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九敘

陳九敘(1529~1611年),字爾纘,號文溪,福建漳平縣城關人,嘉靖四十年(1561年)中福建鄉試舉人,萬曆二年以“詩經魁閩省”登進士,歷官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處州知州、廣西桂林府同知等職。陳九敘為官一生清正廉潔,剛正不阿,不營私舞弊,不治家產。明萬曆三十九年,陳九敘卒於漳平東門家中,享壽八十三,漳平士民將其列入鄉賢祠崇祀,其著有《心源錄》。

基本介紹

  • 本名:陳九敘
  • :爾纘
  • :文溪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福建漳平縣
  • 出生日期:1529年
  • 逝世日期:1611年
  • 主要作品:心源錄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軼事典故,史料記載,陳九敘墓志銘,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陳九敘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十二月十三日丑時出生於漳平居仁里,其先祖陳雍任過戶部主事,為官廉潔,纖毫無染。陳九敘是陳雍的六世孫,因家學淵源深厚,叔伯兄弟們讀書之風甚濃。陳九敘自幼真淳,少年勤學治詩,青年時就成為漳平縣學的廩生。陳九敘少時與堂弟陳九仞受學於曾汝檀,“以簡易中正為宗,由人倫日用窮探原本,一切異論、眇論辭而辟之”。
明嘉靖四十年,陳九敘以鄉試全省第七名成績,與堂弟陳九仞同時中辛酉科舉人,“兄弟同科”傳為佳話。陳九敘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以詩經魁閩省”,登孫繼皋榜進士,初授官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後升刑部員外郎,陳九敘在刑部任職期間,在斷案審察中,執法公平仁恕,反對嚴刑峻罰。後出任浙江處州知州,任職期間事簡政清,政暇時常與當地諸生員探討學問,他對朱子理學研習精深、見解獨到深入,並多解悟明著名學者陳白沙先生的理學思想,問學者絡繹不絕,住所常座無虛席,聽課的人如沐霞光春暉。隨後,陳九敘晉升鹺司專員(官鹽專賣機構),可是陳九敘為官“一生古道自持,不肯投時好”,不久被貶為兩浙鹽運同,後又被貶廣西桂林府同知。陳九敘在廣西桂林府同知任上實心惠民,操守更加的廉潔清正。起初陳九敘希望朝政能夠清明,遂結交東林黨人,以期有所作為。但是,一段時間過後陳九敘認識到“朋黨”政治於國於民的危害,朝廷的官員們結成利益集團相互傾軋,爭權奪利、排除異己,九敘不願同流合污,於是便辭去官職,拂袖歸梓。
陳九敘回到故里漳平後,結廬講學,兢兢業業,培育後生。他的治學觀點:“學必成其大,不以一節取名高;學必成其是,不在與人競門戶。”,撰文有《心源錄》、《覺訂漫記》、《登蔣蘭居“尊生樓”玩月賦謝》、《上許敬庵開府》、《游小都鳳岩》、《重修儒學記》及《寧洋縣誌序》等詩文數卷。
明萬曆年間,上級官員商議將漳平的和睦里(今新橋吾祠靈地)分割出去,劃歸新置大田縣管轄。這時離成化七年漳平建縣已有百餘年,和睦里從政治、經濟特別是文化方面已對歸屬漳平高度認同,訊息傳播開以後,和睦里人心惶恐。關鍵時刻,在漳平開課講學的陳九敘挺身而出為民請命,要求將和睦里留在漳平縣內。在陳九敘的陳情主張下,上級官員終止了分割漳平和睦里的議案,維持原建制,這樣的結果順漳平民意、合漳平民心,漳平百姓對陳九敘稱德讚譽。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由陳九敘提議,並邀集泉州進士陳用賓、永安進士陳源湛等共同倡建永安貢川陳氏大宗祠,貢川陳氏大宗祠建成後陳九敘作《大宗祠記》進行記述並題寫大宗祠堂號“追遠堂”及大堂內匾額“科第重光”。
明萬曆辛亥年(1611年)十月十三日巳時,陳九敘卒於漳平東門家中,享壽八十三。陳九敘剛直不阿、不事權貴、清廉自持,深受漳平士民尊崇,他去世後漳平人把他列入鄉賢祠崇祀。
陳九敘
漳平進士第“貽谷堂”內供奉的陳九敘神主牌

主要作品

重刻王陽明傳習錄引(陳九敘)
傳習有錄附以《朱子晚年定論》,舊矣。重刻者何?廣先生之教也。先生崛起于越,特揭“致良知”三字振鐸於世,百年敝學再回,風先生之功,於是為鉅。說者未諳先生之旨,乃謂“致知列於八目,良知載在七篇,道斯盡矣”,為用文之。詎知提宗負教,誼非一揆;千言萬語,要於其當,舍吾性於自有之真覺,尋世間不必有之文辭,自擲玄珠,珍其敝帚。毋論律諸聖教,當坐操戈,即使證諸考亭,亦譏逐影。而舉世貿貿,罔識所歸,使非曉然建標,裨之就軌,中流胥溺,其孰為之一壺哉?良工之心所以獨苦,亦在乎學者之自得之而已矣。得其旨即顏氏子之終日言不為多,不得其所以立言之旨,即子貢之無言不為少。究而論之,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先生患後世言語文字之敝,而詔之趨學者。復以言語文字求先生之書,而失先生之所以教,則前刻已贅,茲刻奚為?故夫考衷於《傳習》,以識其宗,參伍於《晚年定論》,以識其謬,而於是乎因考亭以得先生,因先生以得吾夫子一貫之旨也,亦在乎學者之自得之而已矣。論之定與不定,年之晚與不晚,未足深辨也。萬曆癸巳陽月既望漳平後學陳九敘撰。(錄自日本九州大學碩水文庫藏抄本《傳習錄諸序》)
游小都鳳岩 (陳九敘)
未離塵環暑氣侵,偶來岩壑稱予心。
天開勝地如相待,人入名山不厭深。
白粥清泉輕列鼎,樹蟬草蟀巧鳴琴。
此生到處須尋樂,莫問祇園與竹林。
市喧元不異山林,泰宇何能溽暑侵。
只為世情橫紲縛;卻將晴朗變沉陰。
吾儕自有華胥樂;天下豈無堯舜心?
欲說說來誰信得,聊因餘興托長吟。

軼事典故

明朝萬曆四十年(1612年),漳平望族“坂尾劉家”開基始祖劉光侯的長子劉一高率領族中賢達在漳平縣城郊居仁里華寮社華寮鄉新厝倡建族學。劉一高不僅帶頭傾其所有,大興土木興建了學堂館舍,還出重金聘請名師因材施教。漳平鄉賢陳九敘聞訊後,不顧年邁拄著拐杖前往,當場親筆題寫了“水天閣”三字相贈。劉家老少喜氣洋洋。陳九敘以題匾寓意勉勵大家。水天閣當中的“水”字,有著源頭活水之意,取於先師曾汝檀創辦的“心源精舍”;“天”字,乃繼往開來於其先師祖湛若水創辦的“天關書院”。既表明族學不僅師承於陳獻章、湛若水開創的江門學派,又寄望“坂尾劉家”將文韜武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劉一高的老同學、廩生陳六韐也趕來相賀,既帶來創作的詩文傳授子弟,又用奇石題字來交換劉家的家釀百花蜜。一時間,“水天閣”名聲大噪。

史料記載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八十一
同知陳先生九敘
陳九敘,漳平人,萬曆甲戌進士,累官同知,有惠政,九敘少學曾汝檀之門,嘗言學必成其大,不在一節,取名髙學,必成其是,不在與人競門戶,沈古林,王東里,耿楚侗諸先輩鹹許可,其學以為正脈,著有心源錄詩文諸編。

陳九敘墓志銘

明賜進士中順大夫外州郡守理學陳先生文溪翁壙志——明 陳鐘會
府君中順大夫與授祀鄉賢理學先生姓陳,諱九敘,字爾纘,別號文溪,漳平縣居仁里人也。世祖達庵公雍,官戶部員外;雍生直庵公良;良生英齋公王方;王方生東園公翀,任餘干簿;翀生少絳公如璠,游邑庠,以先大夫,贈承德郎刑部主事,太母莊氏並贈太安人。先大夫自幼真醇,多解悟師廓齋曾先生學、白沙學,得其傳。嘉靖辛酉以詩經魁閩省,登萬曆甲戌榜進士,授刑部主事,歷郎署,出守處州,一生古道自持,不肯投時好,遂謫兩浙運同,復謫桂林府同知,疏休嗣以詔進階,故秩結社東林,接引來學,有詩集《覺訂漫記》諸篇傳於世。
生於嘉靖己丑年十二月十三日丑時,萬曆辛亥十月十三日巳時終,正寢壽八十有三。配安人翁氏。齊眉,是年春,安人逝,癸丑冬,葬於鹹水,坐巽向乾,虎咬尾形。
先大夫居嫡長;次弟九遷,鎮撫職;三弟九聘,鴻臚寺序班。男子三:長鐘會,入太學,生母鄭氏出,娶邑吏部銓郎蔣時馨翁長女,生子兆驄,補弟子員。驄生子甲會,繼娶寧洋曹文茂次女,生兆騮、兆騏。次鐘畿,邑增廣生,早逝,娶經歷張汴季女,生子兆騄;三鐘粵,聘邑庠生楊華圭次女,俱庶母楊氏出。女子五:長順姑,適邑廩生曾汝梅長子思省;次厚姑,適龍巖縣瑞州之二守丘端翁次子貢生沾;四陽姑,適龍溪縣理問洪懋卿翁次子堂,俱安人翁氏出;三寶姑,適龍溪縣庠生吳道鐮翁子國;子生柒,與鐘會同母;五壽姑,適大田縣憲副田琯翁五子一寧,與畿粵同母。
先大夫佳城自卜於本里後田葫藤坑丁壠,坐未向醜,飛鳳朝駕形,以萬曆甲寅冬十一月初一日戌時吉葬,奉遵命也。嗚呼!會等弗類,先德尤瞿,無以表幽光。不孝滋大略,載家世附壙中,謹泣血銘曰:“厥德維崇,懷惠靡窮,江門克紹,四世其宗,高山綢籌,景仰遺風,千秋而下,吾道常隆!”
明萬曆四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不孝男鐘會泣血百拜謹志。
陳九敘
陳九敘墓志銘蓋

人物評價

明崇禎年任漳平教諭的何九雲有詩《評先輩陳太守九敘》:“處州本真淳,韞朴猶未傷。所乏希世務,陸沉返田桑。束髮服師訓,終身眷廓堂。偃息東林下,抱道日徜徉。愧彼車上舞,華軒竟茫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