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家室家族,人物經歷,個人榮譽,晚年生活,
家室家族
陳澤原,生於公元1934年1月,浙江吳興人。陳族原居河南鄭州,後輾轉遍歷豫、皖、蘇浙一帶,定居吳興,成為當地大族。巳有二十餘代,子孫連綿不斷。族中有陳澤原的祖父陳其大(元章)、其堂兄陳其業(勤士)、陳其美(英士)、陳其采(藹士)。父親陳祖與,號財夫,字肖賜(又名陳寶驊),是國民黨元老陳果夫、陳立夫的堂弟。陳族自英士公起,與孫中山一起,致力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之一。陳寶驊早年畢業於浙江省紡織專科學校和上海法學院(原名上海法科大學)政治系,參加過北伐,後曾留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回國後歷任國民黨教育部專員,戰區學生指導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地政局副局長、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常務委員、上海市黨部書記長等職務。1949年上海臨解放前夕,陳寶驊聽從了中共地下工作負責人潘漢年的勸告,決心跟著共產黨走,留在了上海。1955年,潘漢年事件發生後,陳寶驊被牽連入獄近20年,於1975年去世。 “四人幫”被粉碎後,隨著潘漢年平反昭雪,陳寶驊也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人物經歷
陳澤原幼時在上海市一心國小、淑英國小、江西中學附小念書。1943年1月,因父親抗日受牽連,全家被迫離開上海。同年6月流離到四川重慶定居,繼續就讀於重慶南泉國小,立人中學。抗戰勝利後返回上海,就讀於新建中學,上海市育才中學。1950年在育才中學提前畢業,在抗美援朝運動中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經上海市保送到解放軍武漢電訊工程專科學校(後改名為解放軍第四通信學校)學習無線電工程,1952年末畢業(大專學歷),留校任教師。1958年轉業到北大荒當農民。1960年由農墾部王震部長親自分配,先去北京進修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自動化專業,然後支援新疆建設。故於1961年調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電力學校任教師,1963年在石河子紅山嘴發電廠任技術員。1980年調石河子技工學校。1981年任該校校長。1985年兼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技工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同時擔任這兩個學校的校長,直到1994年退休。
陳澤原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被授予電力、電信工程師職稱,1983年被授予講師職稱,1987年被授予高級講師(副教授)職稱,同年起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技工教育系統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的委員,直到1994年退休為止。
個人榮譽
陳澤原在解放軍內及長達四十年的黑龍江、新疆的建設中,多次立功受獎,八十年代中兩次被評為自治區優秀教師,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在八十至九十年代,陳澤原曾連續數屆擔任石河子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擔任過石河子市政協委員、石河子市台聯會(台胞台屬)會長。
退休後,陳澤原發表了數篇習作,如根據往昔回憶所撰寫的《歲月如歌》第一篇童年情趣、第二篇迷茫人生;而對於京劇、文藝、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及英文歌曲的偏愛更是讓其思想匯集於筆尖,造就了《我與京劇》、《我與電影》、《我與音樂》等三集作品的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