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熱粉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幼幼新書》卷十五引《嬰孺方》。主治傷寒,餘熱不退。
基本介紹
- 名稱:除熱粉散
- 組成:雷丸、牡蠣、桂心
- 主治:傷寒,餘熱不退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雷丸三兩(90g),牡蠣、桂心各一兩(30g)。
用法用量
為粉。粉兒身。
主治
傷寒,餘熱不退。
方義
雷丸解毒消腫,牡蠣軟堅散結、收斂固澀,桂心清熱解毒。
附註
嬰孺:即《嬰孺方》。據《幼幼新書·卷四十 近代方書第十四》載:得之湖南撫乾向澹伯海云:相傳出於秘閣,凡十卷。近《崇文總目》求遺書,有兩纓孺方》,皆目皆同,不載作者姓名。
重要文獻摘要
《諸病源候論》:“黃病者,是熱入於脾胃,熱氣蘊積,與谷氣相搏,蒸發於外,故皮膚悉黃,眼亦黃。脾與胃合,俱象土,候肌肉,其色黃,故脾胃內熱積蒸發,令肌膚黃。此或是傷寒,或時行,或溫病,皆南熱不時解,所以入胃也。凡發黃而下利、心腹滿者,死。診其脈沉細者,死。又有百日半歲小兒,非關傷寒、溫病,而身微黃者,亦是胃熱,慎不可灸也。灸之則熱甚。此是將息過度所為,微薄其衣,數與除熱粉散,粉之自歇,不得妄與湯藥及灸也”。
《兒科心鑒》:“黃病候論述小兒黃病分兩種,一種是屬於感受外邪,發熱不能及時解散,熱迫於胃所致,可見於傷寒、時行、溫病等;另一種是百日、半歲的小兒,並非因傷寒、溫病而致周身肌膚微黃者,屬於胃熱熏蒸,這種發黃是撫養護理失宜所致,應該減少衣著,以除熱粉散撲身,其黃自消,不得妄投湯藥及使用灸法,恐灸之其熱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