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都村

阿都村

阿都行政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角奎鎮,地處角奎鎮西邊,距角奎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道路為通鄉公路,交通方便,距縣城3公里。東鄰大河村,南鄰大馬村,西鄰大關縣天星鎮,北鄰寨子村。轄麻元、阿都、溝邊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10戶,有鄉村人口2363 人,其中農業人口2363人,勞動力14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40 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阿都村
  • 外文名稱:ADou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角奎鎮
  • 地理位置: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角奎鎮
  • 面積:9.24平方公里
  • 人口:2363 人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780毫米
  • 村民小組:10個
  • 人口戶數:610戶
  • 勞動力人口:1560人
  • 耕地面積:2519畝
  • 主要農作物:玉米
  • 年總收入:507.48萬元(2008年)
  • 年人均收入:1403元(2008年)
  • 主導產業:種植業,養殖業
  • 林地面積:4403畝
基本信息,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人文地理,發展重點,村務公開,

基本信息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全村國土面積9.24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78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519畝,人均耕地0.67畝,林地4403 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07.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03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19畝(其中:田150畝,地 2369 畝),人均耕地0.67 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440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畝;草地15畝;荒山荒地5165畝,其他面積1748.8畝。有花椒、核桃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全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437戶通自來水,有142戶飲用井水,有1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579 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8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7戶。
本村到鎮道路為通鄉公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4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912畝,有效灌溉率為75.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3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6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2戶;全村有3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本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07.48萬 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8.06萬元,畜牧業收入 187.46萬元,林業收入58.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57.7萬元,工資性收入22.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0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8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5人(占勞動力的81.01%),在省內務工52人,到省外務工93人

特色產業

本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3.55萬元,全村目前正在發展花椒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全村現有農戶610戶,共鄉村人口2363人,其中農業人口2363人,其中男性1470人,女性893人。勞動力 1460人。本村人口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294人,苗族69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27人,享受低保15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本村建有公廁3個。

文化教育

全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888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在校學生579人,距離角奎鎮中學4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95人,其中小學生478人,中學生117人。

基層組織

本村建有黨支部6個,共有黨員62人,其中男黨員 51人、女黨員11人。
村委會由總支書記、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麻元、阿都、溝邊等10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羅炳輝將軍為角奎鎮阿都村人,其故居已修繕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發展不平衡。二、村民整體素質普遍低,科技意識不強。三經濟發展速度緩慢,人多地少的現象十分突出,科技推廣難,村民小富即安思想嚴重,廣大人民民眾缺乏創新精神。四、經濟結構不合理,財源結構單一,財政增收困難。五、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六籌集農業發展資金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重點發展林果業和養殖業,圍繞萬元增收這一目標,突出扶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素質提高三個重點,培育壯大畜牧、林果、勞務輸出三大產業,推進“三村四化”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農村民主法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8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391.72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90個(勞均1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