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內胚竇瘤

陰道內胚竇瘤是主要發生於嬰幼兒陰道,內胚竇瘤可發生在卵巢、外陰、陰道和宮頸,陰道內胚竇瘤可能起源於胚胎細胞,腫瘤呈息肉狀或質脆的腦髓樣或葡萄狀腫物。早期病例可無症狀。隨著腫瘤的發展,可出現無痛性異常陰道流血、尿布有血染或陰道排液。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內科,婦科
  • 多發群體:嬰幼兒
  • 常見發病部位:卵巢、外陰、陰道和宮頸
  • 常見症狀:無痛性異常陰道流血、尿布有血染或陰道排液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病因不明。陰道內胚竇瘤可能起源於胚胎細胞,Norris稱它為中腎癌。據推測此瘤可能是在生殖細胞遷移的決定期缺乏胚胎的組織導體,結果導致生殖細胞錯位進入陰道上段所致。

臨床表現

陰道檢查可發現陰道內息肉狀質脆的新生物,無蒂,直徑最大可達10厘米,基底部多位於上段陰道後壁,有10%~15%來自宮頸。惡性度高。根據臨床陰道出血排液症狀,陰道檢查和血清甲胎蛋白測定陽性可診斷。對陰道內新生組織,在嬰幼兒期出現者,應做活體組織檢查確診。

檢查

免疫組化可測定AFP,測定血清AFP可用於同陰道其他腫瘤進行鑑別,以及作為監測治療效果和腫瘤復發的指標。
1.影像學檢查
(1)B超檢查 可顯示陰道內腫塊的大小、形狀等,但陽性率不高。
(2)CT檢查 可顯示陰道有占位病變及膀胱、直腸、淋巴結或遠處器官是否有轉移。
(3)MRI檢查 MRI提供的圖像比CT和B超更精確、全面。可更好地顯示腫瘤的位置、大小及範圍,能夠準確地顯示腫瘤的邊緣,還能了解腫瘤與神經血管的關係。軟組織的對比性優於CT檢查。
2.膀胱鏡檢查
可以顯示膀胱及尿道是否被腫瘤侵犯。
3.陰道鏡檢查
無論影像學檢查結果是否陽性,對於嬰幼兒無明顯誘因的陰道流血,應行陰道鏡檢查。可見起源於陰道壁的外生性、質脆腫物。行陰道檢查及陰道鏡檢查時發現腫物應行組織活檢。

鑑別診斷

在病理上內胚竇瘤易與透明細胞癌、網狀的Sertoli-Leydig腫瘤及陰道葡萄狀肉瘤相混淆。可通過抗澱粉酶PAS陽性小體、Schiller-Duval小體及免疫組化AFP陽性等特點鑑別。
1.透明細胞腫癌來自米勒管上皮。透明細胞腫癌可分為良性、交界性和惡性。平均發病年齡48~58歲,幾乎所有的病例都大於25歲。透明細胞腫癌中的良性極少見、交界性比較少見。典型症狀為食慾減退、肌無力、多尿、煩渴等。
2.陰道胚胎性橫紋肌肉瘤(葡萄狀肉瘤)為中胚層起源的惡性腫瘤,較少見。通常發生於嬰幼兒,90%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臨床特點是有陰道出血或陰道口出現從陰道內伸出的息肉樣腫物。

治療

1.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包括單純腫瘤切除、根治性全陰道切除或盆腔內臟清除術。
保守性手術應至少行部分陰道切除術,單純的腫瘤切除即使採用有效的化療也不可能防止局部復發。血清AFP的水平是診斷和監測復發的有用指標。
2.化學治療
(1)EBP方案 依託泊苷(第1~5天),博萊黴素(第1~2天),順鉑(第1~5天)。
(2)VBP方案 長春新鹼(第1~5天),博萊黴素(第1~5天),順鉑(第1天)。
(3)VAC方案 長春新鹼(第1,8天);放線菌素或放線菌素D(第1~4天);環磷醯胺(第1,4,8天)。3~4周重複使用,但要視骨髓功能恢復情況而定。
目前推薦的治療方案是保守性手術(局部切除或陰道部分切除術)加化療,該方案可改善預後,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率及保存患兒的生育功能。保守性切除術可消除陰道壁上的腫瘤細胞,使化療更有效。
3.放射治療
劑量一般不超過60Gy,年幼者慎用放射治療,以免影響局部發育和損害卵巢的功能。

預後

預後較差,未治療的病例在症狀出現2~4個月後死亡。保守性手術後給予化療,加或不加放療,可以有效地控制腫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