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生物礁

侏羅紀是海生無脊椎動物大發展時期,在三疊紀原有生物的基礎上,侏羅紀的雙殼類、菊石類、箭石類、層孔蟲和腕足類空前大發展,相應的生物群在保羅系廣泛出現。同時,生物的大量繁盛以及環境適宜為生物礁的建造創造了良好條件,形成了具有侏羅紀特色的生物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侏羅紀生物礁
  • 外文名:Jurassic Reef
  • 別名:侏羅紀生物礁礦
  • 侏羅紀生物:雙殼類、菊石類、箭石類等
  • 分布: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區
  • 舉例1:珠穆朗瑪地區晚侏羅世珊瑚礁
  • 舉例2:甲馬礦區晚侏羅世海綿礁
簡介,分布,藏北巴青地區中休羅世Liostrea礁,珠穆朗瑪地區晚侏羅世珊瑚礁,甲馬礦區晚侏羅世海綿礁,

簡介

侏羅紀是海生無脊椎動物大發展時期,在三疊紀原有生物的基礎上,侏羅紀的雙殼類、菊石類、箭石類、層孔蟲和腕足類空前大發展,相應的生物群在保羅系廣泛出現。同時,生物的大量繁盛以及環境適宜為生物礁的建造創造了良好條件,形成了具有侏羅紀特色的生物礁。

分布

侏羅紀生物礁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區(范和平等,1988),目前尚無早侏羅世生物礁的記載。在藏北巴青地區有中侏羅世巴通期生物礁出露,造礁生物是雙殼類動物Liostrea;在西藏安多縣東巧地區上保羅統沙木羅組和於索縣中侏羅統中出現了層孔蟲礁芸而在珠穆朗瑪峰地區上侏羅統下部的門布曲地層中有珊瑚礁出現此外,在西藏甲馬弧內盆地甲馬礦區中還有晚侏羅世海綿礁分布。西藏地區侏羅紀生物礁的特徵是在礁體內通常是以一種造礁生物為主導,同時存在其他種類的造礁生物。

藏北巴青地區中休羅世Liostrea礁

該地區雙殼類障積礁賦存於巴青縣馬如鄉雁石坪群布曲組中,生物化石以雙殼類為主。其中最為主要的雙殼類生物Liostrea binnizica是古地中海區中侏羅世巴通期常見的重要分子。

珠穆朗瑪地區晚侏羅世珊瑚礁

礁體位於藏南聶木拉剖面上,形成時代屬於晚侏羅世早期的門市期,即晚侏羅世牛津期-基米里期。主要造礁生物有六射珊瑚、刺毛蟲類、水螅類、層孔蟲類及海綿等,它們多見於礁核部位。其次為粘結的有孔蟲,呈團塊狀,主要見於礁頂部岩層(穆恩之,1973,地質部高原地調大隊十一分隊,1982a)。造礁生物主要是六射珊瑚,其生態特點主要呈枝狀,多見於礁核下部,其支架間常見零星石英砂顆粒。

甲馬礦區晚侏羅世海綿礁

甲馬礦區晚侏羅世台緣海綿礁呈近EW向展布,延伸長達4~5 km,寬約50 m,建造在葉巴期火山岩漿弧的正地形上。造礁生物為海綿,附礁生物為雙殼類、腕足類、珊瑚、海百合莖和藍細菌等(彭勇民等,2000)。造礁生物以及附礁生物共同建造了岡底斯島弧帶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罕見的大規模台地邊緣海綿礁(劉寶珺等,1981)。
該海綿礁組合主要由礁基相、礁核相、礁後坪相和礁前相組成,這些岩相類型具有各自不同的巨觀與微觀特徵。礁基相是海綿礁形成的前提,可分為淺灘亞相和開闊台地亞相。礁核相由海綿和藻類等形成的骨架岩、障積岩和粘結岩構成。礁後坪相主要由砂屑、礫屑、生屑泥晶灰岩與泥晶灰岩薄互層構成。礁前相為角礫狀灰岩、砂礫屑泥晶灰岩和泥晶灰岩、泥灰岩。角礫大小不等,一般為5~10cm,分選、磨圓較差,成分多為海綿礁灰岩,生物含量少,填隙物多為灰泥。該岩相為台緣斜坡碎屑流沉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