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佛和平之春圖

陳之佛和平之春圖

《陳之佛和平之春圖》是中國畫家陳之佛於1953年春創作的工筆花鳥畫。該作品描繪了12隻鴿子在和煦明媚的春天裡自由、安閒的情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之佛和平之春圖
  • 規格:縱169厘米,橫86厘米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陳之佛
  • 畫作類型:中國畫
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工筆花鳥畫興起很早,歷史上也產生過許多知名的畫家,但到了民國時期,卻日見凋零,每況愈下,整個工筆繪畫的優良傳統幾乎喪失殆盡。面對當時工筆花鳥畫畫壇這種令人痛心的情景,陳之佛決心以自己的努力來挽救和振興這一古老畫種。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以後的幾十年里,他可謂嘔心瀝血,慘澹經營。所以說,陳之佛是拯救與振興中國近代工筆花鳥畫的功勳。傅抱石曾經為陳之佛題寫過這樣兩句詩:“雪個已矣甌香死,三百年來或在斯。”是說自八大山人惲南田故去後的三百年間,就工筆花鳥畫的創作而論,大概只能推舉陳之佛了。在陳之佛先生誕辰110周年,欣賞他創作的《和平之春》,不僅看到他的經典所在,更能感受到一個畫家的愛國深情。
工筆花鳥畫的創作程式繁瑣,很難抒發創作者的個性。其實,能否表現出個性畫風並不僅在於藝術形式,更多的在於創作者的表現能力。創作這幅《和平之春》時是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建設五年計畫”開始的第一個春天,同時“世界和平會議”又在北京隆重召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陳之佛創作了這幅具有歷史意義的佳作。

作品賞析

此作品篇幅宏大,石青石綠色的假山石顏色濃烈,與大紅的重瓣碧桃花在色彩上形成強烈的對比與呼應,在視覺上給人以很強的衝擊與震撼,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視線。在以鮮艷的色彩吸引住觀者的同時,畫面上許多細微之處又是妙不可言,顯露出作者的獨特匠心:紅彤彤的碧桃之間點綴著許多晶瑩如雪的單瓣桃花,使紅的更紅,白的更潤;朵朵盛開的月季中還夾雜著許多不知名的花草,一派濃濃春意躍然紙上,使觀者在欣賞這幅作品的同時感受到一種難言的愉悅與歡暢。
畫面上鮮花爭艷,春意融融。鴿子形態各異,有的在草叢中悠閒地覓食,有的佇立在山石之上向遠方翹首凝望;有的展開雙翅在花叢中飛翔,有的正專心地梳理著羽毛。作者正是通過對象徵和平的天使——鴿子情態的細膩刻畫,以及對春之氣氛的營造,勾畫出一派和諧、溫馨的景象,抒發了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體現了讚美世界和平的主題,更賦予傳統工筆花鳥畫表現新的意義。
工筆畫的構圖往往因為流於呆板而出現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陳之佛的這幅作品在構圖上卻從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畫中景物雖然繁雜,但主次分明、動靜相應、虛實相生,從而形成一種繁而不亂、平中顯奇的獨特韻味。
作為近代著名的工筆畫畫家,陳之佛還是一位頗有建樹的工藝圖案家,所以,他對於作品的色彩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與實踐。在他的作品中有的顏色相當濃艷,卻把握得當,像這幅作品中對山石與桃花的處理,能夠做到艷而不俗,重而不滯,給人的感覺依舊是明淨柔和、格調高古,有著富麗堂皇之美,沒有絲毫的“火氣”與“匠氣”。有些地方的顏色又很淡,但是淡而不薄,比如那幾隻淺顏色的鴿子,依舊是滋味雋永,空靈蘊籍。

作者簡介

陳之佛 (1896~1962) 原名紹本,學名傑,號雪翁,餘姚滸山鎮(今屬慈谿)人。早年喜繪畫,臨摹《芥子園畫譜》,曾就讀慈谿縣錦堂學校,後畢業於杭州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留校任教。1918年考取留日官費生,次年入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為中國去日本學習工藝美術最早留學生。1923年回國,先後任上海東方藝術專科學校、中華藝術大學、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南京中央大學教授、科主任及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抗日戰爭期間,隨學校遷往重慶。1946年隨校返回南京。次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兼藝術組專員。1952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任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教授兼系主任,後任副院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逝於南京。35歲後致力於國畫研究,擅長雙鉤細染花鳥畫,清新雋逸,雍容典雅。傳世作品有《紅梅鸚鵡》、《櫻花小鳥》、《芙蓉幽禽》、《鳴喜圖》。《好鳥悅春花》、《松齡鶴壽圖》等。著有《圖案法ABC》、《西洋美術概論》、《藝用人體解剖學》等,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史》、《工藝美術教材》,出版美術作品有《陳之佛畫集》、《陳之佛畫選》、《陳之佛花鳥畫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