碑拓)
四,亂世冤案與台灣的回覆
1946年6月8日 陶保晉的“通敵謀反漢奸罪”是一樁亂世冤案,是國民政府所奉行的舊法統——維護獨裁統治和危害民眾權益的產物,早在1949年建國初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里,已將其徹底廢除。陶保晉的後人依據歷史事實和陶保晉的實際言行,已向台灣國民黨中央提出了質疑和申訴——陶保晉的歷史冤案,是維護統治集團政治和經濟的既得利益而人為製造的政治案例;是違背歷史、殃及子孫後代、誤導社會民眾的冤假錯案。台灣國民黨現主席馬英九先生責成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已於2010年5月12日發函回覆:“如陶先生的遭遇,深感遺憾。這也是中華民族百年極弱及內憂外患下的歷史悲劇”。(圖24:國民黨中央2010年的“信函”)
五,“陶廬” 是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解放後,人民政府在湯山溫泉路3號接收了“總統溫泉別墅”,整個過程在南京歷史檔案里都有詳實的記錄,連土地面積的丈量與原“陶廬”也只有少許毫釐的誤差。儘管遭遇各種政治變遷,它曾被冷落、被封閉、被閒置,但人民政府並沒有割斷歷史、而是肯定它對江寧民族經濟和溫泉文化的歷史貢獻,一直作為民國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具有社會和人文價值的歷史文物保護著。
“陶廬”回到了人民的懷抱,沒有被私分,沒有被個人獨占,各級人民政府曾先後多次投巨資來維修它、保護它,(遠遠超過蔣介石當年的兩千萬)使它於2002年榮升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25、26:原“陶廬”今“蔣介石溫泉別墅”大門外)
蔣介石是一位舉足輕重的歷史名人,事實上也曾於1946--1949年的三年期間居住和使用過“陶廬”,許多重大事件也曾在此間發生。今天以“蔣介石溫泉別墅”之名,列為南京旅遊景點之一,在入口銅牌上刻著“該處建築為江寧名人陶保晉於1920年所建的私宅。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將其作 “逆產” 沒收”。 這是人民政府光明磊落的求實精神、是值得讚頌的明智和功德。 各級政府立於文明高度,做法深得民心,也得到陶氏後人的衷心擁護——他們自始至終推崇“陶廬“永遠歸人民所有 ,以此遵循和弘揚陶保晉的大愛和理想
“陶廬” 民國建築史料
《金陵圖書館館藏民國建築史料》
金陵圖書館——“南京民國建築專輯”
建築名稱:
原陶廬溫泉別 墅
建築年代:
建於20 世紀20 年 代
建築風格 :
原陶廬溫泉別墅歷史所在地列表
地址
地址所在時間
溫泉路3 號
20 世紀20 年代至今
原陶廬溫泉別墅功能演變歷史
功能
使用時間
居住
20 世紀20 年代至40 代
與原陶廬溫泉別墅有關人物列表
人物
關係
使用時間
陶保晉
私有房產
20 世紀20 年代至40 年代
蔣介石
居住
20 世紀40 年代
曾使用原陶廬溫泉別墅的單位列表
使用單位
使用時間
用途
陶廬溫泉別墅
20 世紀20 年代至今
商業
“陶廬” 90華誕——迎百歲
2010年夏,“陶廬“ 90華誕暨陶保晉先生誕辰135周年,陶保晉部分海內外後人,在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安排下參觀探訪了”陶廬“,他們與工作人員親切交換意見,對政府的認真管理和保護表示感謝,並將簡體中文再版的江寧地方愛國志書《南湯山志》贈送給每一位接待人員——紀念”陶廬“的90華誕。(圖27、28:尋根追思訪”陶廬“)
陶保晉旅居美國的兩位孫女,為紀念“陶廬“ 90華誕撰寫了紀念文章:《讀再版《南湯山志》 解讀”蔣介石溫泉別墅“ 》已於2011年5月22日在“中國民族宗教網”發表。
“陶廬”風雲變幻90年,歷經民國初期的開發和興旺;慘遭戰爭的破壞和入侵者的凌辱,又遭“逆產”冤案而被改造,直到1949年獲得新生,回歸江寧。“陶廬”是百年來中國地方民族實業興衰史的縮影。
“陶廬” 是民國時期“南湯山興業公司”留下的歷史文物,作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既是民國時期建築文物的代表,也是尊重歷史、尊重民族實業、民族文化和歷史人物的文明形象的代表;它的對外開放更是提升套用功能和文物價值的重大舉措,“陶廬”將以特有的歷史人文價值,在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民眾的愛護下迎來它的百歲華誕。
(文中(1)--(5)及相關史料詳見“中文百科”—— 陶保晉詞條及陶保晉海外研究會網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