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尾山

陪尾山

泉林泉群的原發地陪尾山。中國最早的典籍《尚書》就提到過陪尾山,最早的地理書《禹貢》中說的 “泗出陪尾” 就是該處的陪尾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陪尾山
  • 外文名:Companion mountain
  • 位置:泗水縣城東25公里
  • 氣候: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
歷史沿革,景色優美,相關傳說,

歷史沿革

早在北魏北齊時,這裡就修建原泉祠。北宋時又在陪尾山上修建祭祀山神的廟宇,將水神封為“仁濟侯”。元朝又建泉林寺,明代又建三坊、六亭等。這些華麗的建築,均在群泉環保,佳木蔥籠之中。清康熙、乾隆帝多次東行時,均駐蹕泉林,在此修了行宮、御橋等。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中稱泉林為“海岱名川”。顧祖禹與《讀史方輿紀要》稱作“山東諸泉之冠”。這裡的諸泉,既不出於石竇,又不隱現於沙丘,更不是漏水生成,清修《泗水縣誌》記它是“崛起於深山之中,波濤瀠洄如流煙之作陣;涌騰吼怒如翻雲之成堆”的湧泉。此處地下有很厚的透水層,80米以下有8米深的蓄水層。當地下水沿著水脈向北流動時,收到第三層岩性強的砂岩所阻擋,經擠壓奪罅而出,於是便成為眾多如林的大小泉眼。其中較大的有四個:即紅石泉、珍珠泉、趵突泉、黑虎泉。至於這裡的泉到底有多少?清修縣誌記:“邑境數十里內,泉如星列……名泉七十二,大泉數十,小泉多如牛毛”。而且泉溪相連,互相灌輸,五步成溪,百步成河。匯為巨流,滔滔不絕。圍繞眾泉,當地還有許多優美的傳說。
清朝康熙乾隆帝多次來此,寫了好多詩,有一些故事,且不去說。單說1986年,日本國熊本縣泗水町的一些友好人士來到這裡,把這裡認作他們祖先的發源地,他們寫了《訪泗水》,刻碑立於泉林:“柏柏聳天泗水上,白雲飛渡到東流。儒道遺芳興兩邦,舉杯共祝友誼盛。”

景色優美

陪尾山沒有名山的巍峨、險峻、雄渾,但是它具備名山的一切特徵,是大自然名山巨川的濃縮。周圍便是眾泉圍繞,且名泉薈萃,這可是陪尾山所獨具的。奇石疊疊而成險,翠竹颯颯而弄影。曲徑通幽,芳草萋萋,松柏蒼勁,雜樹蔥蘢。登上山巔,向東可觀石舫泊於碧水岸畔,南可瞰紫錦湖青荷搖翠,群泉星羅棋布;放眼西向,可看康熙御碑恢弘壯麗,而千年的銀杏幾可抱攬入懷。透過楊柳垂絲,可望千畝朝陽湖浩浩淼淼,雲蒸霞蔚。山之半腰有觀泉亭翼然,瓦黃柱紅,掩映於綠樹叢中。坐亭上,珍珠泉、趵突泉、黑虎泉、雪花泉等盡收眼底。
在陪尾山之頂舉目泉林,山具丘壑之美,水攬幽邃之勝。這難得的清靜之地可放鬆疲憊的身心,暢遊於此,心情豁然開朗,精神自然倍感清新。

相關傳說

此後,歷代文人墨客、達官貴人來此遊歷,並留下詩詞歌賦無數。而一個個美麗的神話、動聽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更使陪尾山聞名遐邇。其中,陪尾山就傳說是孔子搭救的海龍王的小太子小白龍的化身,這就更增加了陪尾山神奇的色彩。
陪尾山陪尾山
相傳有一年,曲阜大旱,孔子帶弟子們天天到舞雩台上祈雨。一天祈雨回去路上,孔子路過一小河,見一群頑童正用亂石追砸一條小白蛇。小白蛇雖被打得遍體鱗傷,但仍艱難地向河裡逃行。孔子見壯,立即喝退頑童,將受傷的小白蛇帶回學館餵養。
幾個月過去了,小白蛇的傷養好了,孔子就要把它送回河裡去。一路上,小白蛇望著孔子不住地流淚,孔子心想:“這東西還怪通靈性哩,難怪在講學時,它伸長脖子,瞪著眼地聽!”孔子來到一條河邊,把小白蛇放進水裡 ,說:“回去吧!”話音剛落,就見水驚浪騰,一隻龍爪向孔子一揮,說道:“夫子救命之恩,弟子來日定報!”孔子大吃一驚,原來自己救的是一條龍。
小白蛇是東海老龍王的太子小白龍。小白龍回到東海龍宮,見了老龍王就哭,老龍王問出了何事,小白龍就把自己遇險被救的經過向老龍王講了一遍。老龍王說;“你遇上好人了。咱龍宮裡有金銀財寶,你帶些去謝謝人家吧。”小白龍說:“我在他家養傷數月,知道他是位講仁義道德的大聖人。因曲阜大旱,他每天帶弟子頂烈日於舞雩台上祁雨,我請求父王給曲阜降場透雨,救命恩人知道後,定比給他金銀財寶高興啊!”
陪尾山陪尾山
老龍王十分為難地說:“降場透雨容易,只是玉皇大帝有令,要大旱山東三年,這魯都曲阜正處山東境內,玉帝的旨意誰敢違抗?”老龍王未答應兒子的請求。
不料,小白龍背著老龍王悄悄點齊水族,趁夜向曲阜進發。半道上,小白龍的行動被巡天的夜叉發現了,急忙報告玉帝。玉帝聞聽,勃然大怒,大罵東海龍王竟敢違旨,擅自去山東降雨。立即命令雷神出動,阻止小白龍。小白龍急騰至曲阜東泗水上空,還未來得及降雨,正好和雷神相遇。雷神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陣霹雷閃電,把小白龍擊死在泗水城東25公里處,化作一座山丘,名曰陪尾山。
小白龍雖被擊斃了,但仍念念不忘曲阜旱情及孔子恩德,便從許多石縫吐出泉水,形成了泉林泉群勝景。泉水匯聚在一起又曲折蛇行,由東向西流去,形成了泗河倒流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