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鑫(定遠戰鬥英雄陳世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世鑫(1919~1942)又名陳世新,化名劉福楨,定遠縣定東鄉(現更名為定城鎮)灘塘陸人。

基本介紹

  • 本名:陳世鑫
  • 別稱:陳世新、劉福楨
  • 所處時代:民國二十一年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定遠縣定東鄉
  • 出生時間:1919
  • 去世時間:1942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陳世鑫(1919~1942)又名陳世新,化名劉福楨,定遠縣定東鄉(現更名為定城鎮)灘塘陸人。陳少時,勤奮好學,品學兼優。民國18年(1929年)入讀私塾,民國21年由家鄉私塾轉定城曲陽國小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他積極參加革命宣傳活動,書寫標語在定城大街小巷張貼,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行徑。這年,曲陽國小的團組織領導人蔡炳鑫叛變,多數團員被捕。陳世鑫潛回家鄉,同牧童混在一起倖免被捕。事過後,他重返學校讀書,並繼續堅持革命宣傳活動。陳世鑫在曲陽國小讀書期間,曾拾到貴重物品交給校方,歸還失主,失主十分感激,要給他5塊銀元酬謝,被婉言謝絕。
湖北說唱演員陳世鑫湖北說唱演員陳世鑫

人物經歷

民國24年6月,陳世鑫由曲陽國小畢業考入合肥正誼中學。為了鼓勵同學們關心國家大事、堅持革命鬥爭,臨行前,他給一位同學寫一首五言詩:“同窗話朝夕,風雨手足情,河山關切處,共赴國難心。”
民國26年蘆溝橋事變後,日寇長驅直入,大片國土淪入敵手。陳世鑫滿腔仇恨,於次年2月27日奔赴六安參加了抗日戰地服務隊,不久,經孫以瑾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深入廣大農村,召開民眾大會,張貼抗日標語,號召民眾團結起來,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同年8月,日寇占領六安城,占地服務隊被迫轉移到獨山鎮,陳世鑫被任命為省動委會直屬38團副團長兼黨支部書記。根據上級指示,直屬團繞道霍山南境,攀越崇山峻岭,進入毛坦廠、張家店一帶,深入宣傳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寫標語、出牆報,組織演唱救亡歌曲,發動民眾抗日救國。與此同時,他還積極組織青年、婦女參加抗敵協會,壯大革命力量,開闢抗日根據地。 民國28年夏,陳世鑫被調至六安縣動委會任幹事,魏文伯任政治指導員。是年冬,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上級黨指示:凡身份暴露的黨員,一律撤到皖東抗日根據地。魏文伯撤走後,陳世鑫代理政治指導員。
次年春,陳世鑫也暴露了身份,國民黨到處捕他,被迫離開六安,通過層層封鎖線,到達津浦路西省委駐地——定遠縣藕塘的太平集。3月,被任命為定遠縣農民抗敵協會理事長;8月,擔任中共定四區(藕塘區)區委書記;12月,任中共定東南縣委組織部長,後又任縣委副書記和定遠縣委宣傳部長。在此期間,他領導農民民眾,積極開展減租減息和反對高利貸的鬥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擴大抗日統一戰線,動員青年參軍參戰。
民國30年11月16日,陳世鑫參加了皖東地區著名的大橋集戰鬥,戰鬥中,他親率擔架隊搶救傷員。 次年1月,陳世鑫調任壽縣縣委書記,兼任淮西獨立三團副政治委員。當時,壽縣四面受敵,環境十分險惡。他到任後,與新四軍淮西獨立團政委楊效椿密切配合,隨機應變,多次化險為夷。6月1日,縣委和區鄉幹部隨獨立團轉移至塗拐集北的胡小莊時,國民黨桂軍1,000餘人從杜司娘崗向獨立團撲來。獨立團及縣、區、鄉幹部處在東有日偽碉堡,西有日偽據點,前有楊灣河,後有追兵的三面受敵一面背水的境地,情況十分危急。陳世鑫與楊效椿分析了敵情,當機立斷,決定從楊灣河畔向南撤退,過河即可轉危為安。正當此時,國民黨桂軍已接近獨立團,開槍射擊。陳世鑫速令邊打邊撤。當撤至楊灣河西馮壩子時,考慮部隊和縣、區、鄉幹部的安全,他請求楊效棒率眾過河,自己帶幾名戰士掩護。由於敵人居高臨下,火力密集,陳世鑫不幸胸部中彈犧牲,時年僅23歲,葬在淮西大陳集的老虎崗上。陳世鑫的一生雖是短暫的,但他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像卻永遠銘記在人民的心中。這年秋,黨和人民為了紀念陳世鑫,把藕塘大趙村命名為”世新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