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睦(東漢明帝時期西域都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睦,生卒年不詳,東漢明帝時期官員,官至西域都護

基本介紹

  • 本名:陳睦
  • 所處時代:東漢明帝時期
人物事跡,史書記載,

人物事跡

陳睦,生卒年不詳,東漢明帝時期官員,官至西域都護
漢明帝中元十八年,八月,焉耆和龜茲兩國起兵攻打西域都護陳睦,陳睦的部隊全軍覆沒。
因為:《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明年(永平十八年)三月,北單于遣左鹿蠡王二萬騎擊車師。恭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騎多,皆為所歿。匈奴遂破殺後王安得,而攻金蒲城。
所以:安得是耿恭的盟友,匈奴要殺死親漢的車師後王。
《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第二》:“焉耆、龜茲攻西域都護陳睦,悉沒其觽。北匈奴及車師後王圍戊己校尉耿恭。”
所以:北匈奴和車師的聯軍一定是殺掉了親漢的車師後王安得之後才組織的。
因為:《後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第七十八》:“及明帝崩,焉耆、龜茲攻沒都護陳睦,悉覆其觽,匈奴、車師圍戊己校尉。”
所以:班超最有可能知道焉耆和龜茲攻打西域都護府的時間。應該是八月之後的事情。(也就是雒陽得到陳睦死亡的信息都是事件發生的好幾個月之後,對時間點的把握肯定不如當時身在盤橐城的班超。)
證據是:《後漢書·卷四十七·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國大喪,遂攻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數發兵攻疏勒。超守盤橐城,與忠為首尾,士吏單少,拒守歲余。
以及:《後漢書·耿弇列傳》:“七月,匈奴復來攻恭,恭募先登數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匈奴遂於城下擁絕澗水。恭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馬糞汁而飲之。恭仰嘆曰:“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剌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有頃,水泉奔出,眾皆稱萬歲。乃令吏士揚水以示虜。虜出不意,以為神明,遂引去。
  時,焉耆、龜茲攻歿都護陳睦,北虜亦圍關寵於柳中。會顯宗崩,救兵不至,車師復畔,與匈奴共攻恭。恭歷士眾擊走之。後王夫人先世漢人,常私以虜情告恭,又給以糧餉。數月,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恭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而稍稍死亡,餘數十人。單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復遣使招恭曰:“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虜官屬望見,號哭而去。單于大怒,更益兵圍恭,不能下。
  初,關寵上書求救,時肅宗新即位,乃詔公卿會議。司空第五倫以為不宜救。司徒鮑昱議曰...
這樣推理的好處:比較容易解釋從永平十八年八月初六(公元75年9月5日)漢明帝去世,同日漢章帝繼位開始,直到十一月廿四日(12月20日)的第五倫成為司空之後,用了整整三個多月的時間,漢章帝才招鮑昱、第五倫進行是否營救耿恭的討論。討論完,決定出兵,到真正抵達疏勒城,又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也就是從漢明帝崩,到援軍抵達疏勒城,花了整整半年時間。
如果用陳睦八月份全軍覆沒,關寵、耿恭均在九月份被圍並派出求救,求救使者在沒有驛站的玉門關外花了較長時間,加上玉門關到雒陽有驛馬飛遞的時間,花了一個來月來解釋,比較能有說服力。
畢竟:從後幾年漢章帝的表現來看,他還是一個比較有開疆拓土精神的較為用心治理國家的皇帝,如果六月陳睦被消滅,關寵馬上被圍困,那么訊息快的話(明帝八月崩,這裡有兩個月時間傳遞信息),明帝還沒死,肯定會派兵援助(畢竟是自己前幾年屢次派兵北征匈奴才拿回的地盤);如果明帝死掉沒多久,章帝就接到柳中城被圍的話,想大展身手的18歲年輕熱血皇帝應該也是馬上會讓大臣討論,而不是一直拖到十一月廿四日(12月20日)的。

史書記載

《後漢書顯宗孝明帝紀》(十八年六月)焉耆、龜茲攻西域都護陳睦,悉沒其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