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燕悽美風音樂會
- 演出時間:2011年1月8日
- 演出場館:白盒子藝術館
- 演出者:陳燕
演出信息,主創團隊,陳燕簡介,聲樂指導:樓乾貴,音樂指導:趙啟雄,造型指導:王小燦,總策劃:孫永增,總監製:孫 偉,演奏嘉賓:程雨雨,音樂會介紹,
演出信息
主 辦:甲五兄弟(北京)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北京美萊國際形象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君東文化設計公司
主創團隊
陳燕簡介
1970年出生於四川樂山,1990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師從趙慧敏教授學習聲樂,畢業分配到北京海淀區文化局工作,兼任北京民族之星藝術團首席女高音。二十餘年來,師從歌唱家樓乾貴追求聲樂藝術,逐步形成個性鮮明的演唱風格,被音樂評論界稱為“悽美風”、“悽美派歌唱家”、“悽美唱腔”。
2008年錄製首張個人演唱專輯《尋找失落的悽美》,專輯由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後得到良好社會反響。陳燕版本的《梧桐樹》、《絨花》、《母親教我的歌》等歌曲被認為是最能體現歌曲意境和內涵的演繹。中國聲樂界一代宗師、現年88歲的老一輩男高音歌唱家樓乾貴親赴專輯發布會現場,向中國歌壇力薦《尋找失落的悽美—陳燕專輯》,並公示陳燕為其“衣缽傳人”。我國著名音樂學家、中國音樂研究所原所長喬建中教授在發布會上高度讚揚陳燕“生活中追求最普通,藝術上追求高境界”。
擔任北京民族之星藝術團首席女高音期間,多次與楊洪基、劉秉義、耿蓮鳳、羅天嬋、鄭詠等歌唱家聯袂演出。2009年重返舞台,在家鄉樂山舉辦《樂山聲琴音樂會》。2010年6月《尋找失落的悽美—陳燕專輯》發布會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2010年8月舉辦《回望故鄉—陳燕專場音樂會》。2010年11月,陳燕應邀演唱詩人汪國真譜寫的《媧皇宮》及其他歌曲,被媒體稱為“跨界合作”。
陳燕在紮實美聲唱法功底的基礎上,追求返璞歸真的自由歌唱境界。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吳其輝先生認為陳燕聲音柔美、乾淨,具有世界一流女高音的音質。陳燕在高音區的表現力豐富,有色彩,還很自然。
“悽美”風格首先是陳燕的歌聲特色。陳燕的歌聲委婉、清亮、悠遠,哀而不傷,怨而不爭,因其獨特的音質、音色以及在高低音間滑落與拔高的婉轉、流暢和華美,常使聽者有青天一碧、萬里無雲之感,但仔細去聽、用心去品,又會使聽者從內心深處萌生出淡淡的憂傷和莫名的惆悵。即使不聽歌詞,只聽她的歌聲,就會有一種淒婉的感覺。
“悽美”風格又是陳燕對人生大美境界的理解。《陳燕專輯》對“悽美”二字有這樣的解讀:悽美是在艱辛中微笑的父母,悽美是在秋日裡凋零的果樹。悽美是鮮血染紅的小花,悽美是永不翻身的大壩。悽美是沒有盡頭的等待,悽美是無人知曉的擔待。悽美是升華的悲哀,悽美是生命的無奈。五千年苦難而不願離散,我們守候夢中的故園。
聲樂指導:樓乾貴
音樂指導:趙啟雄
原中央歌劇院音樂指導,江蘇人。《陳燕2011悽美風音樂會》音樂指導兼鋼琴伴奏。兩次獲得文化部頒發的鋼琴伴奏獎。
造型指導:王小燦
教育部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首席形象設計專家、IBF國際品牌聯盟中國區個人品牌專委會執行秘書長、美萊國際形象集團藝術總監。
總策劃:孫永增
生於1975年,工商管理碩士 2009年創辦白盒子藝術館任館長。這是孫永增將自己的連鎖酒店業務向藝術邁進的第一步。
總監製:孫 偉
中國廣播藝術團創研室演奏家 作曲家 導演歌手屠洪剛《中國功夫》專輯製作人, “黑鴨子”組合專輯製作人。
演奏嘉賓:程雨雨
出生於蘇州市,琵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青年教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琵琶專業委員會會員。
音樂會介紹
談起選擇在藝術區與音樂家陳燕合作籌辦跨界活動的緣由,此次音樂會總策劃、白盒子藝術館館長孫永增介紹說:“我偶爾聽到陳燕的演唱專輯——《尋找失落的悽美》,發現陳燕歌聲的質感特別好,把陳燕的歌聲作為當代繪畫、雕塑等藝術品展示的背景音樂,效果不錯,陳燕的‘悽美’演唱風格也比較接近當代藝術理念。所以邀請陳燕來藝術館,在當代雕塑、繪畫傑作的陳列現場進行“不插電”演唱。”他相信這是聲樂藝術與當代藝術理念進行的一次重要“對話”。
陳燕對在當代藝術區的演出也充滿信心,她說她特別喜歡鳥巢、水立方、央視大樓、國家大劇院等當代建築的藝術風格。她認為北京有古老的一面,但更是現代的,自己多年來也一直琢磨如何使自己的歌聲能與北京的這種“洋氣”相匹配。此次應邀在798當代藝術區演唱,她特別高興能與眾多當代藝術家和文化精英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