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中段南坡,南距漢中市158公里,北離西安市215公里。是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5000平方公里。保護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980-2904米。區內有高等植物1580種,野生動物265種。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扭角羚金絲猴和豹4種,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3種,有“天然動植物基因庫”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陝西省佛坪縣
  • 氣候類型:山地暖溫帶氣候
  • 占地面積:35000平方公里
  • 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陝西省漢中市
  • 門票價格:60元
  • 開放時間:8:00~18:00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域境,地質,地貌,土壤,氣候,水文,保護目標,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地位價值,管理狀況,

歷史沿革

據歷史記載,早在漢魏時期,歷史上著名的駱谷道從佛坪保護區黃桶梁一帶穿行而過,魏蜀相爭多次用兵都經過此道。唐武德七年,復開駱谷道,成為長安與漢中、成都連線的交通樞鈕。唐代皇帝李适李儇為躲避戰亂,經此道去漢中。盛唐時,在保護區緊鄰的華陽鎮設縣,人口5000戶,10000餘人。《佛坪廳志》記載,宋代“在治東椒溪河,考宋代名宦張中庸、公牧澤。明敏廉惠,歿葬於此”,“明正德十五年,椒溪河獲一白鹿,項懸銅處處牌,上有鐫刻,皆漫滅,唯唐字可辨”。在宋、明時期這一地區仍有人類活動。但當時人口稀少,生產力低下,未對森林進行大規模開發,森林中棲居著大量的珍禽異獸。《漢中府志》記載的動物:“鳥獸有熊、豹、豺、狼......似熊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即是如今的大熊貓。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825年(清道光五年),在現今周至縣老縣城設佛坪廳。由於移民、避難等原因,佛坪地區人口劇增,最多時全縣達8萬餘人,保護區內有3千多戶,1萬餘人。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2600米之間的大古坪、三官廟、岳壩、大坪、草坪、黃桶梁等地,從事開荒種地,種植嬰粟等生產活動。對森林資源造成很大破壞,使原生型森林類型演變為次生型森林類型。光緒26年,“秦嶺山區,陰雨為患,洋芋腐爛,包穀無收”,境內大批居民相繼離去,到1949年前夕,這一帶僅有數百人。
1949年以後,區內民眾安居樂業,人口穩定。在1958-1959年期間,西北大學實習隊曾多次在寧陝、佛坪縣發現大熊貓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窩跡和取食竹子的痕跡,並採集到了糞便。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59年陝西省農林廳組織農林牧工作大隊調查了秦嶺中段南坡的野生動物,發現在洋縣東北部有大熊貓出沒。
1962年北京師範大學實習隊在佛坪縣今保護區境內的三官廟、岳壩地區收集到大熊貓皮及一些不完整的頭骨標本。
1963-1964年原陝西省生物資源考察隊在洋縣茅坪也得到了大熊貓皮,並證實太白縣有大熊貓分布。
1964年鄭光美正式報導了大熊貓在秦嶺的分布。
1973年張紀叔等在今保護區境內的龍潭子、三官廟、大古坪、大城壕、小南坪等地收集大熊貓皮8張、頭骨2具,進一步證實了秦嶺是中國另一個大熊貓集中分布區。
1974年史東仇等進行大熊貓生態學調查時再次獲得標本。同年,原陝西省生物資源考察隊對佛坪洋縣、周至、寧陝、太白5縣的大熊貓、 羚牛和金絲猴的數量進行了調查,進一步確定佛坪秦嶺大熊貓分布的中心地區,建議在佛坪建立保護區。
1976年陝西省革命委員會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建立佛坪自然保護區的請示報告》。
1978年12月國務院以“國發(1979)256號”檔案批准建立佛坪自然保護區並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區,隸屬於林業部領導,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佛坪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經約一年籌備,1980年1月1日正式成立。
1988年按林業部通知更名為“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受國家林業局和陝西省林業廳雙重領導。

地理環境

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域境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位於陝西佛坪縣西北部,地處秦嶺中段南坡,東經107°40′~107°55′、北緯33°33′~33°46′。與陝西省龍草坪林業局、 陝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陝西老縣城自然保護區、陝西省太白林業局、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佛坪縣岳壩鄉為鄰,東、西、北三面均以山脊為界,南側以山脊、河流或道路劃分。東西縱深24.8km,南北橫延22.0km,規劃面積35000公頃,實有面積29240公頃。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質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全區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中部較低凹;最高海拔位於2904m的魯班寨,最低海拔在岳壩管理站附近980m,相對高度差1924m。地質構造屬秦嶺褶皺系南秦嶺印支冒地槽褶皺帶。由於印支期岩漿活動強烈,區內酸性侵入岩花崗岩廣泛出露,局部地段殘留有奧陶紀和中泥盆世的部分地層,並零星出露,絕大部分已經變質。在海拔2700m以上有冰緣地貌裸露。 第四紀堆積物主要集中在一些河谷盆地內及河床階地上,以崩積物、土石流堆積物和洪積物為主,組成比較複雜,有巨礫、礫、砂、粉砂和粘土等。

地貌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地貌類型屬侵蝕剝蝕中起伏-大起伏中山地貌,地表起伏大,多懸崖陡壁,海拔一般在1000~2500m之間,坡度多在30°左右。按溝谷特點和海拔高度, 地貌類型自上而下可分為:
(1)侵蝕剝蝕花崗岩中山上部陡坡、寬谷峰嶺區。面積較大,多在海拔2000m以上,位於區內北部和西北部;
(2)侵蝕剝蝕花崗岩中山中部緩坡寬谷平梁區。面積居次,海拔在1500~2000m之間,主要分布於三官廟、西河大坪、 棗陽坪及其周圍地區;
(3)侵蝕剝蝕花崗岩中山下部陡坡狹谷區。面積較小,海拔多在1500m以下,主要分布於保護區南部和東南部各條河流的下段。

土壤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內土壤以黃棕壤、棕壤和暗棕壤為主要類型。 黃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區,土層較厚, 呈中性至微酸性;棕壤主要分布於海拔1500~2300m的中山地帶, 區內面積較大,土壤肥力較高; 暗棕壤主要分布於海拔2300m以上的亞高山地區,土壤肥力高。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氣候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區內氣候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山地暖溫帶氣候;並受地形和森林植被的影響,具有顯著的山地森林小氣候特徵,為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提供了優越的氣候條件。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的氣候特徵為:四季具有冬春長、夏秋短的特點,隨海拔升高,夏季愈短、冬季愈長。年均日照1726.5小時,年總輻射105.12kcal/cm2。年均溫11.5℃,極端最高溫37℃, 極端最低溫-12.9℃;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差異大,南部低山區年均溫13.4℃, 北部海拔2000m年均溫6.4℃,平均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遞減0.54℃。年均降水量924mm, 年最大降水量1382.3mm,年最小降水量603.8mm;夏季降水量最多而冬季最少,每年7-8月中旬和9月上旬為降水高峰期;年均降水日數131.1天;日均降水量強度7.2mm, 極端降水強度117.1mm/日;降水地域分布自東南向西北及隨海拔升高而遞增,南部岳壩周圍年均降水量1044.3mm,保護區內海拔2200m以上年均降水量大於2000mm;年均蒸發量1086.3mm,每年5月份蒸發量最大;每年早霜始於11月上旬,晚霜終於3月下旬, 年均無霜期約220天;降雪初日在三官廟保護站一帶最早為9月25日,一般在10月份,保護區內積雪終日最晚在4月底,一般在3月底。

水文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內河流屬長江水系漢江的一級支流金水河的源流,水資源豐富。流域面積在10km2以上的有西河東河龍潭河和岳壩河,分別匯入金水河至金河口入漢江。區內河流總長度56公里,流域總面積293km2,平均比降16.19‰,平均流量8.04m3/s,理論蓄積量4.30萬千瓦,總落差1500m。水質是以重碳酸鹽為主的軟質水,缺碘少氟,PH值約為6.3。

保護目標

動物資源

獸類資源: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共7目26科55屬68種。東洋界38種,古北界17種,廣布種13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種類Ⅰ級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豹、林麝5種,Ⅱ級有豺、黑熊、小熊貓、黃鼬、水獺、大靈貓、金貓、鬣羚、斑羚等9種;保護區內大熊貓分布面積占秦嶺分布總面積約30%以上,數量在100隻左右,分布密度最大的東河小區達0.52隻/km2,是我國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金絲猴共有6群約470~480隻。羚牛約574隻,鬣羚約97隻;斑羚、黃麂、毛冠鹿等均有一定數量。
鳥類資源: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鳥類資源共有246種。其中古北界種類99種,東洋界種類87種,廣布種31種。陝西省新品種有青腳鷸、灰喉針尾雨燕、黑鵯3種。 保護區分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鳥類27種,隸屬5目6科19屬。其中Ⅰ級保護的有隼形目的金雕;Ⅱ級保護的有隼形目的14種,鴞形目的8種,雞形目的5種及鴿形目、雨燕目各1種。蛇雕、鹰鵰為分布區北延5個緯度以上。所有保護種類中,以金雞、血雉、勺雞數量較多,其次為赤腹鷹、松雀鷹、普通鵟、紅隼、領鵂鶹、灰林鴞、紅腹角雉、白冠長尾雉、紅翅綠鳩等。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爬行、兩棲動物: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內爬行動物3目7科21屬26種。其中東洋界種類19種,古北界種類2種,廣布種5種。其中米倉龍晰為秦嶺新品種。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兩棲類有2目6科6屬12種。其中東洋界8種,廣布種4種。其中大鯢屬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魚類資源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內魚類僅發現2目4科15屬15種。
昆蟲資源:
陝西佛坪國家級保護區內已鑑定出的昆蟲總計1354種隸屬24目165科:鱗翅目27科193屬317種中,蝶類11科106屬201種; 蛾類16科87屬116種,鞘翅目15科26屬34種,直翅目6科18屬20種,同翅目8科14屬15種,等等。

植物資源

孢子植物
真菌84種3變種,包括雞油蠟菌、紅脂乳菇、紫光靈芝、黃裙竹蓀、牛肝菌、猴頭菌等著名食用、藥用菌;
地衣類:11科21種,地卷科種類可以食用、石蕊科種類是工業試劑,孢子粉是良好的工業脫模劑;
苔蘚類:苔類13科14屬21種;蘚類26科61屬92種3亞種3變種。蘚類植物的分布有明顯的氣候指示作用,地理成分以溫帶為主、熱帶、亞熱帶為輔。
蕨類植物:20科43屬94種3變種。以保護區蕨類植物3個主要屬耳蕨屬、鱗毛蕨屬、蹄蓋蕨屬所占的比例分析,保護區3屬蕨類植物共21種,占總種數的22.1%。保護區蕨類植物屬於耳毛蕨—鱗毛蕨植物區系。
種子植物:
合計132科560屬1271種11亞種153變種7變型,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有:獨葉草、太白紅杉、秦嶺冷杉、紅豆杉、連香樹、野大豆、厚朴、水青樹、水曲柳、香果樹、蘭科芍藥屬。
竹類資源:
佛坪保護區的竹子有巴山木竹、秦嶺箭竹、剛竹、方竹、龍頭竹。其中秦嶺箭竹為模式標本產地,與巴山木竹同為秦嶺大熊貓的主要食物。分布遍及70%以上的保護區面積。
此外,佛坪自然保護區1583種植物中,藥用植物至少706種,澱粉和糖類植物最少67種,油料植物129種,纖維植物77種,蜜源植物至少113種,鞣料植物59種,經濟昆蟲寄主植物18種。

地位價值

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保護區,2005年3月正式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並獲世界旅遊組織“綠色環球21”認證。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理事會批准為生物多樣性示範基地。在中國近2000個自然保護區中,屬由中央部門直管的三個保護區之一,曾榮膺中國“首屆梁希科普獎”。

管理狀況

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是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正處級事業單位,管理局受國家林業局和陝西省林業廳雙重領導,保護區實行局—站兩級管理體制。管理局設有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計畫財務科、資源保護科、科研管理科、產業發展科、項目建設管理科、後勤管理科8個科室和岳壩保護站、龍潭保護站、大古坪保護站、西河保護站、三官廟保護站、涼風埡保護站、小南坪保護站7個基層保護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