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信息的注意偏向及腦機制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陳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信息的注意偏向及腦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紅
- 依託單位:西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飲食失調的產生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限制性飲食(restrained eating)是最為關鍵的適應不良行為,是由不良心理到不良行為轉變的關鍵點,對其認知加工機制和腦機制的研究將有助於對飲食失調的研究、預防和干預。目前對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信息認知加工,以往研究尚未得到一致結論。圍繞節食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展開研究,主要回答成功和失敗兩類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線索的注意偏向是否存在差異?如果存在,那么這種差異應分別表現為Hot機制和Cool機制;在大腦加工的時間進程和激活模式上兩者存在怎樣的差異。採用眼動、ERP、fMRI等多種技術,同時考察加工時程的動態特徵和大腦激活區域的空間特徵,建構限制性飲食者認知加工模型。本項目對預防、干預飲食失調及其有關的神經性厭食症、肥胖症的預防和治療具有套用價值。
結題摘要
飲食失調的產生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限制性飲食是最為關鍵的適應不良行為,是由不良心理到不良行為轉變的關鍵點,對其認知加工機制和腦機制的研究將有助於對飲食失調的研究、預防和干預。本項目圍繞“節食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展開研究,主要回答成功和失敗兩類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線索的注意加工是否存在差異?項目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比較成功與失敗的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線索的注意偏向的認知行為機制。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兩類被試的注意偏向模式是否存在差異:1)其模式是“Hot”機制(即注意敏感-維持模式)還是“Cool”機制(即注意敏感-迴避模式);2)通過實驗操縱啟動不同的目標,進一步比較兩類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線索的注意偏向機制,驗證我們的假設,即成功的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線索的注意偏向為“Cool”調節機制,而失敗的限制性飲食者為“Hot”調節機制。在此基礎上,第二部分研究比較成功與失敗者對食物線索注意偏向的腦機制,包括大腦加工的時間進程特點和大腦空間激活模式。主要回答兩類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信息加工過程中大腦激活模式如何,是否在腦機制層面存在差異。在前兩個部分研究基礎上,第三部分研究主要回答兩類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信息注意加工差異的原因。採用眼動、ERP、fMRI等多種技術,考察加工時程的動態特徵和大腦激活區域的空間特徵,建構限制性飲食者認知加工模型。該系列研究支持了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線索注意加工的兩種機制,即Cool機制和Hot機制,且成功者與失敗者對食物線索加工的機制存在差異。具體表現在,兩類限制性飲食者對食物線索均表現出行為上和ERP成分上的早期警覺加工模式和腦功能成像上的食物獎賞區域的激活,這反映兩類人群均存在對食物線索加工的Hot模式。另一方面,成功者對食物能量高低這一特徵存在特異性加工,而失敗者對這一特徵不存在特異性加工。具體表現在,在認知行為層面,成功者對高能量食物表現為Cool加工,對低能量食物為Hot加工,而失敗者對兩類食物均為Hot加工。在腦機制層面,兩類限制性飲食者除了激活更大的獎賞腦區和注意加工腦區以外,成功者的執行功能、監控功能腦區亦更大的激活了,這表明成功者對食物線索的Cool加工機制。這些腦區在靜息態的活動一致性與節食成功與否顯著有關,並能有效預測一年後體重的增加。本項目對預防、干預飲食失調及其有關的神經性厭食症、肥胖症的預防和治療具有套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