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元年
- 出生地:山東省昌邑縣
- 出生日期:1950年5月24日
- 職業:魯筆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人物簡介,工藝特點,創建場館,代表作品,獲獎記錄,工藝傳承,名家評論,
人物簡介
一九六四年,昌邑縣宋莊公社東堤村成立筆刷作坊,陳元年開始師從侯連成先生學習毛筆製作技藝。在過去六十年的制筆從業過程中,陳元年在沿襲傳統手工製作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地開發、創新,同時兼采南北方制筆工藝之所長,從而發展創造了獨特的魯筆工藝,被評為濰坊市毛筆製作界領軍人物。其製作的毛筆深為國內外書畫大師和中國文化愛好者所喜愛並收藏,作品遠銷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等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1967年,入場學習毛筆製作技藝
1975年,東堤筆刷廠正式成立,擔任制筆師
1982年,組建東堤毛筆廠,出任廠長兼首席制筆師。至此,東堤毛筆遠銷至東北、河北、京津、河南、陝西、安徽、江蘇等地及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
1994年,陳元年毛筆工藝館成立,並確立了以設計、製作高端毛筆為主的發展思路
2012年,“魯筆”、“陳元年”商標正式註冊
2016年,榮獲“十二五”濰坊市工藝美術行業突出貢獻獎
陳元年從事毛筆製作五十餘年,曾被《濰坊電視台》《昌邑電視台》《濰坊日報》《濰坊晚報》《山東經濟研究》等多家媒體採訪報導。
工藝特點
魯筆從選料到製成,經過選、配、墊、梳、圓、修、捋等12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擇料、水盆、制桿、修筆、刻字、包裝等六大工序,工序中又以水盆和修筆最為複雜。
魯筆的筆頭選用優質的東北大黃狼尾毛為主料,配以適量香狸尾毛、兔須、獾針、貉子胸毛、羊毛等優質材料,經過複雜的工序,手工精製而成。
按材料,筆頭有狼毫、羊毫、兼毫、紫毫、金雞毫、石獾毫以及胎毛筆等;按用途,筆頭有字筆、畫筆、修像筆、眉筆等。
筆桿材料選用湖南特產的湘妃竹、福建鳳眼竹等名竹,鑲嵌有粵桂等地產出的水牛角或上好的玉石旋制的筆斗、筆提,又有景泰藍、象牙、玉石、紅木、檀木等高檔筆桿用於收藏及饋贈。
魯筆書寫流利,柔韌兼具,經久耐磨,“尖、齊、圓、健”四得具備。
創建場館
陳元年所創建的陳元年毛筆工藝館,是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目的的多元化組織機構,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工藝館建立了以陳元年魯筆為基礎的產品結構,同時開發了文房四寶、名家書畫、陶瓷工藝品等相關產品。
2024年陳元年毛筆工藝館將與菏澤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共建教學與實踐基地。
代表作品
魯筆的代表品種是狼毫筆,選用中國華北和東北一帶寒冷地區特產的黃鼠狼尾巴作為主要原料,筆頭表面呈嫩黃色或略帶紅,顏色一致而有光澤。
潤墨使用時,手感毛筆的尖部既有羊毫筆的柔性,又比羊毫筆更有彈性,鋒穎細長,攏抱不散,不分綹不開叉,耐磨損,壽命長。
尤其是中楷狼毫,選用正冬時節收穫的東北大元尾毛精工細作,成品筆頭色澤澄黃,毛桿粗壯挺直光滑,細長柔潤,一般長達四厘米,手感剛柔相濟,是狼毫筆中的珍品,用於工筆、寫意皆可,吸水適度,有彈性,有韌性,勾、點、皴、擦皆宜。
陳元年代表作品:龍騰盛世套裝、龍鳳呈祥套裝、五月雄風套裝、梅蘭竹菊套裝、琴棋書畫套裝、八仙慶壽、苘胎狼圖騰、精品錦繡章、小重山、狀元筆、一枝筆、老筆匠等。
獲獎記錄
2015年04月,毛筆作品《狼毫》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
2016年04月,毛筆作品《松竹梅狼》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
2016年05月,毛筆作品《五嶽雄風》在2016第八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金獎
2017年04月,毛筆作品《琴棋書畫》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
2023年05月,毛筆作品《龍吟·崇文宣武》被山東省輕工集體聯社、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認定為2022“山東工美”年度精品三等獎
2023年05月,毛筆作品《風雅·四友》在2023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暨“山東手造”精品展上榮獲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金獎
2023年09月,文創魯筆《行囊筆·初心》榮獲中國旅遊協會“2023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入圍獎
工藝傳承
陳元年魯筆製作技藝傳承人陳相磊,2019年8月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24年獲評第七批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名家評論
已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王夢凡老先生手書“得筆如得三尺劍”相贈;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楊謙石先生即興揮毫潑墨,書對聯“兔毫賦心語,狼尾發春花”;
已故青島書法家協會理事姜宏鈞教授贈“夢筆生花”盛讚陳元年魯筆;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立魁先生贈書“神筆見天趣”;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神州書畫院副院長、墨緣趙熙文贈“抽寶劍,縛蒼龍”;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詩人陳玉娟女士賦詩一首,描寫陳元年制筆,詩曰:
甘於寂寞清心坐,累月經年冬夏窗。
纖刃剔除毛內刺,短刷削去筆中癢。
曾經烏鬢頻添雪,難駐明眸漸散光。
潑墨揮毫君稱意,功夫卻在指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