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長慶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北故城
- 出生日期:1972年
- 職業:戲曲演員
- 畢業院校:河北衡水戲校
- 代表作品:《赤桑鎮》、《遇皇后·打龍袍》、《鍘美案》等
人物經歷,所獲榮譽,
人物經歷
陳長慶1972年生於祖籍河北故城,從小受家庭父輩影響喜愛京劇,尤其喜愛京劇大師裘盛戎所創的裘派花臉藝術。從記事起舅老爺和父親就帶他到處看戲,那時正直傳統老戲已經解禁,舞台上豐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和華麗精美的服飾扮相令他痴迷、陶醉。7~8歲時就能連唱帶舞整出整出的背出看過的戲。有一次路過大娘家,看到大娘在搓麻繩,靈機一動,要來一把麻繩系在鐵絲上,精心製作出了平生第一掛髯口,掛到耳朵上,柳條做馬鞭,嘴裡念著“傢伙點兒”,美滋滋地就在院子裡開了戲……。
這種對戲曲的痴迷精神打動了喜愛拉京胡的父親,國小還沒上完的他,就如願考入了河北衡水戲校。畢業後在河北唐山市京劇團實習演出,後因種種原因沒有進入劇團而是改行做了圖書館行政工作。工作之餘仍不斷鑽研京劇裘派花臉藝術。每天天不亮就跑著去運河邊上喊嗓練功不輟,終於成就了他一條音域寬亮持久,音色純正通透、韻味濃郁、高低不當的好嗓子,為他今後的藝術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條件。1992年又有幸拜在了京劇表演藝術家方榮翔先生的得意門生、裘派花臉名家鄧沐瑋老師門下,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在鄧沐瑋老師的悉心教導下表演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和提高。
期間先後問藝於方榮翔先生的大弟子李永紅先生和著名架子花臉李文華先生、上海花臉名家田恩榮先生等,廣采博種,轉益多師,頗得真傳實受。2001年在好手雲集、競爭激烈的“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中一路過關斬將,不負眾望,以一曲韻味醇厚,委婉蒼勁的裘派名段《探陰山》奪得“花臉組”最佳表演獎,受到專家評審和觀眾廣泛讚譽。
陳長慶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募捐救助等公益性的慰問演出,無償輔導被文化部授予“京劇傳承基地”的濟南市緯十路國小少兒京劇團的小學生和戲迷票友。熱情給戲迷說戲、示範、把場,不厭其煩。他平易近人,謙和寬容,有求必應。戲迷票友都喜歡和他親近、交往,甚至在一起探討、切磋京劇藝術。戲迷票友都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感,親熱地稱他為:“咱票友里走出來的名角兒”。
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曾要求台上演員“三白(水袖白、護領白、靴底白)”。在灌制膾炙人口的唱段“勸千歲”唱片時把“漢壽亭侯”的“漢”漏掉了,當別人指出:“漢壽”是一地名,“亭侯”是官爵,“壽亭侯”是講不通的。馬連良先生深感不安,怕以訛傳訛,誤導觀眾,就自己出資把正在銷售的唱片全部買回銷毀了。大師的藝德由此可見。
在劇團里陳長慶的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是出了名的。氍毹上摸爬滾打了10多年,逐漸養成了台上台下對藝術、對觀眾負責的態度。他說:“台下做人乾淨,台上表演也要乾淨、規矩,得對得起觀眾”。他心裡裝著觀眾,想著觀眾。所以每一次的演出不管是飾演主角兒還是龍套,他都精心準備。
從劇中人物的揣摩,台詞、唱腔的構思設計;從勾臉扮相到舞台道具、演出氣氛、劇場效果他都考慮的周到細緻,一絲不苟。有次他彩排《鍘美案》,他的包公。飾演帶刀侍衛的王、馬、張、趙及衙役龍套懶散而沒精神,陳長慶當即停下排戲把他們叫到一邊說:“我們行里講究台上‘一棵菜’,你們知道老包是誰?”他們說:“老包是鐵面無私、剛正不阿、正義威嚴的化身。”“對啊。‘未正人,先正己’的包公豈能容忍貼身侍衛如此的散漫而沒有骨氣!你們這樣上場,我還怎么上啊?都把精氣神給我提起來!重來!”待到第二番上場的衙役龍套,踩著快長錘的鑼鼓點,精神抖擻、整齊劃一的出現在台上。現場氣氛頓時大變,老包這才莊重威嚴的出場亮相。打這以後,凡是陳長慶為主的戲,他們在台上個個嚴肅認真,再不敢有絲毫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