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拼音:zhì)是漢語二級通用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陟的古字形像兩腳交替沿山而上,本義是從地處走向高處,後也指抽象的升高,如登上帝位、提拔升遷等。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陟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平水韻部:入聲十三職
- 部首:阝
- 筆畫數:2+7
- 造字法:會意字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異體字:徏、徝、𠉡、𠌹
- 五筆:BHIT(86);BHHT(98)
- 統一碼:CJK統一漢字-965F
- 倉頡碼:NLYLH
- 鄭碼:YIKO
- 四角碼:71221
- 字級:二級(4381)
- GBK編碼:DAEC
文字溯源
漢字釋義
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zhì | 動詞 | 〈文言〉由低處向高處走。與“降”相對。 | climb up; ascend | ||
〈文言〉登程遠行,長途跋涉。 | set out | 《尚書·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 陟遐 | ||
〈文言〉提拔,升遷。 | promote | 《尚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 陟罰臧否;陟黜 | ||
〈文言〉登上帝位。 | 《尚書·舜典》:“三載,汝陟帝位。” | ||||
〈文言〉升遐,升天。指帝王薨逝。 | (of emperor)die | 《尚書·康王之誥》:“惟新陟王,畢協賞罰。” | |||
〈文言〉入,進入。 | 韓愈《袁氏先廟碑》:“孝孫來享,來拜廟堂,陟堂進室,親登籩鉶。” | ||||
形容詞 | 〈文言〉高,高峻。 | 《醒世姻緣傳》第六二回:“我見你也有年紀了,怎挑得這重擔,過得這等的陟橋?” | |||
名詞 | 〈文言〉重疊的山陵。 | 《列子·湯問》:“四方悉平,周以喬陟。” | |||
〈文言〉通“騭”。牡馬。 | 《大戴禮記·夏小正》:“四月……執陟攻駒。” | ||||
dé | 動詞 | 〈文言〉得,得到,應驗。 |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法: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鹹陟。” | ||
以上參考資料: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韻書集成
小韻 | 攝韻 | 聲調 | 韻目 | 韻系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陟 | 曾 | 入聲 | 二十四職 | 蒸 | 知 | 開口呼 | 三等 | 全清 | 竹力切 | ȶjək | |
集韻 | 陟 | 曾 | 入聲 | 二十四職 | 蒸 | 知 | 開口呼 | 三等 | 全清 | 竹力切 | ȶiek | |
得 | 曾 | 入聲 | 二十五德 | 登 | 端 | 開口呼 | 一等 | 全清 | 的則切 | tək | ||
中原音韻 | 質 | 入聲作上聲 | 齊微 | 照 | 齊齒呼 | tʂi | ||||||
中州音韻 | 入聲作上聲 | 齊微 | 張恥切 | |||||||||
上聲 | 尤侯 | 葉兠上聲 | ||||||||||
洪武正韻 | 只 | 入聲 | 七陌 | 庚 | 照 | 陟 | 全清 | 之石切 | tʃiək | |||
分韻撮要 | 職 | 入聲 | 第七英影應益 | 益 | 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