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春(江西中醫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姓名:陳瑞春
  • 性別:男
  • 籍貫:江西銅鼓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36年12月
  • 逝世日期:2008年3月7日
  •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 教學職稱:教授
  • 畢業院校:江西中醫學院
  • 專業:中醫
  • 科室:內科
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學術兼職,學術思想,1立足鑑別診斷,突出問診技巧,2察色按脈,尤重舌診,3深諳經方本意,注重隨證加減,4以經方為主導,與時方常合用,5視病種之不同,舉內外之並用,6重視肝膽脾胃,顧護機體正氣,科研成果,獲獎情況,主要論文,出版著作,

教育經歷

自幼隨父習醫,1958年考入江西中醫學院,1976年參加衛生部委託中國中醫研究院主辦的全國中醫研究班。

工作經歷

1963年至2008年去世,江西中醫學院。

研究方向

陳瑞春從事《傷寒論》教學、臨床、科研工作50餘年,主攻“六經辯證的臨床套用”。臨證擅用經方,長於內科心、肝、膽病以及內、婦、兒科部分疑難雜症。如對A肝、B肝、肝硬化、冠心病、腎病綜合症、尿毒症、腫瘤的中藥調治、小兒厭食等都有較理想的療效。

學術兼職

廣州中醫藥大學傷寒論專業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全世界國名老中醫帶徒第二批導師。曾任江西中醫藥院傷寒教研室主任、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黨務副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全國中醫內科學會顧問、《江西中醫藥》雜誌常務編委、全國仲景學說研討會委員、全國中醫內科疑難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江西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等職。

學術思想

1立足鑑別診斷,突出問診技巧

陳老認為,辨治雜病,臨證疑似之處甚多,必須依靠醫生進一步的問診才能作出正確診斷。陳老問診立足鑑別,往往要言不繁,具體有如下特點:
(1)首先要分清主訴症狀,抓住診治的主要矛盾。
(2)注意圍繞主訴展開,迅速找出鑑別要點。
(3)注意問診與他診交替,多診合參。
(4)問診要懂得用排除法。
(5)要善於引導患者敘述病情。

2察色按脈,尤重舌診

陳老指出,面色關乎預後,五輪八角,亦可見微知著。如面色陰沉晦暗,預示腎水不足,兩頰發青為肝色外露,雖然與西醫肝功能指標不一定相應,但與病勢的輕重緩急甚為相關。肝硬化患者面色黃與青,關乎預後之好壞;腎病、高血壓等都有特殊面容,如腎性高血壓面容青紫、青銅色,是脾腎不足、腎水泛濫;尤其是五官反應,如鼻頭青、目睛青、耳垂乾癟等,直接關乎髒病,五臟真象,多從面出。看眼神對病情的輕重深淺很有意義,尤其是慢性病、衰老深重者目光失神,如目色發木、瞳孔呆滯,預示肝腎衰敗。
陳老最重視舌象,常要審視二三。觀舌,舌質舌苔宜分開看,舌質往往一眼可辨,而舌苔則需多花時間。

3深諳經方本意,注重隨證加減

陳老喜歡用經方,亦善於用經方,尤其是小柴胡湯、四逆散、桂枝湯、半夏瀉心湯、苓桂術甘湯、真武湯之類。

4以經方為主導,與時方常合用

陳老非常重視經方的臨床運用,但亦體會到經方並非能解決臨床遇到的所有問題,經方與時方合用,有時單用時方也常獲效,補充了經方之未備。

5視病種之不同,舉內外之並用

陳老根據《內經》“有諸內,必形諸外”的理論,對一些外部局部症狀較為明顯的疾病,常採用內外兼用的方法,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

6重視肝膽脾胃,顧護機體正氣

陳老臨證治雜病,不僅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而且治療其他疑難雜病,都很注重調理肝膽脾胃,認為雜病以氣滯痰濕為病機,而氣機以中焦為樞紐,痰飲水濕以脾失健運為源頭,肝膽為氣機水濕運化之先導,故許多非消化系統病變,其受病之所雖在不同臟器,但發病之源常關乎肝膽脾胃,這也是柴胡類方可以兼治多種系統疾病的原因。

科研成果

1989年研製的“健脾益氣沖劑”經臨床與實驗觀察,對提高免疫力和放療、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均有顯著療效,同時也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獲獎情況

編著《陳瑞春論傷寒》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論著三等獎。

主要論文

[1]陳瑞春. 論瀉心湯類方[J]. 中醫藥通報,2008,02:19-22.
[2]陳瑞春. 當歸芍藥散新用[J]. 江西中醫藥,1998,04:56-57.
[3]陳瑞春. 桂枝湯新用[J]. 江西中醫藥,1999,01:37-39.
[4]陳瑞春. 談小柴胡湯方的臨床運用[J]. 中醫雜誌,1999,05:315-316.
[5]陳瑞春. 經方臨床運用的幾個問題[J]. 山西中醫,2004,06:1-5.
[6]陳瑞春,劉英鋒,胡正剛,周建虹. 胸痹論治6法[J]. 中醫雜誌,2004,04:304-306.
[7]陳瑞春. 經方臨床運用舉隅[J]. 江西中醫藥,2001,01:1-3.
[8]陳瑞春. 肝病治療的誤區[J]. 中醫雜誌,2001,08:507-508.
[9]陳瑞春. 精辨病機 規範法度 深究方規 活用經方[J]. 中醫藥通報,2007,01:20-22.
[10]陳瑞春. 論傷寒的救陰法[J]. 中醫藥通報,2007,04:18-20.
[11]陳瑞春. 《傷寒論》治肝法[J]. 中醫藥通報,2007,05:24-25.
[12]陳瑞春. 從臨床看《傷寒論》用藥[J]. 中醫藥通報,2007,06:19-21.
[13]陳瑞春. 傷寒八大厥證[J]. 河南中醫,1983,06:44-46.
[14]陳瑞春. 瀉心湯類方的探討[J]. 新醫藥學雜誌,1977,06:35-38.
[15]陳瑞春. 麻黃湯及其類方[J]. 陝西新醫藥,1978,06:50-53.
[16]岳美中,陳瑞春,金鴻猷. 談談補益法的運用[J]. 新醫藥學雜誌,1978,03:14-17.
[17]陳瑞春. 略論胃痛從肝論治[J]. 新中醫,1979,03:20-22.
[18]陳瑞春. 運用當歸芍藥散的初步體會[J]. 陝西新醫藥,1979,07:29+28.
[19]陳瑞春. 桂枝湯類方探討[J]. 江西醫藥,1980,05:18-21+17+64.
[20]陳瑞春. 國內運用《傷寒論》方藥的概況[J]. 江西中醫藥,1980,04:19-23.
[21]陳瑞春. 《傷寒論》治肝法的運用[J]. 中醫雜誌,1980,09:57-58+26.
[22]陳瑞春. 試論《傷寒論》中的辯證法思想[J]. 新中醫,1981,02:23-26.
[23]陳瑞春. 國內運用《傷寒論》方藥的概況(二)[J]. 江西中醫藥,1981,02:49-53.
[24]陳瑞春. 國內運用《傷寒論》方藥概況(三)[J]. 江西中醫藥,1981,04:55-58.
[25]陳瑞春. 《傷寒論》脈學初探[J]. 中醫雜誌,1981,05:59-61.
[26]陳瑞春. 六經小議[J]. 新中醫,1982,07:51-52.
[27]陳瑞春. 國內運用《傷寒論》方藥的概況(四)[J]. 江西中醫藥,1982,02:39-42.
[28]陳瑞春. 國內運用《傷寒論》方藥的概況[J]. 江西中醫藥,1982,04:41-45.
[29]陳瑞春. 烏梅丸的臨床運用(綜述)[J]. 雲南中醫雜誌,1982,05:39-42.
[30]陳瑞春. 略談《傷寒論》的救陰法[J]. 中醫雜誌,1982,11:59-61.
[31]陳瑞春. 三仁湯治陽痿[J]. 上海中醫藥雜誌,1983,05:6.
[32]黃海龍,伍炳彩,萬蘭清,陳瑞春,張崇,王魚門,鄧必隆,肖德發,匡奕璜. 中醫經典著作問題解答(一)[J]. 江西中醫藥,1983,01:62-66+56.
[33]陳瑞春. 論治傷寒之學[J]. 湖北中醫雜誌,1983,06:4-7.
[34]陳瑞春 ,周志娟 ,鐘新淵 ,黃海龍 ,傅幼榮 ,萬友生 ,王立 ,鄧必隆 ,張崇 ,楊扶國. 校注《喻嘉言醫學三書》的體會[J]. 新中醫,1984,06:53-54+57.
[35]陳瑞春. 從臨床看溫膽湯的多種功用[J]. 上海中醫藥雜誌,1984,03:29-30.
[36]陳瑞春. 喻嘉言論秋燥[J]. 雲南中醫雜誌,1984,05:10-14.
[37]陳瑞春. 四逆散新用[J]. 江西中醫藥,1996,03:25-27.
[38]劉敏,劉英鋒,陳瑞春. 經方與時方合用的體會[J]. 中醫雜誌,1996,08:466-467.
[39]陳瑞春. 常見肝病的證治思考[J]. 新中醫,1997,01:12-14.
[40]劉英鋒,劉敏,陳瑞春. 柴胡桂枝湯在外感雜症中的運用[J]. 新中醫,1997,12:45+47.
[41]陳瑞春. 《傷寒論》教材建設和教學方法的思考[J]. 江西中醫藥,1997,01:47-49.
[42]陳瑞春. 真武湯新用[J]. 江西中醫藥,1997,06:17-18.
[43]陳瑞春. 經方臨床運用的體會[J]. 中醫雜誌,1997,12:715-718.
[44]李明方,陳瑞春. 經方臨床運用舉隅[J]. 江西中醫藥,2006,01:50-51.
[45]陳瑞春. 讀傷寒 寫傷寒 用傷寒─—談我的治學之路[J]. 江西中醫藥,1994,01:2-5.
[46]陳瑞春. 1例風心病治療記實[J]. 江西中醫藥,1994,06:20-21.
[47]陳瑞春. 五苓散新用2則[J]. 中醫雜誌,1994,05:287.
[48]陳瑞春. 中醫治疑難病的思路與方法[J]. 江西中醫藥,1995,06:16-19.
[49]陳瑞春. 麻杏甘石湯的臨床運用[J]. 江西中醫藥,1985,04:59-61.
[50]陳瑞春. 《傷寒論》用桂枝縱橫觀[J]. 雲南中醫雜誌,1985,03:35-37.
[51]陳瑞春. 《傷寒論》中常用的邏輯方法[J]. 湖北中醫雜誌,1985,06:4-7.
[52]陳瑞春. 談葉天士用附子[J]. 天津中醫,1985,01:30-32.
[53]陳瑞春. 運用《傷寒論》方的幾個問題[J]. 天津中醫,1985,04:34-36.
[54]陳瑞春. 國內近年研究仲景學術的概況——成都仲景學術討論會論文綜述[J]. 江西中醫藥,1986,02:55-58.
[55]陳瑞春. 《傷寒論》脾胃治法的臨床運用[J]. 江西中醫藥,1986,05:3-5.
[56]陳瑞春. 淺談桂枝湯治雜病[J]. 天津中醫,1987,02:40-41.
[57]陳瑞春. 經方運用數則[J]. 天津中醫,1988,06:42-43.
[58]陳瑞春. 肝硬化證治思考[J]. 江西中醫藥,2000,02:1-2.
[59]陳瑞春. 弘揚傷寒學術 發展經方運用——談傷寒方的臨床體會[J]. 江西中醫藥,1991,02:29-32.
[60]陳瑞春. 運用經方的思路與方法[J]. 江西中醫藥,1992,06:23-25.

出版著作

主編、參編《傷寒論教學參考》、 《喻嘉言醫學之書校詮》等著作8部,獨著《陳瑞春論傷寒》和《傷寒實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