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礁生物

珊瑚礁區,為建造礁體作出貢獻的生物門類很多,這裡介紹幾種作用較大的生物如下。

苔蘚動物

在造礁過程中,它們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們是附著在珊瑚硬底之上的首要生物之一,能在藻類通常不能生長的地方或在活珊瑚蟲之間起到加固作用,而且能在受遮蔽的確灘上和破浪帶之下的礁前區起到最重要的作用(Hopley,198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附礁生物
  • 外文名:Reef creature
  • 物種1:苔蘚動物
  • 物種2:仙掌藻
  • 物種3:有孔蟲
  • 物種4:軟體動物
簡介,仙掌藻 Halimetla,有孔蟲 Foramninifera,軟體動物,

簡介

在珊瑚礁區,為建造礁體作出貢獻的生物門類很多,這裡介紹幾種作用較大的生物如下。

仙掌藻 Halimetla

屬於綠藻門松藻科,在珊瑚礁或生物灘區內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它們既能生長在較激盪的淺水環境中,也能生長在礁前深水或礁後潟湖環境中,既能附著在珊瑚礁的硬底上生長,也能在鬆散的砂質底上生長。仙掌藻是由文石針的鈣化節片組成,節片間被非鈣化的節部連線起來;死後分解,鈣質節片散布於沉積物中,為珊瑚礁作貢獻。在適宜的環境中,仙掌藻本身也能夠密集地生長,直到覆蓋面積達90%以上。在大堡礁區,珊瑚礁背風側的大陸架潟湖內,它們能組成規模巨大的仙掌藻丘(Mounds)並相互聚合成仙掌藻灘(Banks : Phipps, 1985)。

有孔蟲 Foramninifera

有孔蟲屬於原生動物門,肉足綱,可分為底棲有孔蟲和浮游有孔蟲兩大類,它們也是珊瑚礁區的重要生產者。在南海珊瑚礁區的沉積物中,有孔蟲的含量為0,2%~21%。由於有孔蟲對其生存的環境變化有極靈敏的反映,因此,經常利用有孔蟲的殼飾、結構、屬種組合、生物-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埋葬學等資料來確定沉積物的時代,並解釋古環境演化等一系列海洋學和古海洋學的重要問題。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中的瓣鰓類和腹足類對珊瑚礁區的沉積作用具有重要的貢獻。其鈣質介殼受沉積環境和生物化學作用的影響也很靈敏,因而能作為恢復古環境的參照。在太平洋珊瑚礁區的砂屑組分中介殼的含量占10%-12%(Milliman,1974)。在南海諸島的珊瑚礁內介殼碎屑的含量變化於5%-17%之間;而在海南島等岸礁區則可增加至30%以上,基至成為最主要的組分(王國忠等,1987b)。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