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自我觀念,
個人簡介
他是一名上海知青,卻在延邊工作生活了38年,對朝鮮民族和朝鮮族文學藝術的情結,已經深深地滲入了他的心靈和骨髓。他就是延邊作家協會副主席、延邊文化藝術研究所研究員陳雪鴻。
人物生平
1969年3月,19歲的陳雪鴻從繁華的上海來到了當時的延吉縣勇新公社湧泉大隊集體戶務農, 一句朝鮮語都不會說。當時的湧泉大隊乃至勇新公社都是朝鮮族聚居的地方,上海知青集體戶成了惟一的漢族戶。
語言不通給陳雪鴻帶來了麻煩,也給他帶來了學習朝鮮語的機會。身邊都是可以隨時請教的老師,到處都是可以實踐的場所。陳雪鴻充分利用了這個有利條件,開始踏上了學習朝鮮語的道路。1974年,他到當時的勇新中學擔任了高中漢語文教師,在向朝鮮族學生傳授漢語文的同時,為自己系統地掌握標準的朝鮮族語言文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延邊大學漢語系的學習,使他的朝鮮語水平和對朝鮮族文學藝術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1977年,他被調到延邊話劇團擔任專業翻譯創作員,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朝鮮族文學藝術的翻譯生涯。
在從事朝鮮族文學藝術翻譯實踐的過程中,陳雪鴻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他認識到, 95%以上酷愛自己民族語言文字的朝鮮族作家和藝術家們都用自己的母語進行創作和表演,急需有人把朝鮮族文學藝術中的精品佳作翻譯成漢語,使朝鮮族文學藝術在中華民族文學藝術的大花園裡真正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認識上的提高大大激發了陳雪鴻的翻譯熱情。30年來,他翻譯了大量優秀的朝鮮族文學藝術作品,所涉及的文學藝術體裁相當廣泛,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話劇、電視劇、電影、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歌曲、舞蹈、民間故事等等。比如,他在延邊話劇團工作期間以及後來的日子裡,翻譯的《長白之子》《喜怒哀樂》《城市+農民》《沒毛的狗》《白雪花》等朝鮮語話劇,都曾先後獲得了全國、省、州的各項大獎;翻譯的《壓在心底的話》等朝鮮語小說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迄今為止,他已經出版了包括長篇小說《白帆》在內的30餘本文學藝術譯著,加上發表在全國各報刊雜誌上的譯作,字數總量已經超過了2000餘萬字。由於陳雪鴻在朝鮮族文學藝術翻譯工作中的成績卓著,曾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優秀翻譯獎,多次獲得省、州優秀翻譯獎,還曾獲得全國優秀邊陲兒女獎、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1987年,年僅37歲的陳雪鴻被破格評為副譯審,6年以後又被評為翻譯系列中的最高職稱譯審。
自我觀念
在生活觀念和價值觀念發生了極大變化的今天,陳雪鴻依舊對朝鮮族文學藝術事業充滿熱情,對自己所從事的苦行僧一般的翻譯工作“執迷不悟”,樂此不疲。他常說的話是:“對朝鮮民族和朝鮮族文學藝術的情結,已經深深地滲入了我的心靈和骨髓。民族之間僅僅講團結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強調民族融合,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而我所從事的工作就是成為民族融合的文化粘合劑。”
儘管在過去的30年時間裡,陳雪鴻為中國的朝鮮族文學藝術翻譯事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還是認為自己做得太少。陳雪鴻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的餘生全部用來翻譯更多優秀的朝鮮族文學藝術作品,讓更多的人通過文學認識朝鮮族,了解延邊朝鮮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