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逸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東莞塘廈四村廟嶺
- 出生日期:1880年
- 逝世日期:1959年
- 職業:民主人士
- 畢業院校:法國教會中學
- 信仰:三民主義
參加革命,保護領袖,
參加革命
陳逸川青年時已表現出強烈的革命精神。讀書時,他就時常回到故鄉塘廈宣傳三民主義。他的兄弟陳秋霖、陳孚木深受其影響。
不久,陳逸川去了香港,希望在那裡實現他的革命理想。1908年,因革命黨員來港數量逐漸增多,陳逸川等人開始負責組織民生書報社(後改名少年書報社)。這家所謂的書報社其實正是陳逸川等人掩護收留同盟會會員的所在。隨著革命進程的變化,《中山文史(第56輯)》記載,1910年,馮自由辭去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一職,隨後改選謝英伯為會長。謝英伯於1911年夏赴檀香山,“眾舉陳逸川代之。”
陳逸川的前半生與孫中山關係十分密切,在思想和行動領域,都可看出他緊跟孫中山的步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推翻了清王朝,臨時革命政府隨後成立。據《東莞市塘廈鎮四村志》記載,當時陳逸川與其他革命志士揭竿而起,率領國民革命軍進入東莞城接收清朝縣令的政權,先後光復東莞、寶安兩邑。
1912年,陳逸川等人組織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東莞分部,陳逸川任部長。東莞分部的成立,無疑為東莞後來的革命進程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保護領袖
1912年初,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出任臨時大總統,4月臨時政府遷往北京。不久,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等4個政團組成國民黨,陳逸川作為國民黨黨員在北京擔任臨時政府的國會議員。
1914年袁世凱稱帝後,開始大肆拘捕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籍的國會議員,陳逸川聞風而走,逃過一劫。陳逸川隨後南下上海、香港,追隨孫中山開展討伐袁世凱的運動。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後來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堅決討袁。1915年,陳逸川東渡日本追隨孫中山,成為孫中山的秘書。史料記載,陳逸川與孫中山關係密切,當時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結婚,操辦婚禮事宜的正是陳逸川。
1916年4月27日,陳逸川隨孫中山返回上海,再圖革命。六年之後,一直跟隨孫中山的陳逸川見證了陳炯明的叛變,並將孫中山從這次叛變中營救出來。《東莞市塘廈鎮四村志》記載,1922年6月25日,陳炯明率兵炮轟總統府,欲置孫中山於死地。陳逸川等人扮作孝子,披麻戴孝,騙開位於雙門底的城門,護送孫中山到天字碼頭,登上了停泊在白鵝潭的軍艦離開廣州。
1934年,陳逸川離開了政界,在廣州過著隱居生活。1961年9月,陳逸川在廣州病逝,享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