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申

陳天申,1915年出生於杭州一個普通的家庭,“榮譽特級傳統武術教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天申
  • 籍貫:浙江
  • 出生地:杭州
  • 性別:男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15年
  • 職業:武術家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陳天申,號日升,1915年生於杭州官巷口。5歲那年,受經常“練把式”的舅舅影響,陳天申成了一個小武術迷。家門口的那條石板路,成了他的練武場。
舅舅本是個木匠,閒暇之餘,喜歡擺弄擺弄拳腳,收集了很多拳譜、劍譜,沒有拜師,就自個兒專心研習。舅舅看陳天申是塊練武的好材料,傾囊相授。
當時正值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社會動盪,每家每戶的青壯年多少都會幾下拳腳功夫,有人用來防身,有人想通過習武來養家餬口。
跟著舅舅學了幾年“野路子”的花拳繡腿之後,年少的陳天申立志做一名拳師,想正式拜師習武。
這時,恰巧趕上了1929年在杭州舉辦的首屆全國武術擂台賽。

人物經歷

1929年11月,與第一屆西博會同時召開了首屆全國武術擂台賽。當年14歲的陳天申,目睹了這一中國武林盛會。
但當時因為年紀小,沒有資格參加比武擂台賽,他只能和師兄弟們上街散發擂台賽的宣傳單。
擂台賽為期7天,先後有109位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上台打擂、搏擊。楊式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南拳名師蕭聘三等武術名家雲集杭城。
賽場設在通江橋畔的原清代撫台衙署舊址,建起一座高4尺、長56尺、寬60尺的水泥大擂台。會場門口豎起兩座牌樓,上懸“提倡國術、發揚民氣”八個大字。
打擂者全都精赤上身,不戴任何護具,除了對挖眼、鎖喉、取下陰等要命招數有所限制外,比武者可以施展各門派絕技。
擂台賽的第一名可獲獎金1萬銀元。賽後,各個名次的獲勝者上台領獎時,無不鼻青臉腫。
一時,杭州成為全國武林高手匯集之地,習武之風大盛。
武術擂台賽之後,剛剛成立的浙江國術館邀請太極拳傳人楊澄甫、武當掌門高振武、南拳名師蕭聘三、“鐵腿”劉百川等武術名師留杭任教,當年浙江國術館的地址在葛嶺腳下。
陳天申通過考試,成為浙江國術館第一屆師範班38名學員之一。在浙江國術館還發生過一起“蕭楊之爭”,給年少的陳天申留下深深烙印。
1931年一天清晨,蕭聘三在館內教陳天申等弟子們打黑虎拳。練黑虎拳是要發聲、蹬腳的,功力深厚的拳師每蹬一腳,水泥地上就會留下一個腳印。
當時有學生提議蕭聘三師父來露兩手。蕭聘三就在青石板上打起了黑虎拳。只聽他大喝幾聲,腳下一用力,石板皆碎。
“好!好!”學員們的喝彩聲驚醒了國術館的教務長、太極掌門楊澄甫。
楊澄甫披衣出門說:“這種東西有什麼用!”
這句話惹惱了蕭聘三。他當即提出,要與楊比武一決高下。
“好!你就在我的肚皮上打三拳吧!”楊澄甫答道。
蕭第一拳下去,楊面露痛苦之色;蕭第二拳下去,楊的嘴角已有血腥;蕭擊出第三拳後,楊右手緊捂肚皮,突然,他左手一掌飛出,擊中蕭的心窩。蕭聘三頓時跌倒在兩米開外,口吐鮮血。
兩位武術名師的“蕭楊之爭”,結果卻是兩敗俱傷。
幾年後,兩人相繼病逝。
這次武林門派爭鬥深深影響了陳天申。在他揚名立萬之後,他一再叮囑徒弟們:習武之人一定要講究“武德”。
在浙江國術館,陳天申學到了名門正派的各類拳腳劍法,散打、擒拿、拳擊、摔跤等各種技擊,樣樣練得得心應手。
1933年,在浙江國術館統考中,陳天申一舉奪得羅漢拳、太一門拳、劍、刀比賽第二名,在武林同輩中已小有名氣,別號“日升”。
同年,他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國體專科學校深造。1934年,陳天申隨國體專科學校轉入黃埔軍校,成為第十期學員。
抗戰期間,陳天申作為訓練軍官轉戰浙江、江西、江蘇等地,專門培訓連排級軍官。1942年,浙贛會戰中,他任戰區司令員顧祝同和國民黨49軍軍長王鐵漢之間的作戰聯絡官,在
日軍飛機的轟炸中,曾三次死裡逃生。
淮海戰役後,他轉入中共杭州地下黨工作。杭州解放後,參與籌備了浙江省第一屆武術協會。1982年,從杭州木器廠退休。
徒弟陳梅勇說,師父擅長靈令門、羅漢拳,年紀大了後,又擅長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功夫造詣在杭州武林圈內堪稱一流。
比如少林羅漢拳,拳法講究進攻、防守、反擊,陳天申的一招一式蠻清爽。原來潮鳴寺巷邊有個人民公園,每天早上,陳天申就在那裡教拳,至今徒弟、晚輩不下千人。
陳梅勇說:“師父常說,習武之人要‘以德為先’,你到任何一個地方去,對長輩要尊敬,對同輩要互相學習,對晚輩要愛護。習武是這樣,做人也一樣。”
陳天申常跟徒弟們說,習武練功時,要做到修身養性,把雜念要去掉,心要靜下來。
上世紀80年代,陳天申任杭州市武術協會副秘書長兼杭州市體委武術挖掘整理工作小組副組長。一天,一位小他四五歲的同門師弟與他在工作中發生爭執,對方一氣之下,把一瓶藍墨水潑到他身上。
雖然貴為杭州武術圈至尊級人物,但當時面對一身藍墨水,陳天申只是淡定地說了句:你怎么這樣的!
後來,這位師弟跟他道歉,陳天申一笑泯恩仇。
在徒弟陳梅勇印象中,師傅陳天申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樣,從沒有和人急紅眼的時候。惟有一次例外,那是上世紀90年代一天,已70多歲的他在路上看到兩個小年輕在打架,老人明白,小年輕好衝動,打架可能鬧出大事情,於是他眉頭緊鎖,一個箭步上前,抓住兩個年輕人的胳膊(陳梅勇說,師傅乃習武之人,在這種場合抓人胳膊、手掌時,肯定抓住了對方的穴位),“啪”的一下將兩人一把推開,然後頭也不回,兀自離開。
小年輕本來都在氣頭上,但被這么一抓、一推,知道老人可能身懷技藝,於是不敢聲張,悄悄地走了。
陳天申練武,講求融入人體的生理學原理。他說,學武術的人不懂生理學,就好比盲人走路。習武之餘,老人很講究養生,再好吃的飯菜,也只是吃到七分飽,睡覺很講究時間。
陳天申常跟子女們講,每天中午11點到下午1點,一定要休息一下,最好休息20分鐘左右,哪怕閉目養神幾分鐘也好,這是“補陽氣”,對心臟有好處;每天晚上11點至次日凌晨3點,這四個小時的睡眠很重要,一定要保證。
小女兒陳芬娘說,父親每天一日三餐時間都是定時的,會專門囑咐她,早了或晚了都不行。
幾十年習武下來,陳天申還學會了推拿、針灸,晚年還義務給人看過病。20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孩童患了小兒麻痹症,他用一套自創的“子午針灸法”,按“子午”等時辰給人針灸,最後把孩子的病治好了。
“師父的一生,簡單總結就是‘四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天天快樂,這應該也是他的長壽之道吧。”徒弟陳梅勇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