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中段南坡的洋縣北部,總面積30000公頃。保護區處於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動植物區系的交匯過渡地帶,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中竹林面積達21358公頃,成為秦嶺大熊貓的“天然庇護所”。是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2014年,入選首批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綠色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陝西洋縣北部
  • 氣候: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交錯過渡地區
  • 級別:國家級
  • 區域面積:30000公頃 
  • 類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
  • 保護對象: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其生存環境
  • 管理單位: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批准時間:1995年12月22日 
  • 批准文號:國函〔1995〕129號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水文,氣候,土壤,區域範圍,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保護目標,保護對象,動物資源,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科學研究,生態旅遊,管理措施,管理機構,管理內容,管理方法,管理成果,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長青保護區是在原陝西省長青林業局的基礎上建立的,長青林業局於1967年經國家計委批准建立,1968年開始籌建,1971年正式投產。
保護區位置圖保護區位置圖
1979年5月,經林業部批准將長青林業局內岳壩、大古坪林場劃出,建立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80年8月,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將長青林業局內龍草坪、西岔河林場分出,建立省龍草坪林業局。
1992年國家計委以計農經(1992)991號檔案批覆建立長青自然保護區,由於政策、資金、技術等問題未能實施。
1993年,在北京大學潘文石教授等科學家的呼籲下,在全球環境基金(GEF)的支持下,經國家林業局、林業廳等政府部門和長青林業局的共同努力,終於將長青林業局轉產安置建立大熊貓保護區,納入了GEF項目在中國計畫開展的“中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項目”。
1994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4年,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全球委員會評審,入選首批全球最佳管理保護地綠色名錄(IUCN綠色名錄)。

地理環境

位置

長青保護區位於秦嶺中段南坡的洋縣境內,北與陝西省太白縣為界,東與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接壤,南界和西界分別與洋縣華陽、茅坪鎮11個行政村的集體林相鄰。地理位置在東經107°17′~107°55′,北緯33°19′~33°44′。
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地貌

長青保護區大地構造位置處於南秦嶺海西——印支褶皺的中部,由一系列東西向褶皺與平行展布的斷裂構成的複式褶皺帶,後被印支期二長花崗岩侵位、吞蝕、破壞,現存的構造格局多呈一些殘缺不全、規模不等的褶皺、斷裂構造。主要岩石有花崗岩花崗片麻岩等多種,使地質上稱為“華陽岩基”的主體部分。保護區北高南低,呈斜面山嶽地況。由於地球構造運動,流水侵蝕,以及冰川、冰緣風等外營力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地質複雜,地形多變,嶺梁縱橫,山高谷深,區內最高海拔興隆嶺梁(活人坪)3071米,最低茅坪保護站800米,相對高差達2271米,山系由北向南依次為亞高山—中山—低山,海拔在800~3071米之間。

水文

長青保護區河流水系位置地處長江流域。區內主要河流是酉水河湑水河,屬漢江水系一級支流的上源支流。酉水河發源於保護區北界興隆嶺混人坪南坡酉水谷,由北向南匯入漢江,區內流程47.5公里,流域面積280.55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4.31億立方米。湑水河在區內流域面積約18.51平方公里。區內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兩部分組成的水資源總量為14.64億立方米,水的化學性質屬重碳酸鹽型鈣組Ⅰ、Ⅱ、Ⅲ型,pH值6.45~7.9,為軟水、中性、淡水。

氣候

長青保護區處於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交錯過渡地區。保護區的北邊有秦嶺主峰太白山天然屏障,有效地阻擋了北方寒流的入侵;南邊暖濕氣流沿漢江河谷直達中高山地帶,形成大陸性季風氣候,季節性變化明顯,全年具有雨熱同季、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區內氣候及植被的垂直地帶性明顯等特點。氣候隨海拔升高而呈垂直變化,900米以下為亞熱帶氣候;900~1400米為暖溫帶氣候;1400~2300米為溫帶氣候;2300米以上為寒溫帶氣候。區內地形複雜,小氣候差異較為明顯。沿山逆上,“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依據海拔高度從800~3071米的逐步增高,氣溫聚降,降水量猛增,年平均氣溫在14.6~1.8℃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813.9~1044mm之間變化。

土壤

長青自然保護區土壤分為山地黃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等類型。其垂直分布規律如下:
①黃棕壤:分布於海拔1400米以下的北亞熱帶,在含常綠闊葉林植被下發育而成的土壤,黃色為主,土壤濕潤,表層腐殖質含量較高。
②山地棕壤:分布於海拔1400~2300米之間的中山溫暖氣候帶,在針闊混交林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呈黃棕色,微酸性反應,化學營養元素含量較高,水性飽和,肥力高。
③山地暗棕壤:分布於海拔2300~3000米之間的溫帶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以針葉為主的闊葉混交林下發育的土壤,土壤濕潤。有機質含量高,顏色深暗,呈黑褐、黑棕、暗棕色,肥力高。森林植被以冷杉林為主。
④山地草甸土:分布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亞高山寒溫帶,在針葉林或灌叢草甸植被的作用下而多出現水濕地發育成的土壤,土壤含水量大,呈灰黑、棕色、酸性強,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

區域範圍

長青保護區大熊貓分布集中,活動頻繁以及森林生態系統較為完整的11000公頃範圍以自然地形分界被區劃為核心區,其具體範圍包括西河口、核桃壩、左機河、陳學溝等以上區域,其餘18906公頃範圍區劃為實驗區。
長青保護區建立以來,由於實行嚴格的保護措施,大熊貓活動範圍已擴大到實驗區,因此需要調整原有的功能區劃。國家林業局以林計發[2000]357號文同意了功能區劃的調整,即核心區範圍不動,在實驗區內劃出一部分緩衝區。調整後的功能區劃為:

核心區

面積仍為11000公頃。其範圍是,西由華陽保護站與太白林業局交界的土地溝和西溝梁頂端,沿山脊而下,並由國有林邊界經蒼耳崖、碾子坪大梁、山王廟至仰天窩到板長梁與崖洞坪東大梁交匯,然後與紙廠大梁、乾溝河南大梁相連,折向菜子坪埡豁,再向東沿天園寨至古墳寨與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接壤。其中:人行通道區,其範圍是核心區內興隆嶺梁頂至蒼耳崖段、山王廟至爛店子梁段的公路兩側各10米。

緩衝區

面積3409公頃。從園花寨下沿保護區邊界經土地溝哨卡至蒼耳崖,沿邊界經仰天窩上至廟溝梁頂,順保護區邊界下至核桃坪到姊妹山,順石塔河西溝下至窯瓦溝再上到漆樹埡,沿溝下至左機河,再沿邊界至陳學溝、天園寨到小河溝,順小路至松埡。

實驗區

在保護區範圍內,除去核心區(含人行便道)和緩衝區外,其餘為實驗區,面積15497公頃。

保護目標

長青保護區的總體目標是:永久性地保護和維持長青自然保護區的整體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維持能在特殊環境中生存的大熊貓種群,並恢復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

保護對象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長青保護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氣候條件和森林生態環境,為多種動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成為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庫”。

動物資源

截至2011年,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已知有脊椎動物311種,隸屬於392目78科213屬。其中魚類有5目7科17屬18種;兩棲動物2目5科6屬8種;爬行動物2目6科17屬20種;鳥類13目38科122屬202種;獸類7目24科51屬63種。在311種脊椎動物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林麝、豹及金雕7種;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黑熊斑羚、紅腹角雉、大鯢等32種。

植物資源

植物種類豐富,截至2011年,長青保護區有種子植物135科、603屬、1556種,占秦嶺種子植物總科數的88.2%,總屬數的61.3%,總種數的60.0%。區內有《中國瀕危保護植物》紅皮書中記載的植物31種,占陝西省境內中國保護植物45種的68.9%;長青保護區內集中分布了大量原始的溫帶屬和眾多的古老孑遺植物,如樺木科的樺木屬、榛屬、鵝耳櫪屬等;具有全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類型15個。其中包括世界方面成份57屬、熱帶成份135屬、溫帶成份388屬,中國特有成份有23屬。長青保護區常見的單種屬有銀杏屬、側柏屬、蕺菜屬等;少種屬有三白草屬、構樹屬、米麵翁屬、領春木屬;中國特有屬虎榛子屬、金錢槭屬、車前紫草屬、斜萼草屬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2種,Ⅱ級重點保護植物15種,陝西省重點保護植物種20種;屬於漸危的23種,稀有的16種。

開發利用

科學研究

保護區成立之前,北京大學潘文石教授及其研究小組就在此開展了長達10年的研究工作,出版了《秦嶺—大熊貓的自然庇護所》、《繼續生存的機會》兩部專著。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7~2000年分兩次先後與漢中師範學院、陝西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開展了該區生物資源本底調查,出版專著《長青保護區動植物資源》。
1998~2000年,長青保護區獲得GEF小型科研基金資助,開展了長青保護區生境破碎化對大熊貓和羚牛種群影響的研究課題。
2001年,局內資金資助課題“長青保護區巡護員定量化考核辦法研究”、“茅坪地區亞熱帶植物種類與分布研究”、“人為活動干擾的研究”等一系列課題。
1998~2002年,在GEF項目的支持下及WWF的資助下,長青保護區開展了大熊貓等重點物種及其它野生動物資源的監測工作。
2002~2006年,在美國孟菲斯動物園的支持下與佛坪保護區合作開展了“秦嶺山系大熊貓種群對不同生境類型適應性研究”、“秦嶺大熊貓主食竹的種類和分布規律的研究”等合作研究。
2006年在環保專項資金的支持下,開展了詳細的資源本底調查,出版專著《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

生態旅遊

1000多年前長青自然保護區內就留下人類開發活動的足跡。保護區所在地的華陽鎮歷來是軍事要衝,政治重鎮。在歷史上鼎盛時期的唐朝這裡曾設縣制,以及眾多古代郵亭、驛站。漢代開拓的儻駱古道穿越保護區腹地,歷代廟宇、陵墓、棧道、斷橋、城垣遺址尚存,另有蔡倫墓(祠)、朝陽寺、古戲樓、鎮水塔、紅25軍司令部舊址、烈士紀念塔等景觀名勝散布周邊,被譽為“山南要隘”的古軍事重鎮華陽。保護區及其周邊有重要人文景觀二十餘處,有廟宇、墳塋、棧道及殘垣斷碑遺蹟。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途經華陽,殲滅尾追之敵千餘人,建立蘇維埃政權。
1985年在華陽設立革命烈士紀念塔一座。這些史實為開展紅色旅遊,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增加了厚重的史料。2001年通過了國際旅遊認證體系——“綠色環球21”認證註冊,與澳大利亞合作開發的以觀賞大熊貓為主的生態旅遊項目已經實施。
主要景觀
亞高山草甸、太白紅杉林、巴山冷杉林、朝陽寺、石門瀑布、烽火石柱、冰川遺蹟、玉女潭、黑龍潭、象鼻山、雷家潭瀑布、鎮水塔、姊妹峰、方家墳、中流砥柱、林帶奇觀、法老神像等。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隸屬於陝西省林業廳直屬的正處級事業單位,設有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財務科、科研保護科、公眾教育科、社區科等10個職能科室,下設華陽中心保護站、茅坪中心保護站等2個基層單位。截至2014年,全局有職工194人,具有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有78人,其中高級職稱15人,中級20人,初級43人。

管理內容

保護區管理局先後在板橋、九池兩示範村實施了包括秦嶺細鱗鮭養殖、改建節柴灶示範、衛生所扶持、經濟發展小額信貸等子項目。

管理方法

保護區實行管理局、保護站、巡護哨所三級管理,堅持以保護為中心,保護、科研、公眾教育三位一體的保護管理模式。

管理成果

保護區周邊社區有洋縣華陽、茅坪兩鎮。周邊社區民眾歷史上以伐木狩獵為主要產業,部分村組森林採伐收入占年收入的比例曾經高達75%以上。社區人均耕地0.8~1.6畝。由於缺乏和廣大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監督、約束、激勵機制,外來人員勾結當地極少數不法分子獵殺野生動物事件時有發生。
實施天然林保護以來,村民轉而以農業為主,附帶一些種植、養殖業。未來重點發展產業方向:(1)建立保護區+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魔芋種植、扶持社區發展黃連、元胡等中藥材種植;(2)發展規模化圈舍養牛、養羊和牧草種植;(3)扶持組建社區越野導遊、運輸隊及農家樂飲食服務,開發儻駱古道游,建立聯合參與的生態旅遊體系,調整社區產業,發展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當地社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2000~2002年,保護區管理局基於保護的社區發展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促進了社區發展,提高了民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實現了社區與保護區和諧相處,在基礎設施建設、野外巡護、科學研究、社區共管及林業產業化等取得了顯著成績。

生態價值

秦嶺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很多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仍然在這片被譽為“生物基因庫”的區域存活著,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紅豆杉、獨葉草、珙桐、太白紅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國寶大熊貓。大熊貓現分布於川、陝、甘三省的六條山脈,秦嶺大熊貓其總數近300隻,約占全國大熊貓總數的17%。這意味著在國際保護領域的旗艦物種大熊貓家族中,秦嶺大熊貓亞種的基因更加珍貴,種群更加瀕危,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秦嶺大熊貓的核心分布區在長青保護區所在的興隆嶺一帶,興隆嶺種群是整個秦嶺大熊貓的擴散中心。長青保護區,秦嶺四大國寶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均有分布。古老的冰川地貌、原始的森林、變幻莫測的天象、珍稀特有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的開發,可以使保護區在保護、科研、宣教、監測等方面的功能得到更全面的發揮,長青保護區的設立秉承保護與發展並進的策略,致力於探索出生態旅遊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有機結合的新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