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九仞(1537-?),字爾進,號雲竹,福建漳州府漳平縣居仁里人,軍籍,明嘉靖四十年中福建鄉試舉人,隆慶二年登進士,初授北京戶部山西司主事、郎中,萬曆二年升廣州雷州知府。萬曆十三年轉任河南彰德知府,萬曆十六年升任河南副使,奉敕總督宣府糧儲,主持黃河和運河治理工程,萬曆十七年升任苑馬寺卿兼狹西僉事分巡平涼。
基本介紹
- 本名:陳九仞
- 字:爾進
- 號:雲竹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福建漳州府漳平縣居仁里
- 出生日期:1537年
人物生平,親屬成員,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陳九仞,字爾進,號雲竹,陳如壁次子,嘉靖十六年(1537年)十月出生於漳州府漳平縣居仁里,其父親陳如壁的弟弟陳如玉二十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留下一個遺腹女和妻子張尾姑。因嬸嬸張尾姑守寡,陳如壁就將次子陳九仞就過繼給張尾姑,日常的起居飲食、服裝鞋帽都是由陳如玉的遺孀張尾姑操辦,並由張尾姑撫育長大。陳九仞日後能夠功成名就,繼母張尾姑所花費的心血與親生母親無異。
嘉靖二十八年,福建理學家漳平籍進士曾汝檀辭官返鄉在漳平縣城創辦第一所私人書院—“心源精舍”,“心源精舍”位於居仁里東門,陳九仞和堂兄陳九敘及其他叔伯的孩子便在精舍里讀書,稍長便考上了縣學廩生。陳九仞每日攻讀經書,尤為精通《春秋》科目,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二十五歲的陳九仞與堂兄陳九敘同中辛酉科福建鄉試舉人。陳九仞、陳九敘“兄弟同科”考中舉人後,二人重修了位於漳平西園基泰葛藤嶺的七世祖志仁公祖墓。當年陳志仁以子陳雍貴,明宣德四年(1429年),已故的陳志仁被敕贈正六品的承德郎戶部陝西清吏司主事。陳九仞、陳九敘重修祖墓之舉有繼續考取功名,科第登甲,光宗耀祖之深意。
隆慶二年(1568年)陳九仞考中進士,朝廷初授其為正六品北京戶部山西清吏司主事,後又升任正五品的郎中(司長),奉敕總督宣府糧儲,保證前方軍需,因總督宣府糧儲是一件重任,陳九仞任職期間掌事得力深得上司賞識。
萬曆二年(1574年)二月,三十八歲的陳九仞南下出任廣東雷州知府,在雷州期間,陳九仞重修了雷州東嶽廟與雷州鄉賢詹世龍“三鳳坊”,從此東嶽廟與三鳳坊遂成當地士子聚集講學的文化中心,激勵當地讀書人奮起登科。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陳九仞調任河南彰德知府,彰德府萬金渠是當地重要的灌溉水道,但是被大量泥沙堵塞渠身,當地農業生產嚴重缺水,百姓苦不堪言。陳九仞下車伊始,了解民情,傾聽民聲,著手治理萬金渠。陳九仞通過考察發現萬金渠渠身完好,只是淤塞不通。陳九仞遂與知縣劉宇等人帶領民工疏通萬金渠河道,又在河道旁邊修築石堰,並在河上建 1個大閘,7個小閘,用於調節供水。陳九仞主持的這次建閘是萬金渠有史以來最早的建閘,用石頭在河道邊修堰護堤,這也是以前不曾做過的。陳九仞對萬金渠的治理,讓萬金渠重新發揮了巨大的灌溉作用,保證了當地的農業用水,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在萬金渠東側,陳九仞又主持修建了來鶴樓,相傳樓閣建好之日,有仙鶴飛來,落於樓頂,陳九仞因此命名該樓為“來鶴樓”。 來鶴樓遂成當地著名景觀,“仙鶴來朝”亦為彰德八景之一。
萬曆十五年(1587年),河南一帶鼠疫、霍亂等流行病時有爆發,民多逃移餓死,安陽一帶亦不能倖免。陳九仞看到民間缺醫少藥無以應對疫病,捐出自已的俸祿命人挑選藥書刻印唐代孫思邈著書《銀海精微》二卷本,發放鄉里,用於指導民間用藥,為黎民保生。
萬曆十六年(1588年),黃河大患,陳九仞被任命河南管河道副使,協助著名治黃水利專家、總理河道右都御史潘季馴治理黃河。陳九仞的工作得到了潘季馴的認可和高度讚賞:“河南管河道副使陳九仞,精勤率屬,而事在先勞;縝密分猷,而言可底績;御狂瀾一身,如棄躬畚鍤,萬苦不辭”。
萬曆十七年(1589年)十二月,陳九仞升任苑馬寺卿兼陝西僉事分巡平涼。陳九仞在苑馬寺卿一職上依然是精於方略、頗有建樹。
親屬成員
曾祖陳文應,(漳平縣訓術);祖父陳翹;父陳如璧,(王府引禮舍人、贈戶部郎中);嫡母林氏,封安人;生母謝氏,封孺人,九仞妻朱氏,為居仁里九鵬社朱鼎判官女兒。長兄陳九階,三弟陳九禮,四弟陳九章,堂兄陳九敘,歷官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處州知州、廣西桂林府同知等職。
軼事典故
《清道光十年版· 漳平縣誌》記載了陳九仞少年時遇八仙的異事。傳說:陳九仞年少時,在城東家塾讀書。有一個晚上,書房內異香滿室,有玉佩相互撞擊發出的鏘鳴聲,書桌案頭的一個鎮紙用的小石獅子,被水柱托舉著在桌上來回飛躍。第二天清晨,陳九仞看到了仙人呂純陽寫的兩首詩。從那以後,呂純陽等八仙常到陳九仞書房聚會,吟詩唱和、談論元機,總共來了七七四十九日,作了百首的詩,詩句都是用金字寫在從天而降的石頭上,看後一會兒就消失了。中秋節的時候,八仙又接踵而至來到陳九仞的書房,鐵拐李的拐杖、呂純陽的寶劍,還有蟾蜍等物,都和平時所看到的圖上畫的一模一樣。八仙還贈送給陳九仞兵書和寶劍,並對他說:“你以後會建立封侯的功業。”故事表達之意是陳九仞之所以有傑出的文才幹略,後成大業,是源於少時奇遇八仙,得到八仙的詩書百首和兵書、寶劍,是八仙的親授門徒。陳九仞就讀的書樓也被世人稱為“遇仙樓”。該樓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農曆七月被洪水淹浸傾斜倒塌,清鹹豐六年(1856年)在其舊址上構建書院,建成後取名為“紫雲書院”,城內太常“天”“人”二房子弟可以在此免費讀書。“紫雲書院”要求子弟以進士九仞、九敘二公為榜樣刻苦學習,將來登科發甲,實現家學綿延、人文蔚起。清末科舉制廢除後,太常陳家於民國初年用族產在“紫雲書院”創辦國小供族內子弟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