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是2007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本書雖非陳先生的原著,但仍較為真實地體現了陳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基本介紹

  • 書名: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 譯者:萬繩楠
  • ISBN:9787221073693
  • 頁數:312
  • 定價:29.8
  •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4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評論,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1890-1969)有關魏晉南北朝史的講演錄,由萬繩楠教授根據筆記整理而成。陳寅恪先生研究史學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國中古史學的研究對當代影響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無系統的斷代史之作,本書則能補陳書之闕,因而被譽之為“稀世之珍”。書成,並由北京大學周一良王永興教授審閱。
本書雖非陳先生的原著,但仍較為真實地體現了陳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作品目錄

第一篇 魏晉統治者的社會階級(附論吳、蜀)
第一節 魏晉統治者社會階級的區別
西晉政治社會的特徵西晉政治社會的特徵
第二節 司馬氏的奪權鬥爭
第三節 西晉政治社會的特徵
第四節 附論吳、蜀
第二篇 罷州郡武備與封建制度
第一節 從州郡領兵到罷州郡兵
第二節 分封諸王
第三篇 清談誤國(附“格義”)
第四篇 西晉末年的天師道活動
第一節 趙王倫廢立
第二節 東萊劉伯根王彌起兵
第三節 張昌起兵
第四節 李特起兵
第五篇 徙戎問題
第六篇 五胡種族問題
第一節 五胡次序
第二節 羯族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第三節 氐族
第四節 鮮卑(釋黃須鮮卑奴與白虜)
第五節 盧水胡
第七篇 胡族的漢化及胡漢分治
第一節 胡族的漢化
第二節 胡漢分治
第八篇 晉代人口的流動及其影響(附塢)
第一節 人口流動的三個方向——東北、西北與南方
第二節 北方胡族統治者的徙民與人民的屯聚問題(塢壁及桃花源)
第九篇 東晉與江南士族之結合
第十篇 孫恩盧循之亂
第十一篇 楚子集團與江左政權的轉移
第十二篇 梁陳時期士族的沒落與南方蠻族的興起
第一節 梁建業、江陵兩大士族集團的滅亡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第二節 陳與南方蠻族
第十三篇 南朝官制的變遷與社會階級轉變的關係
第十四篇 南北對立形勢分析
第一節 北強南弱之形勢
第二節 北朝不能過早統一南北的原因(附淝水之戰
第三節 南朝北伐何以不能成功
第十五篇 北魏前期的漢化(崔浩問題)
第十六篇 北魏後期的漢化(孝文帝的漢化政策)第十七篇 六鎮問題(附魏齊之兵)
第一節 六鎮含義及北魏的設防問題
第二節 北魏的兵
第三節 六鎮起兵的原因
第四節 六鎮兵的轉手,北齊的建立
第五節 北齊的兵
第六節 楊隋、李唐非出自六鎮
第十八篇 北齊的鮮卑化及西胡化
第一節 北齊的鮮卑化
第二節 北齊的西胡化
第十九篇 宇文代之府兵及關隴集團(附鄉兵)
第一節 北周統治者宇文氏之由來
第二節 東西魏的形勢,府兵制的創立
第三節 關隴本位政策與關隴集團的形成
第四節 周武帝隋文帝對府兵制度的改革
第二十篇 南北社會的差異與學術的溝通
第一節 南北社會的差異
第二節 南北學術的溝通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題
第一節 佛教之於中國(夷夏之辨)
第二節 佛教之於道教
第三節 佛教之於四聲

評論

寅恪先生用近代史學的方法,研究他所掌握的豐富史料,使中國的歷史學遠遠超過封建時代的水平。他是中國近代史學的創始人,或其中極少數人之一。
--馮友蘭(《懷念陳寅恪先生》)
(陳先生)在司馬光之後把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陳先生把敏感的觀察力與縝密的思考力相結合,利用習見的史料,在政治、社會、民族、宗教、思想、文學等許多方面,發現別人從未注意到的聯繫與問題,人現象深入本質,作出新鮮而令人折服,出乎意想之外而又入乎意料之中的解釋。
--周一良(《紀念陳寅恪先生》)
先生治學之廣是非常驚人的。
--季羨林

作者簡介

陳寅恪(讀音:chén yín kè,文化界、學術界中人則多數念"chén yín que"。),江西九江市修水縣客家人,1890年7月3日生於湖南長沙,1969年10月7日卒於廣州,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支持變法的開明督撫)曾任湖南巡撫。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