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副教授)

陳江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江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手外科主任醫師、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外科學博士、比利時魯汶大學博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江海
  • 主要成就: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 職稱:主任醫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副教授
人物經歷,人物擅長,學術兼職,所獲榮譽,學術成就,

人物經歷

陳江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副教授、主任醫師。

人物擅長

擅長治療擅長治療拇指發育不良(漂浮拇)、複雜並指、短指、缺指、多指、手外傷、手部畸形、手部腫瘤、手腕部疼痛、周圍神經損傷、四肢創面修復、足痛症以及足部畸形。糖尿病足在內的下肢各類慢性創面的治療,同時對各類先天性手足畸形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

學術兼職

主要學術兼職:為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足踝學組青年委員,湖北省顯微外科學會委員,《中華實驗外科雜誌》編委。

所獲榮譽

2020年9月,被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評為:“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主持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及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SCI論文十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一項;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

學術成就

顯微外科醫護人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角色轉換與作用淺析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發,確診病例超過200萬例,多個國家出現醫療資源擠兌,醫護人員嚴重短缺.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全國眾多顯微外科醫護人員投入到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中.本文通過回顧作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親身經歷,分析顯微外科醫護人員支援前線,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時所面臨的挑戰,探討如何轉換角色,同時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抗擊疫情作貢獻.以期為今後在應對重大急性傳染病疫情時如何更好的發揮顯微外科醫護人員力量提供參考.
吻合指動脈皮支的近節指背筋膜蒂島狀皮瓣的臨床套用
目的 探討利用吻合指動脈皮支的近節指背筋膜蒂島狀皮瓣逆行轉移修復同指指端缺損的手術操作方法及治療效果.方法 自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我們套用吻合指動脈皮支的近節指背筋膜蒂皮瓣逆行轉移修復9例(9指)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所有患者均有骨外露,缺損面積為1.2 cm× 1.3 cm~1.7 cm×2.0 cm.結果 術後所有傷口均Ⅰ期癒合,皮瓣全部存活.術後隨訪時間為8~14個月,平均11個月.手指功能及外觀滿意,指端皮瓣飽滿,蒂部不臃腫,感覺恢復良好,指端兩點分辨覺為5~8 mm.結論 吻合指動脈皮支的近節指背筋膜蒂島狀皮瓣血供可靠,不犧牲指動脈,對供區影響小.術後外觀滿意,感覺恢復好,是指端創面修復的一種較理想術式.
人工真皮促進全層皮膚及附屬器再生的研究
目的 探索人工真皮在修復全層皮膚組織缺損過程中的作用,並對其引導皮膚附屬器再生的功能進行初步研究.方法 於SD大鼠背側皮膚作二3cm×3cm全層皮膚缺損創面,實驗組採用人工真皮覆蓋創面,對照組採用矽膠膜覆蓋創面.術後2周及4周分別觀察創面癒合情況以及毛髮再生情況,並在此時間點取材後進行HE以及Masson染色,於鏡下檢測皮膚相關附屬器的再生現象.同時採用BrdU(5-溴脫氧尿嘧啶核苷)滲核試驗了解創面癒合區域組織是否來源於細胞分裂增殖.結果 實驗組創面在2周及4周均較對照組有明顯縮小,實驗組在4周時可見創面癒合區域有毛髮生長現象.HE及Masson染色顯示新生皮膚區域有毛囊及皮脂腺再生現象.BrdU試驗顯示實驗組中新生皮膚區域的上皮組織、毛囊及皮脂腺內含有大量的BrdU陽性細胞,這也說明了上述組織內的細胞來源於分裂增殖.結論 人工真皮在全層皮膚缺損的修復過程中能起到良好的修復作用,不僅能誘導上皮組織的再生,而且能夠通過引導皮膚附屬器幹細胞/前體細胞遷移、增殖及分化達到促進皮膚附屬器再生的效果.這一發現將為組織修復以及皮膚器官再生的臨床及基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