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與《新青年》》是當代胡偉於2009年創作的一幅畫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獨秀與《新青年》
- 作者:胡偉
- 創作時間:2009年
- 規格:246×617cm
《陳獨秀與《新青年》》是當代胡偉於2009年創作的一幅畫作。
《新青年》是2011年中國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胡適、魯迅。圖書簡介 新青年,簡體橫排版《新青年》,民國最優秀知識分子的思想盛宴 狀態:選載 分類:評論集 點擊數:53459 字數:24907 關鍵字: 陳獨秀 李大釗...
《敬告青年》原載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誌》1卷1號,是陳獨秀為自己主編的《青年雜誌》所寫的發刊詞,又見《獨秀文存》卷1。《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原文 竊以少年老成,中國稱人之語也;年長而勿衰(Keep young while...
青年雜誌 《青年雜誌》是於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創刊的一本雜誌,由陳獨秀創辦。雜誌簡介 《青年雜誌》由陳獨秀主辦,於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創刊,第一卷的作者多與主編陳獨秀有密切的個人交往。在第二卷第一號起正式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原名《青年雜誌》,作為五四時期啟蒙一代人精神的刊物,該刊收納的文章均由當時中國傑出的知識分子所創作,可以說,《新青年》是那個時代追求覺醒的青年必讀的刊物之一。正如陳獨秀在《青年與工具》一文後說:“此文竟於發熱...
《新青年(16開12冊)》是2011年上海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獨秀。本書主要收錄了新青年所發行的相關報刊。作品目錄 《青年雜誌》1卷1號 (民國四年九月十五日發行)敬告青年(陳獨秀) 國體問題 法蘭西人與近世文明(陳獨秀) 王庸工-...
同時,《新青年》雜誌社在上海法租界環龍路老漁陽里2號(今南昌路100弄2號)成立。《新青年》作為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機關刊物,開始把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放在顯著位置。1920年12月,陳獨秀赴廣州,陳望道接任主編。1921年1月,...
陳獨秀與《新青年》《陳獨秀與《新青年》》是當代胡偉於2009年創作的一幅畫作。
《〈新青年〉百年典藏》是2019年5月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適、陳獨秀、蔡元培、李大釗、魯迅、張寶明。內容簡介 《新青年》於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創刊,是中國近代文化思想運動中具時代影響和歷史影響的名刊。作為一方現代...
《新青年》是五四時期先進報刊艦隊的旗 艦,引領了一場意義深遠的新文化運動,作為中國現 代政治思想史、中國現代文學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傳播史、中國現代新聞出版史追溯的原點,統率著五 四一一大革命時代中國先進文化的走向。陳獨秀...
本書對《新青年》從創刊到停刊整個過程作了系統梳理,詳細描述了陳獨秀與章士釗共同創辦《國民日日報》到創刊《安徽俗話報》再到創辦《新青年》雜誌的一路實踐,對其關於國家與社會的革新夢想進行了總體概覽,對於《新青年》及其骨幹作者在...
《永遠的新青年——陳獨秀與五四學人》是2020年5月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鐘揚。內容簡介 《新青年》是近代中國“天下第一刊”,本書圍繞《新青年》的創刊、編輯、出版等事宜,講述了陳獨秀與蘇曼殊、蔡元培、胡適、魯迅、...
陳獨秀被捕是1919年6月11日晚,《新青年》主編陳獨秀在北京前門外“新世界”遊藝場散發《北京市民宣言》傳單被捕,當晚陳的住宅(亦是《新青年》編輯部)被查抄。訊息傳出,群情激憤。6月13日起,北京《晨報》、《北京日報》,上海《...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本刊物的影響力可與《新青年》堪比,即使時至今日,當今的許多青年依然從中汲取營養,獲得力量。目錄 敬告青年 陳獨秀 法蘭西人與近世文明 陳獨秀 共和國家與青年之自覺(一) 高一涵 共和國家與...
《新青年》內部分裂是2002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胡適又寫信給北京同人解釋他的主張。堅持“移回北京編輯”。他一面說並不反對陳獨秀和《新青年》;一面又指責刊物改組後的編輯方向說:“今《新青年》差不多成了《Soviet...
第一節 陳獨秀與胡適的思想分化 第二節 胡適與李大釗的思想碰撞 第三節 陳獨秀辦《每周評論》談政治 第八章 “新舊之爭”禍及陳獨秀 第一節 黨派的“新舊之爭”第二節 陳獨秀與《新青年》南遷 第九章 新青年社團的解體 第一節 ...
以文字與圖片互動的講述方式呈現了《新青年》雜誌的歷史。與一般知識性書籍不同,此書以講故事的方法追憶與《新青年》雜誌有關的人和事,把生活化的細節娓娓道來,從而貼近、還原一段可親可愛的歷史。書中的“五四”一代學人,陳獨秀、...
運動是從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開始的。陳獨秀任主編,李大釗是主要撰稿人並參與編輯工作。《青年雜誌》於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時,並改名為《新青年》遷往北京,李大釗、魯迅、胡適等成為主要撰稿人。蔡元培出任北京...
接著,1917年2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第2卷第6號上發表了《文學革命論》一文,正式高舉起文學革命軍的大旗。陳獨秀以激進的戰鬥姿態,從與社會革命思想革命的關係上闡述了文學革命的必然性,明確提出了以反對封建文學為目標的文學革命“...
1917年2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提出文學革命三大主義。與此同時,錢玄同也在《新青年》發表《寄陳獨秀》,表示贊同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的八點主張。1918年1月,《新青年》實現主張,全部改用白話文。1918年5...
《文學革命論》是陳獨秀創作的一篇文章,於1917年2月首次發表於《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後收錄於《獨秀文存》。內容簡介 《文學革命論》的核心思想是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
接著,1917年2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第2卷第6號上發表了《文學革命論》一文,正式高舉起文學革命軍的大旗。陳獨秀以激進的戰鬥姿態,從與社會革命思想革命的關係上闡述了文學革命的必然性,明確提出了以反對封建文學為目標的文學革命“...
1916年秋冬,陳獨秀以《新青年》為陣地,積極發動了文學革命。這場革命的主將是陳獨秀,急先鋒便是留美學生胡適。胡適名洪騂,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早年肄業於上海中國公學,接觸新學,信奉進化論。1910年赴美國,先後就讀於康乃爾大學和...
1919年初,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本志罪案之答辯書》,更高地舉起科學和民主這一既是思想革命也是文學革命的旗幟,向封建專制和封建文化作了堅決的鬥爭。魯迅在鬥爭中看見了新世紀的曙光,以他最勇猛熱忱的戰鬥,成為文學革命的...
“德先生和賽先生”是對民主和科學的一個形象的稱呼,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期間的兩面旗幟。歷史背景 1919年1月15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發表《本志罪案之答辯書》,大力提倡“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