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游晚二疊世生物礁的生成模型

《長江中游晚二疊世生物礁的生成模型》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徐桂榮、羅新民、王永標、周良勇、肖詩宇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中游晚二疊世生物礁的生成模型
  • 成果登記號:19980025[08653]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80025[08653]
項目名稱
長江中游晚二疊世生物礁的生成模型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
主要完成人
徐桂榮、羅新民、王永標、周良勇、肖詩宇
研究起始日期
1990-07-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6-12-30
主題詞
礁;晚二疊世;長江;中游;成因;模型;資料庫
任務來源
D

成果摘要

"長江中游晚二疊世生物礁的生成模型"任務來源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名地區晚二疊世生物岩隆成因及其構造背景,批准號:49172970,1992-測制了中揚子地區32條二疊紀碳酸鹽岩剖面,討論了P\T界線等,填繪了和修水清水岩地區的晚二疊世生物礁地質圖。根據研究,修正了前人對的劃分,把前人歸入三疊系的一套鮞粒和核形石沉積厘定為長興期晚階海綿-藻礁和珊瑚礁的特徵、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岩石類型等作了系長興期海綿-藻礁為台緣礁,吳家坪期珊瑚礁為台上淺水礁,揚子地台綿-藻礁為台緣礁。首次提出生物微相概念和方法,並提出綜合方法測立了二疊紀礁地層資料庫,對中揚子地區二疊紀礁地層作了全面對比。台北緣晚二疊世生物礁生成的一般模式,研究表明,斷層和海平面變化作用主要是差異升降運動引起地殼的分異,為生物礁的生長提供空間。基礎上證明揚子地台北緣從斜坡地台到鑲邊地台的演變;恢復原始沉積平面和古海底沉降變化,建立生化模型;證明礁的生成和發展與可容空對造架珊瑚類和附礁腕足類,描述了珊瑚類四新種,腕足類1新屬、2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