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過多年發展,榆林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我省經濟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支持榆林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陝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黃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有效發揮帶動作用,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提升抵禦自然災害能力
充分認識和遵循自然規律,順應環境氣候變化趨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最佳化生態安全螢幕障,提高抵禦風險和自然災害能力,提升經濟和人民民眾生命財產保障能力。
(一)加快災後恢復重建。支持榆林以市政、交通、公共服務等領域為重點,全面恢復和提升災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實施子洲縣無定河應急供水、清水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抓緊子洲、綏德、米脂引黃供水可行性研究,加快子洲、綏德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支持綏德災後分洪洞等工程建設。全面整修受損縣鄉道路、通村公路,修繕醫院、學校等設施。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恢復重建任務。要加大災後恢復重建資金支持力度,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優先申報年度各類國家投資計畫,優先納入省級相關專項資金年度計畫。
(二)提升城鄉規劃和建設水平,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支持榆林對中心城區和縣城防洪能力進行全面評估,抓緊修訂城市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科學規劃城鄉防洪體系。支持榆林提高中心城市和縣城設防標準,逐步改造現有市政、水利設施,補齊榆林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短板。最佳化城市水系,傳承歷史文脈,彰顯城市符號,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榆林古城保護開發,完善中心城區功能,高標準高起點建設重大公共服務設施。推進榆林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項目建設,建設綠色智慧人文的新型城市。
(三)持續最佳化生態環境。堅持生態優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逐步實現防水向防用結合轉變、工程治理向生態修復轉變,強化生態濕地和蓄澇洪區建設。繼續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資源保護、礦區修復治理等工程。實施糧改飼項目工作,加強草原建設與保護,加快榆林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以及濕地保護。強化主體功能區定位,嚴格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支持榆林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和神木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到2021年,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6%。
二、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化能源化工經濟體系
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最佳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努力提高煤炭高效綠色開發水平。
(四)培育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產業集群。建設大型現代化智慧礦井,推進榆神一期、三期和榆橫礦區開發。鞏固提升基地建設水平,推動煤炭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努力擴大先進產能規模,釋放先進產能,實施“榆林煤”品牌戰略。大力發展高精度煤炭洗選加工,扶持蘭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煤炭深度提質和分質分級清潔發展。到2021年,煤炭產量達到4.5億噸,蘭炭產量達到3000萬噸以上。推進現役機組節能減排升級改造和小火電關停替代,著力抓好榆橫-濰坊、神府-河北南網擴建、陝北-武漢和陝北-關中等輸電工程建設,推進以煤電一體化坑口電廠、大容量高參數低排放機組為主的配套電源建設,示範推進超臨界水氣化制氫耦合發電、低階粉煤快速熱解氣化發電多聯產新技術。到2021年,煤電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其中外送1500萬千瓦。加快神華榆林煤炭綜合利用項目一階段和二階段工程、延長靖邊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填平補齊、中煤煤制烯烴二期、百萬噸煤制芳烴、未來能源煤制油一期後續工程、陝煤化榆林煤炭分質利用示範、延長石油CCSI示範等項目。推動煤化工向合成纖維、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合成材料及下游高端精細化工產品延伸,打造榆林國家級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到2021年,甲醇、烯烴、芳烴、乙二醇產能分別達到360萬噸、420萬噸、100萬噸、60萬噸,煤炭就地轉化率提高到50%以上。支持榆林開展礦業權清理整頓工作,省市共同研究出資設立榆林煤炭資源轉化引導基金,持續提高資源轉化率。推進定邊、神木、靖邊等大型風場以及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建設靖邊多能互補集成最佳化示範項目和靖邊1GW光氣氫牧能源網際網路示範項目,支持榆林申報光伏領跑者基地。積極爭取國家將榆林宜林地、其他草地調整為未利用地。到2021年,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
(五)加快非能源產業發展。研究設立非能產業發展基金。圍繞油煤氣鹽開發利用,發展油氣開採儲運、煤炭開採運輸、風電光伏發電等能源裝備產業,推進光伏組件、儲能電站、風機配套等項目建設。依託資源優勢發展鋁鎂合金產業,打造榆林千億級鋁鎂合金和高端製品生產基地。積極承接東部地區及關中產業轉移發展輕工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醫藥、紡織、新型建材、節能環保等接續產業。以魚河鹽化工產業集聚區為載體,重點建設全國健康食用鹽基地。到2021年,裝備製造、醫藥、輕紡業產值分別達到100億元、20億元、170億元。
(六)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榆林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馬鈴薯、小雜糧、大漠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種植業和紅棗、山地蘋果、核桃、沙棘、海紅果等特色林果業以及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穩定羊子飼養規模,重點支持畜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步伐,發展綠色健康養殖業。支持榆林發展現代種業,扶持培育3-5個“育繁推一體化”企業。支持榆林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00個,培育和提升家庭農場500個,示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500個,創建中省市縣休閒農園、農莊、農家、鄉村等示範點150個,積極推進農業企業上市。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工程,發展農產品電商,開展優質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打造一批以“榆林”冠名的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支持榆陽區國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到2021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50萬噸,羊子飼養規模穩定在1000萬隻以上,畜牧業產值達到120億元。
(七)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支持榆林開展全域旅遊,打造人文歷史、大漠風光、黃土風情、紅色記憶等精品旅遊線路,支持創建白雲山、紅鹼淖5A級景區,加快建設統萬城、石峁遺址公園等一批龍頭景區,打造陝北印象體驗地。加快橫山、靖邊、神木、定邊等物流園區建設,推動榆林汽車產業園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支持靖邊、綏德等7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區)建設。發展網際網路+智慧能源等新業態,支持綏德等縣建設區域網際網路+物流+政府服務基地,支持榆林建設臨空經濟園區。鼓勵支持中省駐榆企業與地方融合發展。加強金融服務創新,鼓勵金融資源向榆林傾斜,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保險服務創新,壯大地方性金融產業,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降低不良資產率。到2021年,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文化旅遊業占10%,上市公司達到5家以上。
三、加快創新發展,推動動力變革
以創新引領和支撐發展,突出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向改革要動力。
(八)支持榆林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省市共建榆林科創城,吸引國內、引導省內高校一流學科、科研院所、創新人才等創新資源布局榆林,打造全省未來科技創新創業高地。支持榆林申報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博士後創新基地。統籌省內能源化工、新材料等創新資源,建設國家級煤炭清潔加工、分級分質利用以及金屬鎂及煤基材料等創新中心,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成西部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依託國家西部能源研究院等創新平台,集中突破煤提取煤焦油與制合成氣一體化、大功率低風速風機、高效單晶組件等技術攻關和裝備套用。依託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等科技資源,建設特色農業創新平台和示範基地。支持榆林組建裝備製造、特色農業、新能源等10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規劃建設創新創業小鎮。省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資金對榆林的支持達到15%。到2021年,全社會研發經費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爭取達到2.5%。力爭建成10個國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
(九)全面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支持榆林創建國家級資源型城市轉型創新試驗區,規範資源開發秩序,建立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等制度,建立資源開發和城市發展協調推進機制。支持榆林利用“多規合一”成果實施投資項目並聯審批制度改革,支持開展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改革試點,在榆神、榆橫工業區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支持榆林電力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實行煤電用聯動,增加電力直接交易規模,開展產業園區增量配電網改革試點。支持組建榆林能源交易所,打造國內地市領先的能源礦產類交易平台。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最佳化提升營商環境,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支持榆林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建設,加快完善覆蓋全域的融資擔保平台和風險分擔、補償機制,支持榆林產業園區管理體制改革,支持榆橫、榆神、榆佳、錦界、靖邊能化等產業園申報省級開發區和省級工業園區。到2021年,非公經濟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50%左右。
四、加速區域融合,實現協調發展
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進一步縮小區域不平衡差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十)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實施好《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支持榆橫一體化發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體育場、文化藝術中心、縣區“三館一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與布局,提升中心城區綜合承載能力。支持榆林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到2021年,榆林市中心城區人口爭取達到100萬人。支持神木、靖邊、綏德等市(縣)城區建設,強化副中心城市集聚和輻射功能,到2021年,爭取城區人口均達到30萬人以上。支持榆林結合自然山水、文化遺存等打造一批特色小鎮。深化神木市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大柳塔鎮級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支持黃河沿岸各縣區經濟協作,加強設施互聯互通,打造沿黃城鎮帶。
(十一)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支持榆林推動縣域經濟體制改革,下放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省級縣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和城鎮化發展基金向榆林傾斜。結合產業基礎,整合資源、揚長避短,支持各縣依託資源稟賦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實現縣域產業園區合理布局、錯位發展。北部縣市區依託煤、鹽、風、光等優勢資源發展能源重化產業,南部縣依託特色農產品重點發展以特色農業、食品加工為主導的輕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強化產業園區支撐作用。支持榆林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推行“一園多區”模式,鼓勵國家級、省級開發區託管縣域產業園區,省內外高校、企業等參與園區建設,引進專業化機構從事園區管理運營。利用東部地區沿海產業轉移、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與江蘇對口扶貧等機遇,幫助榆林實施園區鏈式招商和組團招商,增強園區整體實力。到2021年,榆橫工業區、榆神工業區和靖邊能化園區產值分別超過千億元,工業集中區產值占縣域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37%。
(十二)支持南部六縣經濟發展。支持榆林實施振興南部縣域經濟發展戰略,進一步最佳化調整工作思路,強化“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將榆林南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納入全省區域幫扶政策體系,提高省級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支持南部六縣經濟發展。南部縣要大力發展非能產業和現代特色農業,繼續實施一批特色產業、基礎設施、民生改善、文化旅遊、脫貧攻堅等重點項目,不斷壯大南部縣域經濟發展實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南北區域均衡發展。到2021年,南六縣生產總值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16%以上。
(十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脫貧攻堅為總牽引,按照“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要求,加大脫貧攻堅工作力度。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白于山區、黃河土石山區等生態脆弱區整村搬遷步伐。支持榆林建設光伏扶貧電站。重點支持紅棗、山地蘋果等主導產業,發展現代高效特色農業。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以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基礎,以“三變”改革為抓手,推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改制,全面推廣趙家峁改革模式,打造10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激活農業農村要素流通,多途徑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培育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設一批美麗宜居鄉村。
五、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保障改善民生
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發展連結。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發展目的,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倡導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十四)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利用。嚴格能耗、水耗、環保標準,開展高耗能行業能效對標活動,降低工業產品單耗。加快培育契約能源管理等綠色服務業。健全能源、水、建設用地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對高耗能行業新建、擴建項目能耗實行等量或減量替代。指導榆林重點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實施化工、火電、蘭炭、電石、金屬鎂等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加大煤化工廢渣、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力度,建成神木錦界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國家試點。到2021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2016年下降15%,能源消費總量平均增速控制在3.2%以內。
(十五)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抓好採煤沉陷區綜合整治和再利用,實施林草植被恢復工程、光伏畜牧一體化產業工程。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加強散煤治理,全面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到2018年底,完成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推進餘熱暖民項目建設。加強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無定河、榆溪河、大理河、禿尾河、窟野河、孤山川等河流水污染和水災害綜合整治工程,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支持榆林實施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工程和重點養殖縣(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風沙草灘區大型煤礦礦井水實行就近分區利用,優先用於生態回灌、採空區回灌和農灌和相關區域工業應急用水。整合各類生態項目,支持大型煤礦建設礦井水利用濕地公園等示範工程和化工項目綜合利用。建設國家級紅鹼淖自然保護區。到2021年,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城鎮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85%。
(十六)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支持榆林“雙高雙普”創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和中國小幼稚園標準化建設。加大對榆林學院支持力度,加快推動榆林學院升格為榆林大學,支持榆林學院每年招收面向全省就業的學前教育師範生,在計畫上予以傾斜。積極打造健康榆林,最佳化公共衛生服務,推廣醫療聯合體和縣鄉村醫療服務一體化模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支持榆林文藝精品創作,加快推動陝北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和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支持綏德打造全國紅色革命基地。積極推進全民參保,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提高醫保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健全完善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和城鄉一體的特困人員供養制度,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全面推行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模式。深入實施能源民生工程,紮實推進神木熱電、榆神榆林西南熱電聯產工程,繼續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啟動“氣化榆林”二期工程。
六、提升輻射能力,有效帶動其他地區發展
加快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形成內外聯通、南北一體共同發展格局和發展新活力。
(十七)提高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加快榆陽機場擴建,定邊、府谷民用機場、靖邊無人機試驗測試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到2021年,榆陽機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270萬人以上。加快推進延安-榆林高鐵項目前期工作進度,爭取儘快開工建設,加快蒙—華鐵路榆林段、靖邊—神木鐵路建設,開工建設神木—瓦塘鐵路,啟動榆林—包頭高鐵前期工作。加快綏德—延川、清澗—子長、吳起—定邊高速公路建設,確保2019年前建成通車,實現榆林縣縣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154公里以上。加大省級補助標準,加快建設G307綏德—子洲公路、G338府谷過境公路、吳堡黃河大橋、神木店塔至張板崖過境公路等一批國省幹線公路。打造沿黃觀光路示範工程,實現“交通+”融合發展。建成鹽環定定邊揚黃提升改建工程、府谷應急引黃工程、吳堡縣城及工業園區供水等重大工程,支持榆林東西線引黃工程和綏德、米脂、子洲三縣城供水工程。到2021年,水源工程供水能力達到11.5億立方米。加快光纖入戶和4G網路行政村全覆蓋等信息網路建設。
(十八)支持榆林與省內各市協同發展。推動榆林能源化工產業優勢向關中、陝南輻射,促進三大區域優勢產業互補,協同發展。促進榆林鋁鎂產業、半導體產業與關中、陝南航空航天、汽車、新能源等先進裝備製造的產業協作,推動我省先進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規劃建設榆林向寶雞、渭南等關中城市群新增第三、第四條輸電線路,保障關中負荷中心和陝南用電,形成“西電東送、北電南供、關中強網、陝南強聯”的電網新格局。推廣榆林蘭炭替代關中民用散煤,助力治污降霾。加快推動沿黃公路沿線旅遊景區建設,支持華夏文明尋蹤、紅色革命教育、絲綢之路精品和陝西南北穿越等旅遊線路建設。通過沿黃公路、包茂高速、包西高鐵等對接互動延伸,帶動全省旅遊業加快發展。挖掘陝北、關中、陝南文化多樣性、差異性的特色潛力,發展壯大影視劇製作、動漫創意等文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著力促進榆林特色農業與陝南生態農業在生態產品、生物醫藥、品牌建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形成全國知名的陝西農產品品牌。
(十九)全面提升開放開發水平。支持榆林加強與中蒙俄經濟走廊的聯繫,打通榆林至內蒙古滿都拉公路口岸、二連浩特公路及鐵路口岸的陸路通道,對接包頭中歐班列。推進重卡、農副產品、藥材、蘭炭、金屬鎂等出口蒙俄、中亞、西亞、西歐。省市共同探索設立“榆林能源自貿區”,與蒙古、俄羅斯及中亞有關國家開展能源易貨貿易試點。支持辦好榆林國際煤炭暨能化裝備技術博覽會和世界“鎂都”經濟論壇。支持榆陽機場增設國際航空口岸,充分利用加工貿易和保稅政策,適時申請設立綜合保稅區。積極承接京津冀地區新能源、電子信息、商貿物流、後台服務等產能轉移,深化同長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東南沿海地區在資金、技術、項目、產能和市場等方面的合作對接,深化蘇陝對口幫扶,完善合作平台與協作機制。到2021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0億人民幣,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數量達到20家,招商引資總額年均達到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