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緒儒,字丕丞,(今陳家坪)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辛未)七月初十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排行第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緒儒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石門古龍陽坪
- 性別:男
俠肝義膽,高舉義旗,視死如歸,
俠肝義膽
曾祖父繼周,清增生,祖父美蓮,文庠生,父親崇嵐,太學生。他體格魁偉,頭大額闊耳長,眉目清秀,雙目炯炯有神閃如電,出語洪亮若鐘,有人說“聲震屋瓦”。幼時器宇軒昂,舉止一切異常兒童。父母奇而重之,延良師執教。他先後在太平寺村塾及竹溪秀寺書院就讀。天資聰慧,四書五經過目成誦,習作詩文,多驚人警句,尤其是有浩蕩俠義之氣。及長,喜聞子史各書,對古代英雄豪傑忠烈傳記更為喜歡,而不屑八股,常鄙科舉不與試,他認為科舉是坑人的。他性格剛直,善於辯論,好結交俠義之士,處事明敏。以“恭、寬、信、敏、惠”五字為修身齊家的標準。他獨具領導才能。一次縣令下鄉勘察,人多嘈雜,喝令不聽,緒儒一吼而散,足其其德威服人,他在其臥室懸掛一聯:
劍懸龍臥處,戈逐鹿肥時。
足見其抱負不凡。他愛打抱不平,鄉閭有不平事,里人多求於他。青年時期,他教授鄉里,遠近來求學的人很多,他常教導學生要紮實習學,打實為國出力的基礎,家庭困難學生,他不責脩脯。
高舉義旗
清鹹豐年間,太平軍起,近邑震驚。為奉堅壁清舒之政,知縣袁獻書來到陳家坪,接觸到陳緒儒,談經論政,十分投機。知縣覺得緒儒是個人才,遂委他為本境團總,鄉民無不擁戴,保境安民搞得非常出色,縣衙遂升他為四十八總團總,聲望益高。這時太平軍勢力日盛,利用各地民團及齋教徒秘密結盟,四方回響。鹹豐四年(1854年,甲寅)澧州窮團首倡義舉事,湖北公安、松滋等縣民團及齋教門徒回響者眾多,蔓延到石門邊境。石門齋教徒陳正卯、古之愚、田萬太(小名田畫匠)汪先進、羅化柏、賈竹林、劉丹山、許定民等活動到山區,借吃齋傳教為名,策動民眾造反。陳緒儒本來就對異族統治中原、壓抑漢人不滿。加之朝廷無能,屢遭外侮,遂毅然與他們歃血結盟。大家以緒儒體格魁悟、貌奇異眾、德高望重、有雄才大略,推為盟主主事,後又悄悄派人與洪秀全、楊秀清部取得聯繫,於鹹豐五年(1855年,乙卯)七月二十八在石門仙陽櫻桃崗一寺場起義,集聚石門、慈利、澧縣、臨澧、松滋、鶴峰等縣誌士數萬人,誓師討伐清廷。會場上旌旗蔽日,干戈如林。講台上高懸對聯一副:
三尺金劍掃除妖孽,一路福星共躋昇平。
首先是陳緒儒以盟主身份登台演講,大風泱泱,歡聲雷動,他任命但成周、田畫匠、陳正卯、陳正杰、皮某分別節制一部,是為各路先峰,任汪先進為主帥,李家隆為軍師,丁月台為副軍師,以回響太平天國革命。他們以“留州滅道,驅除滿人”為戰鬥口號,計畫與太平軍會師湘鄂邊,義軍在操練行軍中,許多百姓或自動參加隊伍,或簞食壺漿以迎義師,一時風聲大震。石門知縣袁獻書與陳緒儒一向友善,得知其事後,遂率勇迅赴彈壓,解散其眾,僅擒得一頭目回衙,緒儒他遷,準備再集合舉義,而且還派員遊說,潛通澧州知州,讓他保持中立。這,本可實現與太平軍會合大舉事,哪知由於覃遠亶的叛變,功敗垂成。這覃遠亶曾因隊伍點名未到受到斥責,心懷不滿,遂甘作奸細。他先於櫻桃崗義軍駐地乘人馬雜亂,義軍酒酣熟睡之夜,四處放火,燒死不少義軍,後又四出造謠說:“陳緒儒身長丈二,腰大十圍,眼似銅鈴,頭如笆簍,兩耳垂肩,兩手過膝,私通洪揚,造反勢大”,種種妖言惑眾,又密報澧州某官署,轉呈清廷。皇帝詔瑜澧州,石門及鄰近各知縣嚴密緝拿。澧州刺史派一參將,率兵清剿,燒殺教友、義軍無數,余皆潛散,而各地團練也奉命搜捕。緒儒遂攜次子陳春教逃匿剩頭古萬人洞,這裡通桑植、聯湖北,進可攻、退可守,十分保密、安全。
視死如歸
官府抓不到陳緒儒,就勒令忠靖隘百戶官陳崇本交人,限定了時間,遲交或不交,即誅滅九族。陳緒儒聞知,不忍累及無辜,於鹹豐六年(1856年,丙辰)六月初四,穿著粗麻短衣,乘著小轎,來到竹溪三畝池(即今蘇市三畝村),陳槐儒家自首。這時一把總率六百餘兵武裝在此地,他與緒儒是朋友,見面即問:“兄弟為何犯法至此?今我奉令前來捕你。”陳緒儒坦然地說:“事所當為,豈顧生死?”把總說:“我當保兄弟一族無傷,你可放心。”言畢,二人慷慨同飲一場,後解往澧州。陳正杰、陳正卯、古之愚也先後同時被捕,縛至澧州。陳正杰練過武,恃有異術,途中悄悄商量緒儒,想碎籠同時逃走。陳緒儒說:“不可,我們一走,必累及無辜。”殺正杰時,刀劍難傷,令其師解其術才壯烈就義。這時上峰赦令到,緒儒正在囚籠中。上官想試試他的才華,遂限囚籠韻,令賦詩二首。緒儒微微一笑,不假思索,立即賦之。上官見緒儒浩氣凜然,但出言不遜,竟於鹹豐六年(1856年,丙辰)六月二十一日問斬,緒儒就義時,從容慷慨,吟詩自若,一首正氣歌尚未誦完即頭顱落地,見者無不惋嘆:真是一條奇偉的漢子。享年四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