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阿韋扎諾地震
- 時間:1915年1月13日
- 地理位置:義大利首都羅馬以東阿韋扎諾
- 震級:7.0級
- 震中烈度:7.0
- 傷亡人數:約3萬人死亡
地震預防簡介,義大利近百年嚴重地震,相關連結,全球地震帶分布,環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到印度尼西亞,洋脊地震帶,地震的產生和類型,概況,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誘發地震,人工地震,地震前兆與地震觀測,簡介,地震的巨觀前兆,地震的微觀前兆,地震觀測台網,
地震預防簡介
阿韋扎諾地震 地震是在地球的地殼版塊產生壓力時發生。地殼在釋放壓力時產生震動,導致對周圍環境的損害,稱之為一次地震。在地殼版塊發生擠壓的周圍會產生地震波。地震的強度可以用里氏單位來測定。地震發生在三類板塊構造改變或出現斷層時:即板塊的碰撞,分離,及變形。地震釋放的能量是一個難以讓人置信的數量,它能在短短几分鐘內摧毀橋樑,建築物,甚至整個城市。
里氏級是用於測量一次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的對數級強度。就是每增加一個里氏 級,被釋放能量的數量就增加一個10 。下面是一個比較地震的強度和效應的表。
里氏級強度 | 地震效應 |
低於3.5級 | 人們基本無感覺,只有地震實驗室可測到 |
在3.5至5.4級之間 | 通常有所感覺,但只造成輕微損害 |
在5.4至6.0級之間 | 可能會對好的建築物有輕微損害,但對較差建築物可在小範圍內造成明顯損害 |
在6.1至6.9級之間 | 破壞範圍可達方圓60英里 |
在7.0至7.9之間 | 被認為是很大的地震,可造成一系列大面積的損壞 |
大於8.0級 | 是非常嚴重的大地震,會造成超過100英里以上的一系列損壞 |
義大利近百年嚴重地震
2002年10月31日 中南部聖僑治5.9級地震,30死,包括壓在倒塌學校瓦礫下的27名師生
1997年09月26日 薄西山阿西西連串強震,13死,4萬人無家可歸,著名的聖方濟各教堂被破壞
1980年11月23日 那不勒斯附近的埃博利6.9級地震,2,735死,7,500人傷
1976年05月06日 東北弗留利6.5級地震,976人罹難
1915年01月13日 中部阿韋扎諾7級地震,全城夷平,3.26萬人死
1908年01年28日墨西拿海灣發生7.5級地震,觸發海嘯,官方指8.2萬人死,但估計高達20萬,是歐洲死傷最嚴重的地震
相關連結
阿韋扎諾地震 20世紀重大地震事件
3、1906年8月17日,智利帕爾瓦萊索發生8.4級地震,死亡2人,損失2.56億美元。
5、1908年12月28日,義大利西西里島默西拿發生7.5級地震,死亡12.3萬人。
7、1920年12月16日,中國寧夏海原發生8.5級地震,死亡20萬人。
9、1927年5月23日,中國甘肅古浪發生8.0級地震,死亡4.14萬人。
11、1935年5月30日,巴基斯坦基達發生7.5級地震,死亡5萬人。
15、1949年7月10日,原蘇聯海特發生7.6級地震,死亡1.2萬人。
16、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艾加迪爾發生5.9級地震,死亡1.31萬人,損失1.2億美元。
18、1962年9月1日,伊朗西北部發生7.1級地震,死亡1.223萬人。
21、1968年8月31日,伊朗東北部發生7.4級地震,死亡1.2萬人。
22、1970年1月5日,中國雲南通海發生7.8級地震,死亡1萬人。
23、1970年5月31日,秘魯發生7.7級地震,死亡6.68萬人,損失5.07億美元。
25、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發生6.2級地震,死亡1.2萬人,損失10億美元。
26、1976年2月4日,瓜地馬拉發生7.9級地震,死亡2.28萬人,損失10億美元。
27、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7.8級地震,死亡24萬人,損失150億元人民幣。
28、1977年3月4日,羅馬尼亞弗朗恰發生7.2級地震,損失20億美元。
29、1978年9月16日,伊朗東部發生7.7級地震,死亡約2.5萬人。
31、1983年5月26日,日本秋田發生7.7級地震,損失65.6億美元。
33、1988年12月7日,原蘇聯亞美尼亞發生7.0級地震,死亡2.5萬人,損失100億盧布。
35、1990年6月21日,伊朗西北部發生7.7級地震,死亡4萬人。
37、1992年3月13日,土耳其發生6.8級地震,損失8億美元。
39、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發生7.0級地震,死亡0.64萬人,損失960億美元。
41、1999年9月21日,中國台灣南投發生7.6級,死亡0.24萬人,受災人口250萬,災民32萬,損失92億美元。
全球地震帶分布
根據全球構造板塊學說,地殼被一些構造活動帶分割為彼此相對運動的板塊,板塊當中有的塊大,有的塊小。大的板塊有六個,它們是: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板塊。全球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大板塊的邊界上,一部分發生在板塊內部的活動斷裂上。
經科學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動帶有三個:
環太平洋地震帶
分布於瀕臨太平洋的大陸邊緣與島嶼。從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開始,向南經南美洲南端、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到南喬治亞島;向北經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到日本群島;然後分成兩支,一支向東南經馬里亞納群島、關島到雅浦島,另一支向西南經琉球群島、我國台灣、菲律賓到蘇拉威西島,與地中海--印尼地震帶匯合後,經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斐濟島到紐西蘭。其基本位置和環太平洋火山帶相同,但影響範圍較火山作用帶稍寬,連續成帶性也更明顯。這條地震帶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幾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地中海到印度尼西亞
西起大西洋亞速爾群島,向東經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邊境、經過緬甸到印度尼西亞,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它橫越歐亞非三洲,全長2萬多公里,基本上與東西向火山帶位置相同,但帶狀特性更加鮮明。該帶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洋脊地震帶
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軸部,均為淺源地震,震級一般較小。此外,大陸內部還有一些分布範圍相對較小的地震帶。如東非裂谷地震帶。我國鄰近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帶的交接地區,地震頻繁。歷史上以及近期都發生過破壞性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73年甘 孜地震,1974年海城營口地震,1975年溧陽地震、爐霍和道孚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和雲南昭通地震,1977年溧陽地震。這些地震除發生在溧陽的兩次地震略低於7級外,其餘均在7級以上。此次
地震的產生和類型
概況
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颳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圖 1—1)。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地震前兆與地震觀測
簡介
地震前自然界出現的與地震孕育有關的現象稱為地震前兆、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實踐中,早就開始認識到地震是有前兆的,並留下了豐富的關於地震前兆的記載。例如:1739年寧夏銀川地震以後,有人就總結出地震與井水變化、動物不安、震前地下發聲、天氣反常現象之間可能存在某些聯繫。
古書《隆德縣誌》上出記載了古人總結的六種地震前兆現象。現代地震科學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確實存在多種多樣的前兆現象。地震前兆分為巨觀前兆和微觀前兆。
地震的巨觀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巨觀前兆,簡稱巨觀前兆。比較常見的有,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動物的習性異常,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等。
巨觀前兆在地震預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級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廣大民眾曾觀察到大量的巨觀異常現象,為這兩次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重要資料。不過也應當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種巨觀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預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組漲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關,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響,井水的變色變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動物的異常表現可能與天氣變化、疾病、發情、外界刺激等有關,還要注意不要把電焊弧光、閃電等誤認為地光,不要把雷聲誤認為地聲,不要把燃放煙花爆竹和信號彈當成地下冒火球。—旦發現異常的自然現象,不要輕易作出馬上發生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弄清異常現象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保護好現場,向地震部門或政府報告,讓地震部門的專業人員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的真相。
地震的微觀前兆
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微觀前兆,簡稱微觀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地震活動異常。大小地震之間有一定的關係。大地震雖然不多,中小地震卻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有可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形變異常。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岩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藉助於精密的儀器,可以測出這種十分微弱的變化,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球物理變化。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岩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些變化,利用精密儀器測定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和地磁的變化,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下流體的變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層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岩層中還可能產和貯存一些其它氣體,這些都是地下流體。用儀器測地下流體的化學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們的變化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震觀測台網
要捕捉地震的微觀前兆,就必須建立覆蓋面積地區的地震觀測台網,進行長時間的精密觀測。記錄地震的儀器叫地震儀.專門從事地震觀測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測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儀——“候風地動儀”。現代的地震儀已經採用了最先進的電子技術,具有極高的靈敏度,甚至還有專門的海底地震儀和深井(鑽孔)地震儀。相當一部分地震台站現在已經不需配備專人進行觀測,就能自動記錄地震信號,通過電纜或無線電波將信號自動傳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計算機進行自動處理這叫做遙測地震台網,、包括四川省在內,我國許多地區都已建立了現代化的遙測地震台網。此外,還有地電、地磁、重力、地形變、地下流體等地震前兆觀測台站。解放前,舊中國只有一個地震台、三個地震工作人員,地震事業極為落後。解放後,新中國的地震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1957年.四川省第一個地震台——成都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1966年邢台地震後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我國的地震事業加快發展步伐,1971年成立了國家地震局(現中國地震局)經過近三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地震觀測台網已具規模,目前,我國已建立了I000多個現代化的地震台(含地方地震台),地震觀測技術廣泛套用了電子、無線電傳輸和數位化等高新技術。
義大利中部阿布魯佐省山區6日凌晨3時32分(台北時間6日9時32分)發生地震,目前已造成約1600人死傷,另有多處中世紀建築受損,近5萬人無家可歸。
一夜發生兩次地震
法新社說,當地時間5日22時20分(台北時間6日4時20分),義大利中北部艾米利亞-羅馬涅區拉文納發生芮氏4.6級地震,震源深度為28公里,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但6日凌晨地震再度發生。發生時,當地居民正在熟睡。
義大利方面報導,凌晨地震震級為芮氏5.8級。而美國地質勘探局報告,震級為6.3級,震中距首都羅馬95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
義大利民防局說,凌晨地震的震中位於阿布魯佐省首府拉奎拉市附近山區。
報導說,由於擔心發生餘震,拉奎拉有上萬人站在街道上,有人相互擁抱驅散恐懼。
22歲的安東尼奧·奧斯蒂利奧告訴法新社記者:“我們全家在地震中驚醒,然後迅速跑下樓,身上還穿著睡衣。”
死亡人數已超過90
截至台北時間6日晚,意災區報告死亡人數超過90人。災區政府官員說,隨著救援工作不斷推進,死亡人數還可能不斷上升。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6日說,地震目前已造成逾1500人受傷。
義大利公共安全部門負責人吉多·貝爾托拉索說:“地震造成許多人死傷,許多房屋倒塌。”
拉奎拉一所大學宿舍樓在地震中部分倒塌,6名學生困在廢墟之下。宿舍樓外,許多逃生的學生穿著拖鞋,披著毯子,眼含淚水。
22歲大學生路易吉·阿方西說:“地震發生時,我正躺在床上,當時覺得震動永遠也停不下來,還聽到宿舍樓一部分正在坍塌的聲音。逃生時,整層樓似乎要塌下來,我們不得不穿過樓梯上的一個洞。”
義大利安莎通訊社報導,家住拉奎拉的4個孩子在地震中被倒塌房屋砸死。地震造成災區大面積斷電,連線拉奎拉至羅馬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已封閉。
美聯社報導,不少受傷民眾在拉奎拉一家主要醫院內等待接受治療,由於只剩下一間手術室可使用,醫生只能在露天為傷者提供救治。傷勢嚴重者已由直升機送往附近城市急救。
總理取消訪俄計畫
拉奎拉市坐落在一座山谷中,被亞平寧山脈包圍,位於羅馬東北95公里處。
安莎社說,這座城市始建於13世紀,至今保存著大量羅馬式與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這些建築在地震中遭嚴重損毀,一些停靠街邊的車輛被埋在廢墟下。
拉奎拉市中心一座教堂的穹頂已坍塌,城市大教堂也遭受損毀。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下令動用聯邦資金賑災。
貝盧斯科尼還取消當天對俄羅斯的訪問。他說:“我現在出發去拉奎拉,取消了對俄訪問。我認為,政府領導人親臨災區能起到積極作用。”
義大利中部地區最近一次地震發生在2002年10月31日,那次芮氏5.6級的地震造成29人死亡,其中包括葬身倒塌校舍的26個孩子。
意近百年主要地震
以下是義大利近100年所發生的主要地震:
——1905年9月8日,意卡拉布里亞地區發生芮氏7.9級地震,造成大約5000人死亡。
——1908年12月28日,意西西里島默西拿海峽發生芮氏7.5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12.3萬人死亡。
——1915年1月13日,意首都羅馬以東阿韋扎諾發生芮氏7.0級地震,造成約3萬人死亡。
——1930年7月27日,意南部伊爾皮尼亞地區發生芮氏6.5級地震,造成約1400人死亡。
——1976年5月6日,意東北部弗留利地區發生芮氏6.5級地震,造成近1000人死亡,7萬人無家可歸。
——1980年11月23日,意南部埃博利發生芮氏7.2級地震,造成2735人死亡、7500多人受傷,另有1500人失蹤。
——1997年9月26日,意中部阿西西市發生芮氏6.4級地震,造成11人死亡。
——2002年10月31日,意中南部地區發生芮氏5.6級地震,造成29人死亡、61人受傷。 據新華社電
目前已造成至少92人死亡
■近5萬人無家可歸
義大利政府官員證實,當地時間4月6日凌晨,義大利中部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首都羅馬震感明顯。美國地質勘探局報告稱,震級為6.3級,震中距首都羅馬95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義大利國家地質學院則稱,地震震級為芮氏5.8級。
據救援人員稱,地震已經造成至少92人死亡,另有1500人受傷,近5萬人無家可歸,目前可能仍有數十人被困在廢墟之下。
地震發生前——
輕微地震未遭重視
據當地居民反映,震中所在地拉奎拉市4日至5日曾經發生過一系列輕微地震。儘管曾有一次地震達到了芮氏4.6級,但由於當地很少發生強烈地震,當地人對地震知識並不十分了解,加之一系列地震沒有對當地造成破壞,所以這一系列地震未遭重視,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曾經發生過地震。
地震發生時——
大多數人在睡夢中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測定,這次地震是在當地時間4月6日3時32分(台北時間6日9時32分)發生的,震中位於首都羅馬東北面約95公里,距離地表大約10公里處,美國地質勘探局最初曾將本次地震確定為6.7級,後調整為6.3級。
由於強震發生時正好是凌晨時間,加之此前的一系列地震未引起人們重視,因此許多人都在家中睡覺。地震發生時,拉奎拉市的許多民眾在睡夢中突然被驚醒。部分民眾因來不及逃脫而被倒塌的建築物掩埋。
當地民防官員說,這是他們多年未見的地震災難。在當地的記者們說,災區滿目瘡痍,一片狼藉。
地震發生後——
多次餘震影響救援
據悉,拉奎拉市發生地震後,已經出現了強度分別為4.8級、4.3級和3.3級的餘震,據稱還可能發生更多餘震。
由於拉奎拉是一座山中之城,多處道路被毀以及頻繁發生的餘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救援工作。救援人員表示,整個救援行動可能將會持續數周的時間。拉奎拉市長恰倫特早些時候曾稱,當地近10萬人地震後流離失所。
當地消防人員說,隨著救援的深入,死亡人數還會上升。而義大利公共部門負責人貝托拉索向媒體表示說:“由於大量房屋倒塌,災區將會出現驚人的傷亡數字。”
特寫
“我被如同炸彈一樣的巨響驚醒”
據悉,強震持續了大約20~30秒。當地官員說,地震之後,全城的6萬多人幾乎全部涌到了戶外。
強震來臨時,所有的房屋都在晃動,汽車警報器在瘋狂地響著。87歲的老嫗安吉拉說:“我被如同炸彈一樣的巨響驚醒,一切都在搖晃著。我的一生中從未遇到這樣的遭遇。”許多人在睡夢中被驚醒後,穿著睡衣從自家屋內慌忙逃出。有的人則在廢墟前發瘋似的呼喊著自己親人的名字,尋找著自己的家人。
位於市中心一所大學的宿舍部分倒塌。裹著毛毯的學生流著淚等待著救援,許多人穿著拖鞋。一名學生回憶說:“樓梯塌了,我們只好從一個洞裡爬出來。剛到外面,我就聽到轟的一聲巨響。”
被找到了的屍體被放置在一旁,被毯子覆蓋著。消防隊員成功地將一名婦女從她家四層樓的廢墟里救了出來,周圍一片歡呼,但救援人員要求大家安靜,以便能夠聽到廢墟下是否還有倖存者。
羅馬
拉奎拉位於義大利的“心臟地帶”,所在地曾是早期羅馬帝國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由於大部分遺蹟未受損和未被挖掘,曾被稱為“地中海地區最完整的早期古羅馬城市”。
從歷史上看,義大利中部地區很少發生如此強烈的地震,因此拉奎拉市內許多建築物都不具備抵抗強震能力,大批建築損毀嚴重。這不禁使外界擔心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是否在地震中受破壞。據悉,目前初步估計至少有1萬到1.5萬棟房屋在本次強震中遭到毀壞,尚不知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屬於珍貴的古蹟。
聚焦
震中拉奎拉
有約50名華人
據義大利東海岸華人華僑聯誼會會長王永繪介紹,大約有7000左右的華人居住在拉奎拉市所在的阿布魯佐大區,而居住在震中拉奎拉市的華人只有50人左右。地震發生後,由於交通封鎖,電話無法接通,震中的華人和外界的華人完全失去了聯繫,但目前未接到華人死傷的訊息。
據悉,中國駐義大利使館已採取緊急應急措施,並準備了多種應急方案。如果有華人一旦因地震受傷,使館將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搶救。
應對
意總理
決定視察震區
地震發生後,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宣布當地進入緊急狀態,同時宣布向災區進行緊急撥款,並取消了即將對俄羅斯進行的訪問。據悉,貝盧斯科尼已經決定前往拉奎拉市等震區視察。
資料
百年來
強震屢襲義大利
在人們的印象中,義大利似乎很少發生地震,但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除了中部地區稍顯“平靜”外,百餘年來,該國已經多次遭到強烈地震的襲擊。
——1905年9月8日,意卡拉布里亞地區發生芮氏7.9級地震,造成大約5000人死亡。
——1908年12月28日,意西西里島默西拿海峽發生芮氏7.5級地震並引發海嘯,12.3萬人死亡。
——1915年1月13日,意首都羅馬以東阿韋扎諾發生芮氏7.0級地震,造成約3萬人死亡。
——1980年11月23日,意南部埃博利發生芮氏7.2級地震,造成2735人死亡、7500多人受傷,另有1500人失蹤。綜合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