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炯明反孫事件

陳炯明反孫事件是1921年發生在廣州的重大歷史事件。

基本介紹

  • 名稱:陳炯明反孫事件
  • 地點:廣州
  • 時間:1921年
  • 參戰方:國民革命軍海軍、粵軍
  • 結果:粵軍勝利
  • 主要指揮官:孫中山、蔣介石、陳炯明
1920年10月,陳炯明率援閩粵軍回師廣州,驅遂桂軍。同年11月10日,陳炯明受孫中山之命,任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是月軍政府恢復,又兼任陸軍部長。1921年5月中華民國政府成立,陳為陸軍總長兼內政部長。陳炯明治粵期間,曾採取過一系列積極措施。他首次任命廣州市長,拆城修路,系廣州近代市政建設之始;他誠聘陳獨秀來粵任廣東教育委員會委員長;支持《廣東群報》。在粵人驅桂自治之後,廣州氣象一新。
陳炯明與其黨內領袖孫中山,所認同者多為政策而非主義。在人事關係上,缺乏淵源,各成系統,陳炯明與孫之親信如胡漢民、蔣介石等人的關係也極不融洽。他認為,自民國建立以來,粵人飽受戰亂者之苦,主張“保境安民”,民選縣長。孫則志向遠大,重組軍府,聯合段張反直,主張武力統一全國。而陳炯明實行聯直(曹吳),主張聯省自治,又以為進行北伐,餉項艱難,粵省收入無多,既禁菸賄,軍費無從籌措,必行聚斂,則重苦粵人。對孫中山要求非常國會選舉其為大總統,陳炯明認為尚非其時(後從孫意,孫遂於1921年5月就職)。孫陳政見異趨,衝突時現。朱執信、鄧鏗為孫陳皆信任之人,彌縫分歧,頗有成效,但此二人亡故後,缺乏調和者,矛盾愈演愈烈,終至兵戎相見,不可收拾。
1921年9月,討桂戰爭結束,廣西全省平定。10月8日,孫中山向非常國會提出北伐案,獲得通過,但陳炯明反對。孫令陳先返廣州,主持後方接濟。11月中旬,陳公開發表談話,反對北伐。12月4日,孫抵桂林,設立北伐大本營。其時許崇智率粵第二軍隨孫出師,陳之第一軍除鄧鏗第一師抽調一團作為孫警衛團外,未派部隊隨征,粵軍由此分裂成兩部分。1922年3月21日鄧鏗被刺後,北伐經費無措,26日,大本營會議決定回師廣東,改道贛南北伐。4月8日,孫啟程赴梧州,各軍集中梧州待命;旋在梧州會議決定出師江西,在韶關設大本營,各軍悉赴韶關。孫召陳炯明赴梧州,遭陳拒絕。4月21日,孫免去陳炯明的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內政部長職務,僅保留陸軍部長一職;任伍廷芳為廣東省長、魏邦平任廣州衛戍總司令。是晚,陳退往惠州,令在廣西的前敵總指揮葉舉率主力迅速回師廣州。5月8日,孫在韶關下北伐令,並任命陳部葉舉為粵桂邊防督辦;葉拒絕任命,於18日率部進占廣州。20日,陳部50餘營開抵廣州,電孫要求恢復陳之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職務。孫任命陳督辦兩廣軍務,被拒。6月1日,孫返廣州。15日,陳部將領在白雲山總指揮處開會,策劃圍攻總統府,以熊略為攻城總指揮,指定洪兆麟部首先發動;會後發表通電,要求徐世昌與孫中山同時下野。
6月15日晚,陳部四千餘人開始圍攻總統府及孫中山在觀音山的居所越秀樓。事前孫已獲得訊息,但他不信陳會發兵進攻。事發後,孫在參軍林樹巍等人保護下,乘船到海珠島海軍司令部。16日3時,陳軍開始攻擊。下午2時,攻入總統府。
孫中山在海軍司令溫樹德陪同下登上楚豫艦,號召各軍平定叛亂。17日轉永豐艦(後改名中山艦),率永豐等7艦自黃埔駛向白鵝潭,威懾廣州,沿途遭陳軍炮擊。孫令廣東省長伍廷芳以外交總長名義照會各國駐穗領事,要求他們嚴守中立(23日,伍廷芳病故)。孫又令魏邦平所部策應海軍,收復廣州各要地,魏未作出反應。海軍孤立無援,各艦仍駛回黃埔。孫於19日電令李烈鈞、許崇智等入贛北伐軍返粵平亂;至7月中旬,北伐軍在粵北與陳軍激戰,終因不敵,8月3日北伐軍領導人舉行南雄會議,決定分兩路撤兵,其中許崇智軍、李福林軍經江西進入福建,滇軍及湘軍陳嘉部退往廣西。
6月29日,蔣介石應孫中山之招,自滬抵永豐艦,協助孫指揮反擊陳軍鬥爭。7月8日,溫樹德脫離孫中山,率艦隊中海圻、海琛、肇和三艦離開;次日,魚珠炮台陳軍鐘景棠部襲擊黃埔長洲炮台,海軍陸戰隊司令孫祥夫引陳軍登入,長洲炮台失守,孫只得率永豐等艦轉移至新造,10日又駛往白鵝潭。陳軍不斷炮擊永豐艦甚至在艦旁布設水雷。孫中山在永豐艦堅持反擊陳軍,並等待北伐軍返穗。期間,鐘榮光等人曾居間調停。北伐軍回師平亂無望,蔣介石亦勸孫離開廣州另圖發展。8月9日,孫乘英艦摩軒號赴港;10日,轉乘俄輪皇后號赴滬,總共在永豐艦上堅守了55日。8月14日,孫抵達上海,第二次護法宣告失敗。
陳炯明反孫事件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經過這一事變,孫陳關係始終無法彌合。孫中山隨後即開展“聯俄”、“容共”活動,中國歷史由此翻開新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