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情境測驗(strange situation test) 亦稱“陌生情境技術”。測量嬰兒依戀的方法。美國心理學家安斯沃思和威特1969年提出。適用於2歲以下兒童。具體做法是,實驗時將被測試的兒童與其母親和一個陌生人以多種組合安排在實驗室中遊戲,來觀察兒童在該情境下的情緒行為反應,以確定兒童的依戀類型。
各種組合方式為,嬰兒與母親在一起,與陌生人在一起,與母親和陌生人在一起,獨自一人時,母親離開、回來時及陌生人出現、離開時等情境。據此安斯沃思提出了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和反抗型依戀等幾種類型。該測驗自提出以來,隨依戀研究的發展逐步完善和發展。1978年安斯沃思等人對陌生情境測驗作了修訂:延長了第一部分的時間,增加了測量依戀和探索行為平衡的重要性;對母親不再有指導語;比傳統程式中的玩具多,其中一些是不能動的;第三階段由以前的3分鐘改為7分鐘,母親和陌生人按一系列步驟接近兒童;第八階段母親回來時帶回一個小玩具,而不是空著手。為使測驗情境適用於1歲以上的兒童,後來的研究者又修改了編碼方案和記分方法。施奈德·羅森及其同事1985年進行了修訂,在劃分依戀類型時,充分考慮到依戀系統內以及依戀行為和探索行為、拘謹害怕行為之間的關係、兒童已經發展的技能和反應方式,使之適用於18個月~24個月的兒童。阿貝爾和J.L_貝克爾發展了一種新的尤其適用於19個月~24個月嬰兒的編碼方案,其中有四個獨立的變數,即整個過程中兒童與母親的交往、注意力分配、分離的不安全感、重聚時的拒絕。凱西迪和馬文1989年提出了一個在陌生情境或者相似適用條件下對3歲和4歲兒童的依戀進行分類的方法,可以區分出安全型、迴避型、反抗型和混亂型四種依戀類型,還有一個七點式拒絕量表和一個九點式安全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