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儒然

陳儒然

【陳儒然】,1973癸丑年出生於湖北省通山縣通羊鎮湄港村,系江州義門陳北山莊思大公第38代孫,江州義門陳通山縣聯誼會副秘書長。他一貫愛族敬宗,自2006年以來,潛心家族事業,利用網路尋找外遷宗親,2009年不顧千里之遙,獨自赴陝西尋找清代乾隆年間遷移彼地宗親,寫成《陝西行》一文,廣受宗親讚譽,其事跡在2009年12月《商洛日報》頭版刊登。

基本介紹

  • 本名:陳儒然
  • 出生地:湖北省通山縣通羊鎮湄港村
  • 出生時間:1973癸丑年出生
  • 主要作品:陝西行
陳儒然山陽尋親,尋親簡介,熱情好客的山陽人,淚灑長溝,蓮花再會族人,陳儒然文章,

陳儒然山陽尋親

尋親簡介

2009年國慶和中秋雙節合併放假8天,湖北省鹹寧市某公司職工陳儒然早早做好了遠行的準備,他的目的不是旅行度假,而是要去一個遙遠的地方——陝西省山陽縣,實現自己多年的夢想,尋找200多年前從湖廣武昌府通山縣遷移過去的江州義門陳通山北山莊思大公之湄港陳宗親。這些外遷陝西的族人,陳儒然已在網上苦苦尋找了三年,也寄發了不少尋親信,費盡心力,沒有結果,這次他決定到族人遷居較集中的山陽縣實地尋訪。  也許是祖宗冥冥中的護佑吧,短短3天時間裡,幾費周折,他不僅在當地找到了兩支族人,還體驗到了山陽人的淳樸、熱情、好客,領略了當地風俗,可謂收穫豐碩。

熱情好客的山陽人

從湖北鹹寧出發,一路舟車勞頓暫且不提,到了十堰與陳建永會合後,他們先在上津逗留了一天,在當地找到了自己的首支宗親,這對陳儒然鼓勵很大。接著,他們信心十足地踏上了前往陝西山陽的尋親之旅。  兩人於10月3日中午到達山陽縣城,陳建永將車直接開到一棟樓下,這裡有一個名叫陳健的人,和陳建永是同宗,去年陳建永就來過他家。當天,他們商量去色河鋪找陳建永的同宗。陳健說,他認識色河鋪一個叫陳思顯的退休老師,可以先去找他了解一些情況。  在陳健的陪同下,大家來到色河鋪陳思顯老人家,恰巧老人孫子、外甥等一乾親戚都來陪他過中秋。陳思顯老人問明來意,高興地說:“先吃飯,再談其他事。”陳儒然發現老人家的桌子三面是長凳,唯獨靠西是兩把太師椅,主人說他們是遠方來的客人,堅持要他和陳建永坐在太師椅上。開席了,都是些當地產的菜蔬,有魔芋、豆腐、冬粉、炸紅薯等,素菜多,涼拌菜多,且都是做好了一齊上席的。陳儒然看到桌上只放一個銅酒壺,一隻銅酒杯,他思量,這一個酒杯滿桌的人怎么喝呢?其實,他的擔心是多餘的。接下來,桌上的一個年輕人依次向客人敬酒,每人喝兩杯,這樣的方式比較文雅,喝多喝少自願,酒量差的,可以少喝,而且並不強制喝完。酒畢,開始吃飯,這時端上一碗五花肉,肉切得又薄又小,陳思顯老人吩咐孫子給客人夾肉,也是依次每人夾兩坨。陳思顯老人也親自給在座的每位客人夾肉,同樣是每人兩坨。陳儒然吃完飯,說大家慢用,陳思顯老人的孫子立即將他的碗接了去,將他嚇了一跳,以為要給他添飯,連忙說吃飽了,不必添了。旁邊的陳健先生說,這是接碗,不是添飯呢!  吃完飯,陳思顯老人帶他們來到河對面的陳彥田家,因為家譜就在他家保管。在陳彥田家,他們看到了一個大紅布包,解開紅布包,裡面是個玻璃盒,兩本紅色封面的家譜就放在裡面。一本是老譜,一本是陳思顯老人主修的新譜,原來陳思顯老人就是色河鋪陳家德高望重的戶長。新譜是毛筆手寫的,對色河鋪附近同為“思宣彥德”派行的同宗進行了詳細登記,還配有照片和簡介。這譜看上去比較簡單,但在舊式家譜基礎上作了很大改進,豐富了不少內容,主修人思想也算超前。陳建永與他們議定,明年三月三一起去老家陽新參加清明會。陳思顯老人指定一個叫陳彥朝的負責聯絡這件事。

淚灑長溝

當晚住宿在山陽縣城一家旅社,陳儒然把遷移山陽的人員名單進行了梳理,篩選出遷移人數較多的十里鄉紙房溝、蓮花鄉花園溝和長溝鎮等作為尋找重點。  10月4日一大早,在陳健的陪同下,他們前往長溝鎮。車子盤山而上,山路攀升至快到山頂的地方,前方出現一條隧道,鑽過隧道,山下便是長溝了。大家在隧道前稍作休息,放眼望去,周圍群山擁簇,雄奇險峻,中間一條狹長的山溝,深不可測,遠處的房屋也只是一個小白點。這條盤山公路路面窄,彎道多,非常危險。陳建永小心翼翼地開著車,陳儒然緊張得不敢往窗外望。然而,行至溝底,但見林木茂盛,流水潺潺,植被豐富,仿佛到了遙遠的南方老家。  到了長溝鎮,找到一個名叫陳賢峰的人,在這裡吃過飯,大家又被他帶到一個叫陳紹德的老人家中。陳儒然發現這家人屋前豎立著一塊大石頭,上書“泰山石敢當”,陳健說,這是辟邪鎮宅的意思。這是一棟土屋,屋檐下掛著一長串玉米,窗戶下吊著一串紅辣椒,這是當地農村獨特的儲存玉米和辣椒的方法,不經意間構成了商洛農村一道經典的風景。  進得堂屋,抬眼便見“義門世家”幾個鮮紅的大字。陳紹德老人正在午睡,兒媳婦聽說是老家來的人,連忙倒水,並進屋叫醒陳紹德老人。陳紹德今年72歲,看了陳儒然帶的資料,激動地說,“鴻源正茂定”這五代是相同的,但他們“鴻”字輩之前是“朝”字輩,“鴻源正茂定”之後的字輩不是“崇儒先立品”,而是“紹緒長明”。他說長溝及周邊的板岩、十里、紙房溝等地都有他們的同宗,計150多戶,600多人口。  陳儒然告訴他,“鴻”字輩之前應是“鳳”字輩,他們那個“朝”字輩,估計是祖先的號,不是排行,像他在鄖西看到的陳必光碑記,碑正中寫的是“陳光輝大人之墓”,可是他是“必”字輩的,不是“光”字輩的。問他為什麼“鴻源正茂定”之後,用的不是“崇儒先立品”,而是“紹緒長明”?他回答,聽說這是當年老家送譜的人走到板倉溝時,把記載有排行的那本譜弄丟了,所以才改用這個排行。老人說找他是找對了,叫陳儒然在他家住三天,他把老譜找來,一定可以把問題搞清楚。但是,按照計畫他們當晚得趕到寬坪,不能久留。於是,陳儒然留下一份思大公家族資料,並寫下要求陳紹德兒子來做的幾件事,便起身告辭。  臨行前,陳儒然提議在家門口合影留念。合影時,陳紹德老人將他的右手一把緊緊地抓到胸前,讓陳儒然感受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陳紹德一家三口將大家送到路邊,車快開動了,陳紹德老人神情凝重,噙著淚花,拉著陳儒然的手說:“我兒子會來,一定會跟你聯繫的。”  想起分離百年,杳無音訊,網上苦尋三年未果,今天終於找到日思夜想的親人,短暫相聚之後又要分手,陳儒然難以自抑,失聲大哭。陳紹德老人一家三口也是淚流滿面,難捨難分。

蓮花再會族人

10月5日,是這次尋親行程的最後一天,陳儒然他們選定的目的地是蓮花鄉。一路詢問,他們來到一條狹窄的相對封閉的小山溝,聽說這裡有“鴻源正茂定”排行的陳姓人。  當地僅有五六戶人家,房子一概坐西向東。他們見到一個名叫陳正常的人,就問他們的派行是不是“鴻源正茂定”,他說是的,但不認識字,叫他兒子陳茂松來看陳儒然的資料。陳茂松說其叔父陳正清家有本家譜,可以帶他們去看。陳正清的妻子拿出一份資料,這個所謂的譜只有十多頁紙,是2003年一個叫陳茂盛的人整理的。譜中記載:一代祖叫陳文交,天街公五子,字善有,生於康熙甲午年九月二十九日午時,生六子,曰:陳世華、世祥、世耀、世光、世全、世爵。但陳文交之前的情況沒記載,也沒寫從哪裡遷移來的。據統計,該支歷代男丁數如下:“世”字輩6人,“希”字輩6人,“鳳”字輩9人(他們錯寫成“風”),“鴻”字輩5人,“源”字輩3人(他們錯寫成“遠”),“正”字輩4人,“茂”字輩7人,“定”字輩2人。這支的情況之所以這樣清楚,得益於陳茂盛這個有心人。  他們“鴻源正茂定”之後的字輩是“兆光緒日新道學”。問這個排行哪裡來的,陳正常解釋說,不曉得老家的排行了,這是照抄山西大槐樹陳家的排行,反正都是陳家人,一樣的。陳儒然說,這是不對的,陳姓千千萬萬,同姓不同宗,只有使用“鴻源正茂定,崇儒先立品”排行的,才是義門陳思大公之通山湄港陳的嫡系宗親,不能混淆,希望他們把與老家不同的派行改過來。隨後,彼此留下聯繫方式,合影留念。雖然主人十分好客,一再挽留,但由於要趕路,坐了不到半小時,陳儒然便辭別陳正常一家往漫川關而去。

陳儒然文章

作者:陳儒然
湄港陳氏系宜都王叔明公之後,世居江州德安,聚族三千,九世同居,義重雲天。1062年宋皇敕令江州義門陳大分莊,次年三月,本宗始祖思大公奉旨遷來湄水上游之北山莊,開基創業,繁衍生息。溯自十六世祖子元公率眾遷湄港,兩甲三戶,人丁興旺,人文蔚起,析煙四十八莊,子孫遍布鄂、陝、贛、湘等省,實乃遷通思大公一脈之主體。
觀明清以來,我族曾兩修祖祠,彼時祖祠依山而建,一進三重,蔚為壯觀!然歷經百年滄桑,朝代更替,歲月輪迴,祖祠屢修屢毀,終僅剩殘垣斷壁,雜草叢生,令人唏噓不已!嘆吾列祖列宗聖位無棲身之所,後代兒孫無祭祀之地久矣!族中有識之士心急如焚,寢食不安,深感重修祖祠乃吾輩之責,當務之急。
惟公元二00五年歲末,各莊頭領聚首湄港老莊,共商重修祖祠大計,與會者論謂時逢盛世,政通人和,吾族人力財力兼備,乃重修祖祠之良機也,遂一致同意卜擇吉期,奠基動工在老莊舊址建造新祠。
欣聞重修祖祠,兄弟叔侄,踴躍捐資,仁人君子,慷慨解囊。為提高重修工程透明度,籌建會以招標方式遴選能工巧匠,雖為鄉里之事,採用此先進之法,實為我族所首倡;有道是"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工程伊始,籌建會以史為重,嚴抓質量,精益求精,使眾工匠莫敢生怠慢之心;然工程浩大,耗資頗巨,為解資金之缺,籌建會四方募集,踏破鐵鞋,酸甜苦辣,五味俱嘗。余感慨諸君嘔心瀝血,不計得失,人神共睹;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有口皆碑,其至誠至真之心,尊祖敬宗之情,當為世人敬仰也!
寒來暑往,一載光景,耗資五十餘萬,占地面積八百餘平方米的陳氏宗祠,從廢墟中拔地而起。新修宗祠為仿古式建築,四水歸堂,一進三重,前重為戲台樓,中重為德星堂,三重為神龕址。戲台兩門,左出將,右入相,喻我陳氏子孫文韜武略,文武雙全;德星堂上禮、法兩字,字大如斗,儒家精華,寓意深刻;宗祠內高懸五匾,精雕六聯;神龕龍鳳呈祥,仙鶴起舞,流金溢彩,美輪美奐,前置千七祖及朱太夫人雕像,張吳兩天師分列左右,其上陳三太祖威風凜凜,護佑四方。神龕設定九級台階,依次供奉三十八個列祖列宗聖位,莊嚴肅穆, 甚為氣派。通觀整個建築飛檐斗拱,雕樑畫棟,設計精巧,既傳承和宣揚義門陳孝義文化精髓,又不失陳朝皇族之胄的大氣和華貴,雖古色古香,亦不失時代氣息。此祠落成既為我族人祭拜之聖地,議事之場所,亦將成地方一勝景也!
公曆二00七年年一月六日(農曆丙戌年冬月十八日),天公作美,晴空萬里,艷陽高照,本族舉行宗祠落成慶典,各莊族眾、高親貴戚等數千人齊聚宗祠,難能可貴的是江西德安老居亦派來代表祝賀,真乃同根同種,一脈相承,兄弟情深,日月可昭!但見人聲鼎沸,鑼鼓喧天,鞭炮震耳,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實可謂百年不遇之盛況乎!
不才子孫特此作文以記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