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恆,男,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漢語學會會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北京市語言學會會員、北京市北京語言文化建設促進會會員。北京大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博士。碩士學習,師從徐盛桓教授、華籍美人Shirley Wood(吳雪莉)教授、趙帆聲教授,主攻語用學、語音學和語源學;博士學習,師從徐通鏘先生及王洪君、王福堂教授,治歷史語言學、理論語言學、生成音系學、方言學。治學特點: 強調共時與歷時的打通,強調多語言比較或對比在語言研究中的作用,強調語言的語音、語法、語義、語用等不同層面間的關聯與互動,堅持立足於語言事實抽象理論模型、立足於漢語挖掘普通語言學的規律,強調按照單/雙/三/多音節語或其它音義跨層關聯單位類型進行語言劃分。早期側重跨語系歷史比較語源學研究,近期側重“音系化(Phonologicalization)”理論研究。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2017年,開始負責北京語言大學”中外變音協作研究中心“工作。現任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理論語言學方向、語言文化與翻譯方向碩士生導師,院科研與研究生辦公室主任。曾任中國民航(CAAC)翻譯、電台中英文節目主持、伊斯蘭瑪巴德孔子學院創院院長(中方)、北京語言大學國際交流處副處長、中國駐美國洛杉磯總領事館教育領事(一等秘書銜),執教於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NUML)、香港中文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現負責教育部備案區域與國別研究中心“北京語言大學大英國協國家研究中心”工作,以及北京語言大學”中外變音協作研究中心“工作。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在歷史語言學和音系學。
主要貢獻
專著《音節與意義暨音系與辭彙化、語法化、主觀化的關聯:豫北方言變音的理論研究》;教材English Reading through Current Affairs;論文Iconicity in Etymological Universals ,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Transferred Epithet,The Intra-sentential Saliency Scale Postulate, 《作為文化譯介單位的“字”與“詞”:世界表達的中國化、中國表達的世界化》,《“音系化”(Phonologicalization):變音暨歷史語言學理論研究的前沿》,《虛、實字音演變類型的劃分暨本、變音的互動關係》,《林州方言“子”尾讀音研究》,《林州方言子尾讀音暨子尾、子變韻兩條弱化鏈條的銜接》,《洛陽和舞陽方言的Z變韻》,《Z變音的空間分布》,《D變音的空間分布》,《兒化音對於單音字的影響——輝縣、淇縣方言捲舌聲母的產生過程》等。
獲獎記錄
2008年,榮獲北京市“五四”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