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良傳/客家研究文叢

陳安良傳/客家研究文叢

《陳安良傳/客家研究文叢》是2014年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文。

本書主要介紹了客家人陳安良的一生,他是20世紀中國醫學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安良傳
  • 外文名:Biography of Chen Anliang
  • 書名:陳安良傳/客家研究文叢
  •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 頁數:307頁
  • 開本:16
  • 作者:廖文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2340409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圖書簡介,內容簡介,序言,文摘,後記,圖書目錄,代序,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參考文獻,後記,

圖書簡介

內容簡介

廖文編著的《陳安良傳/客家研究文叢》介紹了陳安良先生的一生。陳安良是客家人,他一生追求“行醫不為賺錢,要讓老百姓健康安樂”的信念,畢生踐諾,成為我國最早、權威的公共醫學、法醫學、衛生防疫專家之一。
本書詳細介紹了陳安良的出生、少年求學以及赴德留學,再到回國抗日以及積極投身南中國衛生防疫、法醫、公共醫學、勞動醫學等領域的經歷。

序言

歷史的巨浪,淘盡了千古風流人物,卻留下了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這已非時光所能帶走的了。在人類精神的星空中,一代又一代,都能讀出那一顆顆璀璨的星辰的名字。可以說,沒有這些星辰的照耀,人類至今仍在黑暗中摸索……而在這眾多的星辰之中,有那么一簇耀眼的星星,則是屬於客家民系的——當然,它也是屬於中華民族這星譜中的。
是的,我們曾說過,客家人,是一個精神的民系,一個“形而上”的民系。在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的精神史上,它占有太多的光亮。精神總是在苦難中進發、升華的,客家人的千年遷徙、萬里長旋,正是這樣一壞滋生精神的土壤。
也正是在這樣的土壤上,才成長出一大批歷史名人。他們不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業績,也以其偉岸的形象光照千秋;他們傳奇式的生涯被代代傳誦,他們的人格魅力更永成楷模,並不因歲月的沖刷、風雨的剝蝕而消減或迷失。
他們始終矗立在我們的身邊!
一個時代總會造就屬於它的巨人。
一個偉大民族總會產生它引以為驕傲的洪鐘大呂式的人物。
近現代,在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一大批叱吒風雲、彪形炳赫的英雄人物,力挽狂瀾,開創了我們民族的新紀元。其間,更有客家名人的熠熠身影。
客家在近現代湧現出相當多聞名遐邇的歷史人物,遍及政治、軍事、文化各個領域,幾欲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難解之謎。
因此,要從精神史著手,研究這么個民系,首先,便會觸及占據這個民系精神史的一系列歷史人物——這些人物,烘托起客家精神史的星空,他們便是鍛造客家精神的先驅者、犧牲者。離開他們,一部客家精神史便無從說起。他們是歷史之子,他們更是歷史精神之子。一部歷史可以被人說長道短,可歷史滋養出來的精神,卻是不能被否定的。
這部叢書,從一開始,便開宗明義,致力於客家精神史的發掘,其中的重要系列,便是客家歷史文化名人的傳記。
於是,我們便從綴連這部精神史的歷史人物的研究深入下去。
這無疑是一條思路。
當然,還可以有更多的思路。
而這條思路,則肇始於這樣一個歷史的叩問: 為何自宋、明以來,尤其是近現代,客家名人出現的密度愈來愈大,可以說,發生了客家“名人爆炸”:從現代思維科學新成果之一——“群體激發效應”來解釋,可否就能完全解釋得通?“群體激發效應”,當是指某個領域、某個學科中的相互激勵,而客家的“名人爆炸”效應,幾乎是遍及各個方面。
於是,這也就成為“客家名人爆炸”的歷史之謎。
而要破譯這么個歷史之謎,光研究單個或幾個人物是遠遠不夠的,光研究某個或某幾個歷史時期,也同樣是遠遠不夠的。
客家研究文叢中的名人系列,我們已經選取的或即將選取的歷史文化名人,則多有代表性。無論他們是民族志士、革命領袖,還是文化大師、科技精英、藝術巨匠,作為客家人,其最重要的,仍是憂國憂民、把百姓疾苦時刻放在心間的“醫國手”,也正因為這樣,老百姓也就同樣把他們放在心問。
不同傳記,出自不同人之手,自是不拘一格,或重考證與學,或重文筆與哲思,或重激情與詩意,讀者當各有所得,各有所好。所以,不強求一律。
掩卷之餘,仍沉人文前提出的歷史之謎的思索中。
這么些個人物,英雄人物,歷史人物,當在客家精神史上揭示出什麼,以解開客家“名人爆炸”之謎呢?
他們也同樣為民族的危亡,為國家的安危,挺身而出,義無反顧,甚至壯烈捐軀……
他們身上,也同樣具有客家人的人格魅力:一生特立卓行、高瞻遠矚、捨生取義……
他們,也同樣重文化、重教育、重孝悌、重勤奮、重節儉、重然諾、重情義……
他們,熱情如火、堅韌如鋼,始終有一種為人所稱道的“天放的精神”……
他們堅忍,他們吃苦耐勞,他們能承受人世間的任何苦難,百折不撓……
一口氣,還可以寫下很多,對於這個民系,對於這些歷史人物,任何讚譽都不為過。
然而,僅僅是讚譽,也還是不夠的,當在這一切的背後,深掘出何以產生這一切的因由來。
這正是這些客家人物傳記的“形而上”的任務。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這只是一般地解釋了英雄產生的大背景。沒有人民,沒有歷史使然,是不可能有英雄的。但是,為何這兩個世紀,那么多的歷史人物都出在這樣一個蟄伏千年的民繫上?這卻不是上面幾句話或某種理論所能解釋清楚的。
斯人已矣,來者相繼。跋涉過歷史的崇山峻岭,後來者可有先行者的堅忍不拔、光彩照人么?
正是為了未來,為了後來者,我們才給自己提出了這么個艱巨、艱辛也是艱深的任務。我們不知是否能完成。
但我們在努力。
客家名人“爆炸”之謎,當首先從這個民系的大漢民族意識上破譯。
客家人,從來以中原古漢族的身份自矜,中土乃是他們古老的家園,縱然千年遷徙,萬里長旋,到了東南沿海,獨在異鄉為異客,卻不忘自己是整個華夏古國的主人。雖名為客,可身與心,卻永遠以主人自居。更何況漢族是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最早的主人,更是這片土地上文明的創始人,所以,他們始終有著走出中原之際憂國傷時之嘆、慷慨悲歌之勇,以天下為己任,每每北望中原,拔劍擊築,龍吟虎嘯不已。
而古老的漢民族文化,更強化了他們的憂患意識。畢竟,中原是孔子所稱的“殺伐之地”,由於地理自然環境的嚴酷,這個民族與生俱來與憂患相伴,危機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其精英之蚤。而幾千年燦爛的文明、厚重的文化,本就是一筆巨大的歷史財富,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去捍衛它、保存它並豐富它。作為漢民族的一支民系,客家人能不為光復昔日的偉業而奮起么?
他們背負的歷史太光榮也太沉重了!
無論漢民族文化到了宋明二朝,已經怎樣老氣橫秋,甚至成了自我虐殺,遭到漢民族中有識之士如李贄、黃宗羲、戴震、龔珍等尖銳的批判。但正是這種批判,更意味著漢文化所具有的更新、再創能力。而這,比落後、蒙昧的遊牧部族的文化,畢竟要有底蘊、有生氣,也厚重得多。一個古老的文明,當穿越“死亡之門”,來個鳳凰涅架——重任在肩呀!
這便是客家名人爆炸之謎的第一個謎底。漢民族歷史文化自覺的負載者,在這民族危亡之際,焉得不揭竿而起,一舉沖天? 而千年遷徙,萬里長旋,客家人自身的一部流亡史,本身也在滋養著憂患意識,以及更大的危機感。
對流亡者而言,最大的學校不是別的什麼,而是自身曾有過的失敗。失敗,是最好的學校。當歐洲從蒙昧的中世紀走出來,“文藝復興”時期回頭去學習古希臘羅馬的傳統,不正是從其敗滅中汲取到無盡的營養么?而客家人被迫遠別中原……

文摘

馬嘶聲四起,超然驚醒的同時也迅速拎起了身邊的來復槍,還未衝出帳篷,帳篷就被水流衝倒。超然一個趔趄趴到了水裡,嗆了一口,滿嘴是沙。水位持續上升,把帳篷裹了起來,超然拚命掙脫,憑藉記憶摸索著帳篷的出口。
水的衝擊力很大,帳篷被裹得越來越緊,並四下翻滾。超然又嗆了幾口,求生的本能讓他拚命掙扎,但是無濟於事,況且他身上還繫著一個包裹,裡面是他的命根子——30磅的沙金。但是在這個時候,這些黃金卻成了一個沉重的負擔。帳篷在洪水裡翻滾,好不容易被一棵灌木掛住,超然趁此機會鑽了出來。
謝天謝地!驚魂未定的超然拉著樹枝,不斷喘氣,齜牙咧嘴地刮吐嘴裡的泥沙。
氣息稍定,他看看天空,星河燦爛。為什麼這么倒霉,在這個多次宿營的峽谷遇上山洪暴發?超然環顧四周,工人、馬匹、工具似乎都已被洪水一掃而光。
“阿發古!定生古!”他大聲叫喚。四周只有嘩嘩的水聲。其他人估計都在洪水中不幸遇難了。超然有些懊悔,萬幸,還有腰裡的沙金,賣了之後可以寄些錢回老家。還有阿發古、定生古這兩個和他一起被“賣豬仔”過來的老家人,幾年來大家相互扶持,結成桃園之誼。萬一他們今天不幸遇難了,該寄些錢撫恤一下家屬。剩下的就雇幾個人,買幾匹馬,重新再來。
超然想到這裡,緊了緊腰帶,熟悉水性的他對洪水毫不畏懼。看了看兩岸,估摸著南岸比較近,於是飛身躍人了水中……
“阿超然嫂,你家又有番餅來啦!”
劉氏正在給番豆(花生)脫粒,今年番豆收成不錯。最後幾天太陽狠毒,番豆很快就曬得很乾,這樣存放不容易發霉。理光叔帶著一個人大步走過來,那人遞給劉氏一封信,從兜里掏出100塊鷹洋,數了兩遍,遞給劉氏。劉氏又是激動又是緊張,接過錢,說了幾句感謝的話,數也沒數,就按照那人的吩咐在一張紙上按了個手印。
理光叔展開信,把信中的內容讀給超然嫂聽。
讀完之後,理光叔笑得非常燦爛: “阿超然嫂,你就好福氣啊。超然在米國(美國)加州州府沙加緬度挖金山發了財,應該很快就可以接你們去米國住了。到時候帶我的兒子也過去發財啊!”
“一定一定!”劉氏微笑著答道,趕緊抓了一把番豆給那人和理光叔嘗嘗。
“你家兒子和聖達同年,好聽話,我都喜歡他啊。”
那人道:“我這次回鄉帶的僑水裡面,超然是最發達的,阿嫂,你要享福了。要不等十月就可以走啦,到時候我帶你們去香港坐船。”
“等孩子再大一些吧。我聽說坐船要半年吶。”
“順利的話才半年,如果不順利,可能一年半才能到啊。反正到時候叫理光哥找我就行了,不要相信別人啊,不然你們家癩仔很容易被人賣豬仔的,超然當年算是九死一生命大啊。”
“那是啊,要不怎么就超然發大財啊。這些財不是容易就發的,要拿命來搏的。是不是,超然嫂?”
劉氏不住稱是。
“超然嫂,我們走啦。”理光叔和那人呵呵地笑著走了。劉氏把錢揣在懷裡,心裡很溫暖。番豆也不準備脫粒了。
日上三竿,趕墟還來得及。劉氏急忙進了裡屋,把錢妥妥地放在枕頭箱裡,僅摸出一枚鷹洋,到門外叫上兩個兒子匆匆忙忙地趕集去。
老東莞的觀瀾墟由東門街、新東街、賣布街、龍崗頂,以及沿觀瀾河的西門街、沿河街等十幾條街道組成。這裡店鋪林立,商賈雲集,除益章票號、恒隆票號、寶山金鋪、公益酒家、福記表店、葉廣生表店、滿生製衣店、葉滿杉木鋪、登康狗肉店等老字號外,更有當鋪、茶樓、客棧、轎館、字畫店、賭場、妓寨、鴉片館、扎紙店、棺材鋪、雜貨鋪、鏢館、藥材鋪、海鮮鋪、榨油作坊等,各種行當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是遠近聞名的繁華墟市。
每逢農曆初一、初四、初七的集市,四鄉人都挑擔推車過來,更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集市一般從早晨六七點開始,下午三四點結束。但是午後許多人就走了,要採買一些東西還是要趕早。
娘兒三個走得急走得興奮,顧不得天氣熱,劉氏感覺額頭淌著汗,用手一抹,一粒沙子進了眼睛。
一陣迷糊,刺剌剌得要緊,不得不停下腳步。沙子壓迫著眼球,眼淚啵啵地往下流。
此時,在地球的另外一端。
洪水湍急,漩渦眾多,超然水性再好也架不住腰問沉重的沙金拖拽。
這些錢本來想在老家蓋一棟樓的,祠堂維修肯定也要捐點,但現在馬隊被沖走了,這些錢是東山再起的資本,真的比命還重要啊。 P9-10

後記

陳安良先生年少離鄉求知,留學德美,一心歸國效勞;立下“學醫為民”的誓言之後,醫者仁心,一生踐諾;抗戰時期肩負華南地區防疫重擔,建設一條“國民健康防線”,居功至偉;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積極投身南中國衛生防疫、法醫、公共醫學、勞動醫學等領域建設,建樹良多。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衛生防疫站站長、衛生局副局長、副市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紅十字會理事。後擔任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和市公安局法醫顧問。他長期致力於醫學研究、公共衛生事業和法醫學的研究,懿德高風,敬業親群,被譽為“南天之光”。
由此種種,說陳安良先生是20世紀中國醫學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毫不為過。提起筆至今,他時常成為我腦海里思考的對象。過往被固定範式介紹的人物形象和陳先生有太多相似之處,我曾經迷惑於我是否在用固定範式重新去虛構這樣一個我敬仰的人物。在訪問陳先生的家人、學生、同事、朋友們和查閱大量的歷史檔案、背景資料之後,我希望更多的是在由史料構築的環境之中找到一個“人”與大時代博弈的行為軌跡。在風雲際會的20世紀,這位老師的經歷遠超越我所能描述的精彩與傳奇,擁有這份經歷的人,堪稱民族脊樑。“塑造”一個我以為的陳先生,讓大家見仁見智。初次“相識”,我卻引為一位值得崇拜的老師。而與陳先生後人交往,更是能深深感受到老一輩學人的儒雅風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感謝陳先生及其家人陳成章、陳玲璣、陳韶章。
寫作及聯繫出版的過程中,還得到了華南理工大學譚元亨教授,市科協馮元書記、張勇部長、蔡斯淙先生,原市防疫站站長肖斌權先生,執信中學謝沂女士,省市檔案館、科技圖書館、中山圖書館、市第一人民醫院、市公安局等單位許多工作人員給予的大力支持,揖謝各位的關懷!

圖書目錄

代序

在客家精神的星空中

第一章

莞鄉客村誕奇童,聰慧名揚四鄉里

第二章

少年求學睹國弱,立宏志奮發圖強

第三章

五卅反帝陷囹圄,長兄施救方脫險

第四章

羊城學滿立功業,結良緣俊彥滿門

第五章

求真知赴德深造,苦學成才載譽歸來

第六章

抗日烽火施仁術,衛生防疫建奇功

第七章

赴美求學歸國效力,羊城解放勇護醫院

第八章

現代施公破奇案,廣州法醫顯神威

第九章

社會主義建設忙,鄉村環境日日新

第十章

窘途不忘懸壺濟世,陶然擔當“雞司令”

第十一章

春風拂面喜開顏,老驥伏櫪爭朝夕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